三八妇女节手工作品教学设计怎么写。
写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范文为我们的写作任务提供了思路。阅读范文可以使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什么样的范文值得我们参考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三八妇女节手工作品教学设计怎么写,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重在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性和表现性”,时值三八妇女节,我们邀请妈妈们来园参加我们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结合我园“生活、乡土、艺术”的办园特色,生成了利用环保材料、大胆展现幼儿创意“制作贴画贺卡送给好妈妈”的活动。我们收集废旧杂志、日历、海报纸等彩图作为背景,大胆添画,制作贺卡;幼儿感知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在节日里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了妈妈。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让幼儿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以“给妈妈送贺卡”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引导观察很重要,让幼儿了解“贺卡”的主要特征,为之后的操作活动做准备。
讲解示范过程中,再次重申操作注意点,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掌握技巧。
提醒幼儿注意点,视幼儿能力情况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收获,取得成就感,激发幼儿积极性。
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妈妈既给了幼儿充足的满足感,又让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大胆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图”大胆构思、添画相应事物,进行“情景画”创作并粘帖制作贺卡。
2、通过做贺卡、送贺卡、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与祝福。
二、活动重难点:
根据“背景图”大胆构思、添画相应事物,进行“情景画”创作并粘帖制作贺卡。
三、活动准备:
1、贺卡图形、衬纸、白纸、油画棒、记号笔、双面胶、剪刀;
2、教师制作的“贺卡范例”若干张;
3、与幼儿一同收集废旧彩图纸,如:废旧杂志、日历、海报纸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三八妇女节)
2、师:是呀,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所有妈妈们的节日。
瞧,今天,我们的妈妈们都来幼儿园,和我们一起上课啦。
3、师: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你想不想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妈妈呀?
4、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好吗?
二、出示贺卡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贺卡的形状、制作材料。
1、昨天,老师也给我的妈妈做了一张贺卡呢,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师出示范例:你瞧,老师的这张贺卡是什么形状?
还可以做成是什么形状?在这张贺卡里老师用到了那些东西?
3、昨天我们一起在收集来的旧图书、旧日历中剪下了自己喜欢的图片,如果现在,请你在张旧图片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成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妈妈,你会吗?
4、请你和自己的朋友说一说,你打算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贺卡,
你打算在上面添画一些什么漂亮图案。
三、讲解、示范作画,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添画、做贺卡的技能。
1、出示一张简单“背景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可以怎么进行添画。
2、教师示范贺卡制作的过程并小结,帮助幼儿掌握方法:
(1)先构思选用背景的哪一部分,选取多大的背景。
(2)在白纸上画下想要添画的内容剪下粘贴到背景图的相应位置。
(3)画好“情景画”后将“贺卡”贴到彩色衬纸上并贴上祝福语。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根据构思利用“贺卡图形”在背景纸上剪下“贺卡形状”。
注意:注意背景的位置选择,以绘画内容为基准。
(2)在白纸上画下画面上自己想要添画的事物,剪下贴到背景图上。
(3)粘帖彩色背景衬纸制作贺卡,并在相应位置贴上祝福语。
五、给好妈妈送贺卡,说说我对妈妈的爱。
(1)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贺卡送给妈妈。
(2)对妈妈说一句画,说说妈妈的能干、妈妈的好和我对妈妈的爱。
精选阅读
可能性教学设计怎么写
写好文档是现实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软技能,范文的用途被人们大大挖掘。网上的范文对我们来讲,不啻一个好的资源,你知道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思想的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可能性教学设计怎么写,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一种方法作好实验记录,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猜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 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设计意图: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问: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师: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新知识。让学生调查预测可能性大小的运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
太阳的宝宝教学设计怎么写
高速发展的社会,往往会有许多的文档,范文是我们写作上的好帮手。多阅读范文,我们就能逐渐掌握不少写作方法,范文的写作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阳的宝宝教学设计怎么写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的:
1、知道太阳的光芒有七种颜色,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述。
2、体验传话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录音、七种颜色的太阳宝宝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到花园里逛逛吧,多美丽
的景色呀!咦?这是谁啊?(幼儿和太阳妈妈打招呼)
2、(放录音)我是太阳妈妈,天空是我的家,美丽的地球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有七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橙宝宝、黄宝宝、绿宝宝、青宝宝、蓝宝宝、紫宝宝,这些宝宝天天和我在一起,哎呀,今天我的这些宝宝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找吗?
二、游戏:找宝宝
1、哎呦,太阳妈妈有这么多的宝宝需要找,那你有没有听见太阳妈妈有哪些宝宝呢?
小结:太阳妈妈有七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橙宝宝、黄宝宝、绿宝宝、青宝宝、蓝宝宝、紫宝宝。
2、谁先去帮太阳妈妈找个宝宝呢?找到后要告诉太阳妈妈:你 给太阳妈妈找到了什么宝宝。
3、集体找
师:这么多人要去找。那这样吧,这次我们就一起去找,每个人找一个宝宝,找到了你可以告诉太阳妈妈,也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宝宝。
三、送宝宝回家
太阳妈妈真高兴,一下字找到了这么多宝宝,那我们快把宝宝送回家吧!
