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6-1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范文。

在完成文章写作的时候有可能遇到写作瓶颈,写好文档的重要方法就是找到好的范文,更重要的是学习范文的中心思路,你还在好奇怎么样能找到优秀的范文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您有在备课前写教案的习惯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老师们经常开会研讨教案。教案是上课的教师重要依据,希望这份“《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范文”能够超出您的期望,如果你爱好学习请收藏这个网站它会为你带来很多启示!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反复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几处感触颇深。

一、抓主线,散而不乱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再让学生到黑板把自己的发现写上去金华———罗店——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

二、读读悟悟,重在体会

课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间不过容许一艘小船进出的距离。由于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进入内洞的叙述。文章中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我让通过语言文字学生进行想象,抓住洞太窄,必须躺卧。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过孔隙的感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逆向思维

本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为作者游览的顺序,暗线为贯穿全文的溪流的流经路线,在学习时,我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在每一自然段除了描写了双龙洞,还写了什么?为什么?同学们很容易找到泉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学一段都抛出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原来我们沿着泉水的流向,也可以来到双龙洞内,找出这条暗线。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出图示非常简单,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写景文章的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我让孩子自己思考画出泉水从洞内流出到山下的图示,这样逆向思维,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化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掌握了本文的两条线索。

本课结束后,我发现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的学习,往往比老师一味的引导着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的效率高。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老师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要时刻把上课前“背学生”放在心中,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扩展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小编特意为您整理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当老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教时,就需要准备一份教案了。教师离不开教案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成果。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理念】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 能够揣摩语言文字,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为表达交流的需要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⑵ 感悟双龙洞景观的奇异,能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

比较分析品位语言;学习写法强化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学习叶老感情真实,语言洁净的文风,不说空话、假话。

⑵ 受到双龙洞奇异景观的熏陶感染,体会我国山河的瑰丽多彩。

【教学重点】

体会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确与朴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当堂练笔热情,使学有成效。

【教学用具】

内洞景观录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纵切面、友情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

2、介绍我的学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询问学生旅游情况,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晰路线图,激发生活体验

1、直接导入新课:

去过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番。(板书课题)

2、怎么走?都经过哪?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看到游览路线图。

3、看到了吗?谁来说说!(板画)

4、按着游览路线图出发吧,心情怎样?推荐一位同学,咱们读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读不到位,引导学生想象词语的意思导读。

三、分部分感悟景点特点,品味“具体”写法

1、自读自悟:

到双龙洞口了,咱们进洞游览,看哪一个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标注下来,一会儿就这一景点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提升认识:

哪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随学生导入相应景点,但应提示全体学生注意在游览路线图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 学生认识。(随机板书:小……)

⑵ 从哪体会到的?

一种情况 “孔隙”一词的理解:

一种情况:

① 可能说船小。

② 是船小吗?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窄!(板书:窄)

③ 都读读这两句,体会体会。

一种情况:还从哪体会到孔隙的小?

① 可能谈“自以为……擦伤鼻子”

② 我们就来坐一坐这小船吧!教师范读,带入情境。

③ 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矮!(板书:矮)

④ 课件:

都体会着读一读。

3、课件出示孔隙图:

其实要说出孔隙的小,说出它的宽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份资料:

课件:孔隙很小,宽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长有八、九米。

大家都读读,再和课文比较一下,同样说小,体会有何不同?

4、语言训练渗透写法:

所以:作者不说宽有三米多,他说(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顺势提升认识:

他用身体做比、借小船的小写出孔隙的小,这种借比的方法让我们都能体验得到。(板书:借比)

作者不说高不足一米,他说(我怀着……擦伤鼻子。)

师顺势提升认识:他说自己坐船这件事,他写自己的感受,(板书:举事例、写感受)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会抓特点写具体呀。

第六自然段──内洞:

5、内洞给你怎样的感受?哪体会到的,你来说说?(重点板书:奇)

⑴ 教师激情:

一百年才长一厘米的石钟乳和石笋,在双龙洞中颜色不一令人称奇,形状变化多端令人称奇,名目数量之多更是举世无双。

⑵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列举的大自然赐予的奇观──蜿蜒在洞顶的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还有什么呀?(顺势板书:列举)

6、名目有四十多,说是说不完的,咱们去看看吧。(课件:双龙洞内洞)

7、没看够,就再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点呢?(板书:大)

9、有多大?(大会堂、千八百人),顺势而导:

他打了个比方,列了个数字!多具体呀!相当于咱们多媒体教室的五倍!

