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8-01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物理研究的是力、热、光、电等现象的。本章教材研究的是光的现象及其规律,而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是光学实验的一个开始,所以做好这个实验也为后面的光学规律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不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太严。根据学生前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光的反射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反射现象和反射规律学生还很模糊。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情况,现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一些生活现象知道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能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知道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目标)

2、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会利用两种反射解释有关现象。(能力目标)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这一节的重点是利用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做光路图。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前发放器材:光的反射实验器一套、激光手电(四人一组)。教师提前在黑板上写好小组号,同时画好上课用的光路图。

2、教学过程:

1)学生动手实验,引入新课:

先给学生演示:正对着墙照有个光点,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不对着墙照,如何让光点出现在墙上?同时对学生提出评价:看谁先做到?做到的报出你的小组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很积极动手实验,一开始就把学习气氛活跃了起来。再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光的反射。同时教师适当的点拨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并让学生举例,加深对光的反射理解。

2)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点)

通过老师的一个演示反射,提出问题:通过这个现象你来猜一下:光在反射时遵循了什么规律?(在这个地方要把一些名称告诉学生,便于学生说出猜想和后面的实验)学生猜想:为了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不做任何的评价。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把评价的要求和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在这个地方加入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探究思考,发现归纳,同时让相邻小组相互检查,既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同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结论,有的学生会去看课本,这样得到的结论能够全面一些。

学生实验之后请得出结论的最多的小组说出他们的结论,其他组补充。在学生的实验结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反射光线上的一点的对称点会在入射光线上找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结论作图。还有学生会说:既然法线是人为画上的,那么入射点就可以移动,不用总是在一个地方,教师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鼓励。有的小组会说:反射面必须是透明的,或者是光滑的,教师可以简单说明折射和反射的不同,并就势引导学生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的实验设计非常的好,应该加一个鼓励:这个小组将镜面朝下,这样做实验使得光线非常的清楚,实验效果很好。最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再把光的反射规律加以明确和强化。实验结束,让学生整理好器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紧跟着一个跟踪练习:让6名学生到黑板上利用刚学的光的反射规律做光路图(也是为后面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他学生在下面任选一个画,同时完成后面的练习。学生的作图可能会出现不画法线的、两个角不相等的、光线漏掉了箭头的,或是将光线箭头画反了的,所以在这里也对学生的作图做一个评价,通过评价讨论总结出作图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做题中总结规律或是一些注意问题。

3)观察光路图,学习两种反射:

利用黑板上学生的'作图,这个图课前画在黑板上了,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光的反射规律作图,巩固了反射定律的知识,再就是为后面引出两种反射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师三个三个连起来引出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提出问题:入射光线都是平行的,但是反射光线不一样,思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教师不再做统一讲解。

4)小组交流,归纳总结: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对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

5)当堂达标:

学生做导学案的达标题,让做的快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答案,有不同意见的去用不用颜色的笔改,最后全班交流统一定出答案,再让同桌用红笔互批。最后小组长统计组内全部过关的得到一个对号。最后的达标评价既是对学生这一节课学习的一个评价也是对小组的一个总体评价,这样就能带动好的学生去帮助弱的学生,利用生教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我的课说完了,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2

1.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节课,做好章节引入非常重要、这节课学生例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光知识,兴趣昂扬,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物理、

2.整节课始终贯穿用光线研究光的传播,通过教师示范,既培养了学生画几何光路的能力,又养成画好光路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双手积极配合、这与老师课前吩咐带足学习工具密切相关、

3.对折射定律的得出,书本上一笔带过、这节课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性关系、并回顾光学研究历史过程,从测量得数据到得出结论经历了一千多年……,学生充分体验到学科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好数学和物理的决心、

4.由于是第一节光学课,要渗透学习几何光学的思想、方法,同时这节又是重点内容,内容有多,在应用上时间显得太匆忙了、所以课堂上要好好把握时间分配与上课节奏,课件和实验要做好充足准备、最好在这节课前先安排一节课,复习一下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及其应用,在应用中初步渗透画好光路的思想方法、这样这节课专门学习光的折射、折射率及它们的应用、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以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准确的概括出全反射现象,提高总结和实践能力。

3、能体会到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条件。

难点: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情境】

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光导纤维怎样传输光及相关信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介绍两个物理概念,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明确二者是相对的。

实验探究: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观察激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反射光、折射光都消失;反射光消失,只有折射光;折射光消失,只有反射光。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同时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且接近90°,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依然看不到折射光线。