1、送宝宝
2、检查(快瞧瞧,宝宝有没有走错家,是不是都回来了)
四、传话游戏
让我来看看宝宝们是不是都到齐了,(边说边拿掉三个宝宝)好象还少了一些,哦,我知道了,宝宝说他们想和小朋友做游戏,我呀只能把要找的宝宝的名字告诉第一个小朋友,但是得请最后一个小朋友去找,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1、自由结伴,找五个好朋友。
2、传话
《太阳的七个宝宝》活动课后反思:
我的这次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环节时,幼儿情绪高涨都争抢着把自己的颜色宝宝送给太阳妈妈,场面有一些混乱,出现了拥挤、推揉的现象,如果我不将七个颜色宝宝的家都放在身体的前面,分别把他们的家放在身体前后位置,那么幼儿就可以分散开来,自由送颜色宝宝回家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做到活而不乱,能收能放,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这次的我园半日活动观摩,使我收获了很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每个活动中,我将会思考的更多,努力的更多,多去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争取以后的每次活动更加完美!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怎么写
文档的撰写,往往和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密不可分的,写文章之前我们通常会借鉴范文。范文的全篇架构自有其独到之处,一篇优秀的范文该如何撰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怎么写,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知识目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在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在探索寻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运用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若干张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纸以及边长为5cm,6cm,……,15cm,16cm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要注重揭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探究已知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再来一轮,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起立两次的同学报数。(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关于倍数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倍数。
二、创设情景,动手操作
1.出示主题图:
师:孔老师家的墙面出现了问题,谁愿意来帮工人师傅解决问题?
读题:这种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红色字体:用的墙砖都是整块,用长方形铺一个正方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根据上面的要求,请小组同学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正方形纸上,合作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探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看谁的方法多。一会我们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材料的选择经过多次的筛选,最终还是用书上的例题,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铺地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借助于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实物投影展示,出示相关方法的课件)
预设:(1)我用的是计算法,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那么选用的边长得既能除开2,也能除开3。也就是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选用了边长为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果然成功了,这是我们拼摆的图形。(师引导,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
(2)我选用的是摆一摆的方法。我摆的是边长为5厘米、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其中,边长为5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都失败了。只有边长是6厘米的成功了。
(3)我选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是用小长方形去铺边长是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就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边上,既可以画3个小长方形,也可以画2个小长方形。12也是这个道理。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3.归纳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你得出什么结论?
边长是6分米、12分米、是6的倍数的正方形都可以进行铺设。只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才可以满足要求。
师:那么这这些答案和长3、宽2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用集合图来表示。
填完同学,结合预习的知识。自己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小组再交流一下。
预设:2的倍数有2,4,6,8,10,12,14…;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公倍数有6,12,18,24…
最小公倍数是6。(板书)
师小结: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4.回顾生活。
如果以后再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我们可以直接?(找公倍数)
那如果解决“边长最小是几分米”呢?(找最小公倍数)
三、拓展提升、实际应用
1.基础题。
2.综合题。
3.发展题。
4.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题回顾,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了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这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很多。回家搜集整理,下节课展示讲解。
气温说课稿怎么写
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家应该都有过写作的经历,我们要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优秀范文,通过范文可以迅速整理出自己写作所需要的结构框架。你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了多少范文素材?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气温说课稿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说课内容: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气温和降水”,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难点:
有关气温分布图的分析判读。
等值线图在七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但由于时间久远,平时学习中少有接触,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南北方气温差异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提炼地理有关的知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我国气温差异,进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反应气候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那些(补充人类活动同样影响气候)
3、等温线地图是如何绘制的?
4、阅读等温线气候图。
(以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为例,课件展示)
(1)读出各等温线名称;
(2)根据等温线形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1、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等值线图又是本节课难点。有必要拿出时间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再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为了省时高效。为新知识学习打基础。2、动态再现等温线气候图,重在强调重点,并在地图的运用中化解难点。
(三)情境设计,问题探究,认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参考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探究问题: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分析成因。
2、计算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值。
3、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参考图:我国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探究问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知地理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对地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2、在探究问题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养识图、用图的地理技能。
学生容易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四)图解图练,记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出示活动积温的概念,学生理解认识
2、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地图的功能,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更高的记忆效果。
(五)知识技能运用,小组探究我国降水的分布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小组探究问题:
1.沿途你们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线,总结我国降水分布总趋势,
2.观察等降水量线走向,分析我国降水分布成因。
3.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线了吗?它与我国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
4.我国有哪些干湿地区,你们记下了吗?德州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5、东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并不丰富,为什么为湿润地区呢?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1、在“气温差异”的学习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等值线地图及分析气候成因的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小组汇报,利于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六)归纳小结:
你有收获吗?那么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教学对策。
(七)回顾反馈:
回顾旧知识,强化记忆。
(八)课外探究:调查家乡的民居特色、饮食习惯、文化习俗、农业生产等及它们与气候的关系。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网络化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