板书:(打比方、列数字)

四、简要回应整体,激发写作欲望

1、回应整体:

⑴ 看板书小结:

刚才我们游览一遭,哪印象深就谈哪,体会到外洞大、孔隙小、内洞奇,其实游览是应该按着游览路线走的,现在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书找一找,这些景点是通过哪些语句连起来的呢?

⑵ 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们体会着读几句!(课件:随着路线图出连接句)

⑶ 小结:

这样的句子使课文结构严谨而且比总说“到哪了”使语句更显得生动活泼。

2、激发写作欲望:

⑴ 读友情卡。

⑵ 抓住你学校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试着用上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一两种方法,可以是:

列数字、打比方、举事例、写感受、列举等来介绍你的学校。

⑶ 简要指导,可以给选择不好的学生一些题目,如:

多媒体教室真先进!

电动大门真灵活!

⑷ 指读两三人,教师鼓励选择课文之外抓特点写具体的其它方法,如对比等。

3、小结全课:热情的孩子们,老师愿作使者,建构起你们友谊的桥梁。

4、布置作业:

旅游时别忘了写篇游记。

【课后反思】

教学中,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注重巧妙地提升认识,完成了写游记及抓特点写具体的教学。为使学与用有机结合,课上进行生活性练笔,更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理念

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领悟作者移步换景写游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在情境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旅游情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畅谈游历──从自己的生活切入

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出示课件1:

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我感到(什么印象)。

评析: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学着提供的句式,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二、寻觅游踪──初读探究,整体感悟

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评析: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评析: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文本的整体感悟。

三、导游竞聘──比赛促读,深化感悟

1、激趣引入:

金华双龙洞神奇的景观,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观光。我们凭着对课文的阅读,是否能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欣赏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呢?

2、说议“景点”:

要做导游,需要熟悉景点,尤其要把握好景点的特点。唯有这样,通过你的解说,游客方能领略大自然的可爱之处,才会被大自然的奇妙所吸引。你能结合图示,说说各景点的特点吗?

先读读课文,再交流自己的看法。

读议课文,感知景观特点

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点,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作如下追问,引导理解并体验:

──山上景色明艳,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读一读。

──外洞很宽敞,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讲出这一特点的?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孔隙窄小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在那样的孔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读一读,演一演。

──内洞黑、大、奇的特点,分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读读说说。

质疑探究,读通文本。

提示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解决。可相机配图释词:

石笋、石钟乳。

3、竞聘赛读,表达真我感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各景点小导游的竞聘,最先读得好的先做小导游。先练一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景点的特点,还有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环节创设了“竞聘导游”的情境背景,通过读议,实现了悟义感情的文本解读。

四、共议“导游”──调动思维,让“导”“游”出彩

1、体验“导游”角色,说法论技:

为了给游客“导”出精彩,让游客满意,并为之神往,导游需具备不寻常的功夫。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做个好导游。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肯定,归纳说话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开头需有开场白,让游客一听就喜欢你(可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如导游外洞开场白:游客们,带着向往,在欣赏了明艳的山林风光之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双龙洞的洞口。下面将由我为各位导游,我叫XXX。愿我的导游将各位带进人间仙境,一睹双龙洞神奇的容颜。……);

──(重点段落)背上,不看书;

──丰富说的内容,使游客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增加传说、内洞石钟乳的形状等。教师伺机出示课件2,丰富阅读,为导游增加积累。)

课件2:

孔隙说感进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宽约3米,长约12米,水面离穴顶约一尺左右。游人入内,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

(突现特点)把握好语气、做好动作,使解说声情并茂,富有磁性、感染力。

──还需预测游客的心理愿望,或发难问题。

评析:有“法”,语言实践才会充满智慧;而“法”不应靠“知识权威”的传授。这里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畅想、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2、体验“游客”角色,问题发难:

做一名游客,观赏着无限风光,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游吗?对提出来的问题,引导解疑或存疑。

──山上哪来的泉水呢?

──那石钟乳还有些什么形状,可以取什么名称?