得出结论: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是全反射现象。教师介绍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只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得出这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全反射。

回顾实验并分析得出: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将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学生小组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全反射(全内反射)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知道临界角呢?提示学生如果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从这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规律】

解释课前导入中光导纤维如何传输光及相关信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分享。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4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导入新课的准备是新课程备课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背景、认知结构状况,精心设计和选择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提高导课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致,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节日的夜晚,礼花炮声阵阵轰鸣,空中的礼花上下飞舞,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它们都争着、强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漂亮的身影。整个城市姹紫嫣红。光把城市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城市中许多景物本身并不发光,而我们能清晰的'看见它,这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本次课,老师和大家来共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简短的导课,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导课的方法要依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发展需要,要贴近于学生生活,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导入话语要精炼,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要新颖,但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盲目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教师一定要灵活的掌握。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5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一 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二 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四 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 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六 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术、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6

本人基本上是莫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展开课堂教学的,应该说总的效果还不错,但我总得感觉是,上下来,比较累,按理说,《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上节课研究的是光的直射,而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即光的反射,学生在过度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一节课下来,在每个班都是满满的,四班还没有讲完,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一:本节课亮点

1:演示实验可见度高,我用的是激光器和光盘,加上光学实验室良好的遮光效果,提高了可见度,尤其是角度的变化,两角相等这个知识点,处理得很到位

2:对反射光路的处理,也是我自己感觉得意的'地方:我要求作图必须有6要素,完整,也好记,用了八个字:一面一点二角三线,学生反应不错。

3:反射规律口诀化,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

4: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处理,比书本上到位,尤其是加入光污染等知识,很好的巩固了这个知识点

二:留下的遗憾:

1:三线共面的实验验证太牵强,演示效果不明显

2:反射光路图的画法,很不到位,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几个同学做得叫我满意的,主要体现有:垂直不画符号,法线不画虚线,两角相等不做标记,这都是我要求不严带来的。

3:没有强调潜望镜的作用,这是遗漏,今后要注意补火。

4:作业题学生反应偏难,偏多,课堂上没有办法完成,尤其是作图题比较多,要花的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叫苦连天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这一节与几何关系密切,要注意补充,复习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互余互补的问题,可以写进预习作业中去

2;三线共面的实验探究,是一个考点,这节课弱处理了,以后要找机会补救,最好是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印象

3:反射光路图不是一两天能解决好的问题,要常抓不懈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以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准确的概括出全反射现象,提高总结和实践能力。

3、能体会到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条件。

难点: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情境】

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光导纤维怎样传输光及相关信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介绍两个物理概念,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明确二者是相对的。

实验探究: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观察激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反射光、折射光都消失;反射光消失,只有折射光;折射光消失,只有反射光。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同时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且接近90°,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依然看不到折射光线。

得出结论: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是全反射现象。教师介绍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只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得出这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全反射。

回顾实验并分析得出: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将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学生小组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全反射(全内反射)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知道临界角呢?提示学生如果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从这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规律】

解释课前导入中光导纤维如何传输光及相关信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了解镜子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技能: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护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亚克力镜片两块

2、知识储备: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时由一种物质碰到另一种物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过玻璃,但碰到玻璃后面的水银后就会发生反射,原来的光线又会“弹”回来,这样人自己的光就进入了人自己的眼睛里,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来到了糊涂王国。这个糊涂国王不仅特别糊涂而且长得也十分丑陋,但他却自认为很帅。有一天,一个工匠想讨好国王,造了一面镜子送给他。不料国王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那么丑,认为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丑的镜子,于是生气地摔碎了镜子,还命令工匠们必须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帅的镜子,否则就要惩罚所有的`工匠。工匠们十分委屈。

教师引导:镜子中的那个人是糊涂国王自己吗?是镜子里成像是虚像,所以摸不到,镜子里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传统镜子背后有一层含有水银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们身上又被我们反射到镜子里的光穿过玻璃后会被水银混合物挡住,就像乒乓球弹到墙上会反弹一样,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里。这样我们就从镜子里看到了我们自己。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二、实验操作:

实验一:光的反射——一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传统的镜子掉到地上会摔碎,这个镜片是安全镜片,摔不碎也不划手,但还是不要把镜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一块

操作方法:

1、看看镜子能照出自己吗?(能照到自己)

2、把镜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后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镜子里的那个人能用手摸得到吗?(摸不到)

4、用镜子照一照汉字。(字左右反过来了)

5、用手指头去对一对镜子中的手指头。(大小一样)

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请幼儿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