──“双龙洞”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我还想知道……

评析:问题发难,引发思维碰撞,开拓未知领域,使文本阅读探究继续走向深入。

3、交流课外资料,拓展视野,丰富“导”“游”内容

为了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一下。分小组交流,过后把小组里有价值的图片、牒片里的资料等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共同玩赏、阅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的文字课件3,让学生阅读文字,感受双龙洞的奇、妙、趣。

课件3:

内洞奇观

舟至洞内豁然开朗,内洞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似人似物,各具风采,故取名有“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龟蛇共生”、“寿星仙桃”、“彩云遮月”、“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金鸡展翅”、“龙台龙帐”、“龙麟龙爪”等。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灯光映照下,宛似置身于水晶龙宫之中。明代大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此洞时,在游记中写道:“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4、择段演练说话:

评析:“共议‘导游’”这一环节,力求体现开放性阅读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如何让“导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沦为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说法论技”、“问题发难”、“交流课外资料”等策略即为文本的阅读推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的“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绽放纷呈,荡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五、设境导游──体验角色,内化文本,创生语言

1、“导”“游”互动:

景点: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

教师:提醒两方角色动作、语言、神情表演逼真,并配合学生表演,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文字等营造情境场。

“导游”:到讲台前,手拿导游旗,随兴为游客导游。

“游客”:随机观看、赞叹,向导游发问,也可对“导游”作出评价。

2、“游客”抒怀:

游览了双龙洞,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游览胜地总有凿得十分平整的“回音壁”,那是让文人墨客留下感言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想写诗也行。(教师可在黑板上简笔画出石头,让学生写上石头,以激发更大的兴趣。)

评析:这一步骤,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反馈,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有文本语言的吸纳,也有创生语言的倾吐。课堂上洋溢“趣”,流淌“味”。学生在演说过程中,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个性品格也随之成长。

六、走进自然──延伸课外,记录人文生活

选定地方景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的经过及所见所闻,尝试写一篇游记。事先可安排习作水平高的学生观察,写出导游词,在郊游时给同学们导游。

评析:“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俺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 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

(假如同学只从句段说,提前布置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 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

对同学有发明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俺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局部中你最喜欢哪局部,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身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俺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局部?(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

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时变化。(读得不好时)

师: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假如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褒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竞赛?

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时变化。

师:俺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你还喜欢哪局部?

生:俺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俺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俺最喜欢孔隙这一局部。(课件:第4段的字幕)

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俺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

师:读了这局部你有什么感受?

生:俺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谁还有?

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热区--划线)

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局部?

生二:俺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局部的。(实物投影)大家看,俺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俺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俺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身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你还喜欢那局部?

生:俺很喜欢内洞。

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无常、颜色各异)

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俺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局部录象)

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俺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局部,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假如没有谈的)

师:比方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无常、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身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身练练,谁来?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

(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规范,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空虚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与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俺们由金华城动身。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出示录象──入山图)

假如导游开始没自俺介绍,师要喊停。

问:平时俺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对,要先自俺介绍。再来说说。

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俺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俺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外洞

俺叫XX,大家叫俺X导好了,将由俺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让俺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终年洞温坚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俺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

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利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导游:(图)俺叫XX,大家叫俺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

生4:内洞(录象)

导游:让俺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无常,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俺觉得也很值得观赏。假如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示?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安排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身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课后反思

俺十分重视这次的教学活动,态度是端正的。变压力为动力,很早就开始准备: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课件;多次修改课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俺想重点讲解“空隙”的局部,引导同学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局部。最后,同学自学“路上见闻”局部。如此布置,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一起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同学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局部有趣,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同学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公开课教案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同学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教学时,使用许多自身制作的课件,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1、实现两个目标:

培养同学考虑、表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同学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2、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

教学时,俺重点讲解“空隙”的局部,引导同学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局部。最后,同学自学“路上见闻”局部。如此布置,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缺乏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缺乏;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同学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⑴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⑵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⑴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⑷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2、游览外洞和内洞:

⑴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

板书:宽、大

⑵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⑶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⑷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①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

②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

⑸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⑹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

“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⑵(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⑶(4自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⑷(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⑸(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⑹(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细致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

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喜欢的地方)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同学们要注意你喜欢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

⑴同学们已经想好了,那么我们就从外洞开始,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特点让并且让你喜欢上的?

⑵刚才这几个同学的说的非常好,有谁被他们的叙述所打动也喜欢上外洞的同学请举手。那么就请你们这些喜欢上外洞的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把外洞读给大家的听。

⑶接下来作者写了从内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么特点?

(学生叙说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哪句话理解到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描写孔隙的特点的同时,还写了如何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乘坐工具,进入方式。

⑷作者在这里介绍了孔隙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在讲解时,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引导,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且在叙说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对实际的描写,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体会作者的心情:

⑴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此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⑵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临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那么喜欢孔隙的同学就大声的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一起齐读本段。

3、作者由空隙来到了有趣、奇特的内洞,喜欢内洞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吗?那么谁先来说?

⑴那么内洞的特点我来做个简单的总结,黑,奇,大。在这些特点在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⑵那么谁能描述一下,在内洞中都有什么样的钟乳石?

生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口头叙述,可以加进自己的想法。

⑶老师在网上也找了一些有关内洞钟乳石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

看完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钟乳石都象什么,这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做过多的限制

⑷指导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理解字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读中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2、落实分清文章的层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随机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色介绍比较具体呢?

生: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图: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条理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处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再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着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他们分别体会出内洞、外洞、孔隙各部分特点,接着带着各自的感受去读,同时不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先汇报哪个地方,就先讲哪个地方。)

师:谁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外洞:

⑴生可能谈:

外洞高、宽、大,随机板书。

⑵师:你在文中哪段话有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⑸质疑:

可能不懂的问题“突兀森郁”等。

⑹出示外洞多媒体课件。

⑺指名读。

2、孔隙:

过渡:

谁还想谈一谈其他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⑴学生可能汇报:

窄、矮、小……随机板书。

⑵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

“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重点研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我们躺在小船里进内洞,那么直接就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进内洞”就行了,后面的内容不写了行不行?为什么?你们觉得后面哪句话或者哪个词用的好?(贴)为什么好?能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

生汇报

师:那么你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

第一次读,出示孔隙画面的课件,感受孔隙的窄小。

第二次读,边听同学读边闭眼想像孔隙的窄小。

设计意图:孔隙这一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找出有关语句,然后进行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读,充分悟,体会孔隙的一刹那,这样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理解会更加深刻。

3、内洞:

过渡:

最后内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习方法、环节同上(外洞、孔隙)

⑴学生可能谈:黑、奇、大随机板书

⑵“奇”这部分话让学生想像,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都会像哪位神仙或小动物?

生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完后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这课的资料,使学生对这课的了解有一个延伸。

四、回归整体,配乐读

1、配乐读。

2、课外、课内相结合。

师:学习这节课,你想为自己布置一个什么任务?

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游了三个洞》,本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引言

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景色神奇秀丽。你喜欢旅游吗,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吗?

热爱旅游的同伴们,在这里你们都是小小旅游家,同时,还是小科学、小作家。这个项目研究祖国的壮丽山河。引发你们去思考、去寻找有关旅游、环保信息。

要完成这个项目,你们得扮演旅游探索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作家,分别尽自己的所能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像《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的神奇秀丽的景色,知道我国的山河的壮丽,分析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方案。

任务

你们不但要在实践生活中留意有关祖国的风景名胜的情况,还要在相关的网站中广泛阅读有关祖国的风景名胜的资源。找出能体现你们的研究专题的语句、图片、文章,收进个人的文件夹里。你们充分的了解了,自己寻找出来的像金华的双龙洞一样的神奇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每个小组仿照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描述;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做到主次分明。写一篇既有趣,又让人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的好文章。把你发现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别人,还要求配上这个风景名胜的图片或照片,如果能找到纪录片更好。

注意:观察景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不但要注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而且要注意游览的顺序及重点景观是什么。

建议你们先解决以下问题:

1、叶圣陶描写的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地貌怎样?

2、溶洞、石笋、石钟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里游览?

4、由此分析,人们喜欢到什么样的景区旅游?

5、分析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写作方法,那些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6、读了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以下问题是你们探究的指南:

1、我们祖国有哪些风景名胜?

2、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体现在哪儿?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哪些精彩的诗词文章?

3、你们打算从那个小方面去说明我们人类对为了保护这些风景名胜所作的努力?

4、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保护我们的风景名胜?