教师引导:一面镜子反射光,两面镜子就能互相反射,我们来试一试吧。

实验二:两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提醒幼儿不要把镜面弄花。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两块

操作方法:

1、试着将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看看能看到后脑勺吗?(能看到)

2、将两面镜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几面镜子(四面镜子);在镜子中间放一个东西试试。(能看到四个)

3、减小镜子间的夹角,观察镜子数目的变化。(夹角越小,镜子数目越多)

4、试着将两面镜子竖直平行放置,从一面镜子背后往另一面镜子里看去。(能看到无数面镜子)

三、实验原理总结:

当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时,后脑勺的光被后面的镜子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中,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后面的情况,光发生了两次反射。而当镜子夹角越来越小时,光在两面镜子间则来回不停反射,发生了多次反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的像越多。

活动延伸

探索游戏:

1、照镜子——和同伴玩照镜子游戏,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反的镜面动作,感受相互模仿的乐趣。

2、传递光线——几个小朋友一起,每个人拿一面镜子,面对面站在3米以外的地方。一个人利用太阳光反射光线,另一个人对准他的反射光线,仔细调整位置。你会看到光会再次反射,光被传递出了。多几面镜子,光同样还是会反射,会传递到很远。

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请小朋友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谁找的最多。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

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

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

(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

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

显示折射光线: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然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发现,光斑位置改变,教师问:光斑位置为什么改变了?教师请同学们猜想,学生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

教师引导:空气和水中的光线看不到,怎样显示出来?

学生讨论方法:空气中制造烟雾,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纸板、玻璃、铁片、水槽壁等做光屏显示光路。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还有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在发生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学生回顾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猜想)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改变折射角也改变。

学生解释光的折射有关物理量

多媒体展示: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相关物理量

组织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方法,然后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发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先猜想,然后实验验证。总结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都要发生光的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教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让光从水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是否仍满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猜想结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怎样使光从水中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学生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请学生画出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

教师问学生:根据大家的探究实验,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观点。

教师点拨:折射角<入射角的条件;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那么请同学们猜想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情况会是怎样的?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依据?

请同学们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要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应是什么?学生回答。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经验的渔民怎样叉鱼

(2)钢笔错位现象

(3)解释眼睛受骗,池水看起来很浅,跳下去却很深。

(4)海市蜃楼

多媒体展示:教师浅析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筷子在水中变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尝试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渔夫看到的鱼在哪儿?为了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讲述小故事:有人想难为聪明一休,搬来一个很高的铁桶,在和一休一样高的桶壁上凿了一个洞,让一休通过洞看桶底的字,无论一休怎样踮脚也没有看到。聪明的一休脑袋一转,想出了办法。你能帮助一休想出办法吗?

小结:

学生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知道生活中哪些折射现象及应用。

(三)比一比,赛一赛:

(四)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0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光的反射和折射》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xx,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大碱厂镇初级中学,任教八年级物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是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从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激发。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光具盘展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引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为了便于交流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边画图,边对应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动手画在笔记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然后请学生观察光在玻璃中发生折射的轨迹,讨论回答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2

1、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增加了一个自己设计的通过在水槽中加入牛奶蓝墨水液体,再通过镭射笔进行反射这一分组活动,让学生比较清晰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通过画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制作潜望镜的活动,经过以前的试教,这个活动在制作上很费时,如果按照教材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潜望镜,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要把时间更多地利用到促进孩子对于科学概念理解上来,因此对教材的活动进行了一些取舍、

2、整合活动,长时探究

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一直推崇活动版块要简洁,课堂环节要少,教研员邓美娇和特级教师邵锋星在指导明珠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时候,也一直带领我们进行大环节、长时探究的尝试、实践也证明,长时探究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持续性,以及思维延续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把这节课的两个活动(任务一、任务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实验,也给予学生充分研讨的空间,体现了这种精神,也符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提出的大环节、简约课堂的理念、从今天的教学来看,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材料准备

这节课中选用的镭射笔、水槽中的液体起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应该说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几次的试教中,我们从先前的牛奶到后来的'黑墨水、蓝墨水、最后到蓝墨水加适量的牛奶,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终于把最直观的光线呈现在孩子面前、

当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方面、例如,过渡环节的自然流畅性,研讨活动的时间分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我们力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充分体现孩子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相互肯定、相互质疑的科学精神、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B.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C.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B.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用具】

小平面镜、白纸、光盘、清水、大烧杯、铅笔、折射规律探究装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用身边的物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探究。