5、找到我们生活中或网络上介绍的风景名胜,学习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配上图,写一篇文章,作为演示稿,作为你们的学习成果。

过程

1、分组,五人一组。并在小组内分好工,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总结。

2、每个小组设有一个文件夹,组员们收集的材料,都以文件的形式收集在文件夹里。(要花较长的时间)

3、个人完成“建议你们先解决以下相关问题”一栏中的问题。

4、组内根据组员的兴趣分工,完成“以下问题是你们探索的指南”一栏中的问题。

5、小组内进行交流以上的学习成果。(不能单独一人完成)

6、组长组织组员把有关信息进行归类,给每个组员分工,准备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或网页,每个小组要准备两篇以上。

7、每个小组要提一个或以上的景区保护措施的建议。

结论

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成为了探索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作家。我要把你们的作品挂在网上,让更多的人阅读、学习,提建议,并评出“精英分子”给予奖励,并给你们的家长发喜报。

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后,你们都可以学会:

1、主动、全面的探究文学作品。

2、怎样与他人合作。

3、怎样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

4、通过网上有效信息,学会模仿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写一篇既有趣又是人们懂得环保益处的写景文章。

5、就自己所写的文章和文件夹里收集的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的问题。

6、甚至还能为我国的景区保护状况提出更好的建议。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网页综合介绍。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三、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2、根据讨论,梳理课文:

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3、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4、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1、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

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2、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大”)

3、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⑴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⑵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⑶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疑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二、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龙洞旅游参观团”,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通用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您了解优秀的教案都具备哪些内容呢?课件之家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1)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读进去,读出来”。

课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关于孔隙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写得十分传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读进去”——读中有思考,又能“读出来”——读中有感悟。

2、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关键词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或同学们听等。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变得爱读,想读,并能做到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活跃思维,调动气氛。

在体验内洞之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内洞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很活跃。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2)

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感触颇深,之前听凤英老师说一节课没讲完,自己讲后果然花了两课时。究其原因课文较长,而且课时加了小演练。觉得这节课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真的是“玩”的很开心。

首先,回忆单元预习,课文顺序:游览的先后顺序。结构:总分。在捋清顺序后,开始教学。

开门见山,读第一段,汇报你读到的信息。生:时间,4月14日。地点,浙江金华。事件,游北山的双龙洞。读第二段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生:粉红色的沙土、各色的映山红、正开花的油桐、或浓或淡的新绿。师:多么美的景色!全班一起感受一下。全班齐读2段。

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三段?生读文。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你读懂了什么?生:第三段描写的是溪流。继续,怎样的溪流,汇报出来。生: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师:他汇报的这一句中有个生动的写法,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生:排比,时而……时而……时而……。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谁能把你的体会和大家分享分享?生:说明溪流变化多端。师边绘图边讲解,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画一条叽哩拐弯的小溪。生顿悟:说明小河弯弯曲曲。师:用我们上学期在《长城》中学习到的词来说呢?生:蜿蜒曲折!师:非常好!一般修辞手法的作用就是让被修饰的东西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所以一个完整的答案,你首先要说主语“我”,其次加上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是为了修饰“体会”一词的。谁能将你的答案整合出来?生:我从“时而……时而……时而……”的句式中形象生动的体会到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师“完美!”于是,课后题在课文中解决了!

课文的游览过程必须交代清楚,随着课文的学习继而板书:“沿途风光-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暗线溪流、泉水也紧跟板书。洞口的特点是宽敞,孔隙的特点是窄小。用教学“时而……时而……时而……”这个句式体会的方法,将课后题解决。生:从“稍微、一点儿”这两个词中形象生动的体会出孔隙的窄小。本节课最开心的就是和孩子们演示过孔隙的部分。我在外洞送船,付强在内洞拉船,牟小雨和刘澜轩扮演孔隙,魏成运和王奕萌乘船过孔隙,必须脑、肩、背、臀、脚跟完全服帖,只要一个姿势不对就会撞破额角,你说孔隙窄不窄?孩子们开怀大笑,都说:真窄,真窄啊!