情境1:教师分别将小平面镜、白纸、光盘的正面在教室里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向同学们展示,让同学们发现这些物体表面“反光”有什么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现象1:小平面镜、白纸的正面无论从什么方向看反射的都是白色的光,在一些方位上能从平面镜中看到教室内的一些物体或人的像;光盘的正面在某些地方看起来是彩色的,在有些方位也能看到教室内的一些物体或人的像(如图1所示)。

情景2:学生在装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竖放或斜放铅笔,分别从杯子的上方俯视和从侧面正视铅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现象2:若将铅笔沿竖直方向插入水中,学生从杯子的上方竖直向下观察,将看不到铅笔的变化,若从侧面正视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水中部分变粗,铅笔没有被弯折的现象;一种是不仅水中部分变粗,而且水中部分与水上部分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若将铅笔斜插到杯子的底部,学生从无论从水面上方向下观察还是从侧面正视都将看到:不仅水中部分变粗了,而且水中部分的铅笔在水面处发生了弯折(如果侧面观察时铅笔与视线在同一平面内,铅笔的水中部分将变粗,却没有被弯折的现象。如图2所示)。

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这些现象无法完全用前面学习的光学知识来解释,使得他们在观察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要学习的课题──光的折射。

二、实验探究

(1)折射现象

教师演示课本图2.4-1所示的折射现象,并介绍实验装置(光源,水槽,水等),然后解释什么是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折射。

(2)探究规律

教师:光线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传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在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后,先向学生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如图3所示)。

A.入射光线:AO。

B.入射(折射)点O:入射(折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C.折射光线:OB。

D.法线::过O点与界面垂直的线NN′。

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f、折射角∠β: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分两种情况进行: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

实验过程中,应至少三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向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了,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并根据观察进行记录(将数据填入表1中),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这一特例也要演示给学生看。

表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情况

次数

入射光线入射情况

折射光线偏折情况

1

入射角为i

2

增大入射角

3

减小入射角

4

垂直于界面入射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

实验过程与上面的相同,让同学们将数据填入表2中,并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表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

次数

入射光线入射情况

折射光线偏折情况

1

入射角为β

2

增大入射角

3

减小入射角

4

垂直于界面入射

(3)归纳总结

演示完毕,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总结出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光路可逆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时光路是可逆的。关于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不能简单地进行“推导”,可以让同学们先根据前面的实验进行猜想,并用光路图把自己的猜想表达出来,然后由学生代表进行演示(教师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光路图来描述,从而得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性。

四、课堂小结

虽然课堂中只做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以及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实验,却并不影响告诉同学们光在其他不同介质界面发生偏折的情况,从而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2.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尝试答疑

在学习了折射的有关知识后,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释课本中的几种现象,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课前引入的两个例子,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说明就行。

(1)解释课本中叉鱼和钢笔“错位”的问题,可以在教室里边进行实验边解释。由于条件限制,“鱼”、“叉”要弄细一些,“叉鱼”时要让同学们凭“感觉”去做,不能“一叉到底”;观察钢笔“错位”时,学生的视线不要垂直于玻璃砖的水平面,而要成一定的角度。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光的折射现象,使他们相信折射真的能产生错觉。

(2)在解释池底变浅时,要强调人看到池底,是因为从池底射出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规律,画出从池底某点A发出的两条光线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如图4所示),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A′射来的。虚像A′的位置在A之上。眼睛看到的池底各点都如此,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则正好相反。

六、阅读提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科学世界──海市蜃楼”相关内容,明白光的折射所带来的奇妙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财富,强调学习、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意义。最后要明确指出: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从而完善光的直线传播概念。

七、课堂练习

1.如图5所示,一条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请问,哪条光线可能是折射光线?

2.在夏天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总会有许多的星星眨着眼,好像在跟我们暗示什么。请问:这些闪烁不定的星光是由于星光通过疏密不同的空气产生了(选填“反射”“折射”“漫反射”“反射和折射”“散射”)。

3.如果你是潜水高手,当你从水中用肉眼看岸上的房屋时,你看到的“房屋”将比真实的房屋(填“高”或“矮”)。

4.如图6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并标出界面的位置及空气和水在界面的哪一方。

八、课后作业

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2、4。

2.收集有关光现象的其他信息。

九、板书设计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人类“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识。四大光学现象中“光的色散”课标要求较低,“光的反射”这一课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既是认识平面镜、球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本节课包括三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八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光学知识比较抽象,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的物理积淀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用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发现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实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直观、具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的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新的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探究实验。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在微观领域和细微过程中教学模拟课件的辅助作用。为此本节课我设计和选择的教具和学具如下:

激光笔、白塑料板、平面镜、自制漫反射演示仪、自制课件、手电筒、量角器、白纸。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新教材中光的反射这一课,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把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境导入,定标自学;亲历实验,探究达标;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实验,首先问学生: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个问题老师还有点拿不准!(表情:迷惑不解)同学们怎么想?我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试一下,大家一起作见证。要求一位同学拿手电筒照向另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拿大平面镜去挡照来的光束,结果光束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个方向,为什么?借此引出课题“光的`反射”(板书课题)。此时教师提出:针对这一课题,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感知教材。通过阅读,学生能自行解决疑问,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同学拿手电筒去照射不同的物体(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亲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谁能把刚才的反射过程用最简单的图形描述出来?

最后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演示课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准备)

此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老师提示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困生设计探究方法)

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分居问题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

探究结果的获得并不难,一定要由学生反馈、总结、归纳,并告诉他们科学家研究问题也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老师小结:大家的探究结果合起来就是光的反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况。

3、结合环节1,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并强调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课件演示)

(三)紧扣目标,强化训练

告诉学生学物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课件出示练习题(同时发篇子给学生)

第1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及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第2题黑板反光问题,第3题为电视遥控问题,第4题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问题,这三个题目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出示这组题目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新理念。

(四)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告诉学生刚才是我们的练兵过程,现在我要搞实战演习!要求学生不看书,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独立完成检测试卷。

课件出示检测卷,并发卷子给学生

(如果有时间小组交换判卷,提出问题,共同进步,需要延伸的老师点拔)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让学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校倡导的“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5

以前上《光的反射》时,现在白纸上画上“法线”,然后通过教师演示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学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规律,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单从掌握知识角度来说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

采用“探究式”教学后,通过给学生创设光发生反射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并且通过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这节学生探究环节中出现的新颖的探究方法介绍一下。

我任教的三个班的物理课,做这节课,实验时,学生大都是自己准备器材,然后按照书上的探究步骤逐步完成实验。只有二年五班的王帅同学探究实验,做的'非常新颖。本节书中光的反射实验是这样做的:把平面镜平放在桌上,将两块纸板连接起来,垂直放在平面镜上,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而二年五班的王帅同学做此实验时,想出了一个新颖的做法:把白纸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镜垂直竖放在白纸上,平面镜较坚硬,比较好控制,然后用激光笔贴着白纸射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沿着纸面射出,用刻度尺、笔画出光线径迹。光线笔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误差大大减少。看到这位同学的新颖的做法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时对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节实验完成的很好

这位同学的成绩属中等水平,经过这次的经历,他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每次做实验时,都是最先完成,结论的得出也较准确,物理学科的成绩提高的也很快,他学习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究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6

《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达,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达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我依照教材要求,对本课进行处置、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后视镜、额镜)→教室中的运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制作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

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同学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同学在不时的挑战中发生兴趣,最后同学能用两面镜子把书后面的圆柱体照亮,从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原理、同学也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在知道了光的反射原理后,让同学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特意从医院和汽车行借来了额镜和反光镜、在实物的观察中,更让同学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应用广泛、我还让同学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好了资料,并把制作的地方都处置好,同学只要装置就行了,既降低了制作难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为让同学进行潜望镜原理的分析发明了更多的时间、而且这种制作非常符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既总结了知识,又运用了知识,还让同学用潜望镜进行观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缺乏之处,教学语言单调直板,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同学进行考虑,同学的回答往往是在外表现象,没有深入发现实质、也没有让同学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忽视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对同学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一组同学,这样得到的科学结论不够客观、

总之,我觉得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平时教学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不能面对问题,在一堂堂的科学课上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怎么办”,我们的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任重而道远”、

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7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一、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

二、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

五、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相关文章

  •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精选900字通用10篇 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教案在上课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借助教案能了解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和地位,课件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光的反射教学反思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时间:02-22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汇总10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改进的重要工具,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让我们跟随课件之家编辑一同了解“关于光的反射教案”吧,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收藏我们的网站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时间:11-16 光的反射教案    
  • 光的反射教学教案(集锦7篇) 如果您在找好文章课件之家向您推荐“光的反射教学教案”。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完整的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程的前提。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 科学光的传播教学反思(精选3篇)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能帮助老师梳理教学内容。想要查看“科学光的传播教学反思”相关资料您可以参考以下资料,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捕光捉影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那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捕光捉影范例,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课件之家栏目精选:“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捕光捉影”,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