第六段内洞是重点,即双龙洞名字的由来,3、6段需背诵,可以让学生读,想,继而背。在6段中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体会让孩子品味出来,就基本完成了。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3)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 ,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孔隙这一段是文章的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船小:

乘坐方式独特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孔隙的'特点。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赏识,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击掌,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旅游结束的“致全体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称赞他们在这次夺标旅游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会了合作学习,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及地形图,他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了。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结束学习。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全文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内容安排浑然一体,叙序有详有略。课堂,既要生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旅游”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

文中有两个句子写出了作者乘船进入内洞时的真实感受,无疑是本篇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呢?我先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知作者的真实感受;然后,又让学生抓住“挤压”“稍微”“准会”等词语,或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课文内容,或解读作者心情;最后,水到渠成地小结学法,热情鼓励。这样处理,不但顺利地达成了预设目标,而且渗透了学法指导,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效果是显著的。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孔隙的“窄”,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能够在头脑中再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在观察、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匠心。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5)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上伊始,我让同学们自读,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上,我鼓励学生采用图示法理清的思路,联系平时的习作,谈谈按游览顺序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到了写这类时,得做到游览的顺序清晰,景点的介绍有详有略,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等等。再回到,依次寻找相应的方面。当学生把游览顺序用图示法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一篇的脉络就明晰了。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在学生欣赏双龙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因此,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如此神奇的景象,你能用优美的或有趣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把双龙洞介绍给更多的人吗?”学生兴致高昂,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想象和创作。在这一个写的训练中,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对本的感悟,因为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内洞的神奇,又感受到当时作者那种惊叹的心情,更把所学过的一些写作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对语言字的运用能力。

从本的学习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学生上交的小练笔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同学不会运用知识,他们的学习状态仍然停留在本上,不会把从本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作创作中去。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6)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俺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 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

(假如同学只从句段说,提前布置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 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

对同学有发明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俺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局部中你最喜欢哪局部,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身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俺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局部?(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

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时变化。(读得不好时)

师: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假如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褒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竞赛?

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因为山势在不时变化。

师:俺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你还喜欢哪局部?

生:俺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俺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俺最喜欢孔隙这一局部。(课件:第4段的字幕)

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俺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

师:读了这局部你有什么感受?

生:俺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谁还有?

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热区--划线)

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局部?

生二:俺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局部的。(实物投影)大家看,俺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俺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俺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身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你还喜欢那局部?

生:俺很喜欢内洞。

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无常、颜色各异)

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俺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局部录象)

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俺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局部,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假如没有谈的)

师:比方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无常、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身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身练练,谁来?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

(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规范,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空虚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与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俺们由金华城动身。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出示录象──入山图)

假如导游开始没自俺介绍,师要喊停。

问:平时俺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对,要先自俺介绍。再来说说。

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俺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俺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外洞

俺叫XX,大家叫俺X导好了,将由俺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让俺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终年洞温坚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俺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

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利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导游:(图)俺叫XX,大家叫俺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

生4:内洞(录象)

导游:让俺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无常,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俺觉得也很值得观赏。假如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示?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安排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身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课后反思

俺十分重视这次的教学活动,态度是端正的。变压力为动力,很早就开始准备: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课件;多次修改课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俺想重点讲解“空隙”的局部,引导同学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局部。最后,同学自学“路上见闻”局部。如此布置,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一起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同学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局部有趣,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同学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公开课教案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同学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教学时,使用许多自身制作的课件,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1、实现两个目标:

培养同学考虑、表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同学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2、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

教学时,俺重点讲解“空隙”的局部,引导同学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局部。最后,同学自学“路上见闻”局部。如此布置,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缺乏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缺乏;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同学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7)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脉络清晰,语言平实动人。但是,由于金华双龙洞对于没有游过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还有由于经历有限,孩子们对溶洞这一事物还不了解,因此,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龙洞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对溶洞有一个感性认识,这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了。

我在教学中按游览路线带学生学习外洞、孔隙、内洞的时候却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录象出示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还重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图象资料出示过早,学生就会忽略对语言的体会和理解。所以应该出在学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图象去验证他们的体验,此时看过后会对文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科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样才更有实效性。

另外,除了多媒体的运用外,还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学习“孔隙”一段时,学生问我:“老师,我怎么感觉不到孔隙像大家说的那样低矮呢?”为了节省时间,这时我马上把孔隙的录象放给孩子看,然后问他感受到了吗?学生只好点头。课后我细细琢磨之后,才觉得当时的处理不太妥当,放掉了一个绝好的教学契机。如果我让他细细读那一段文字,然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品味,肯定比直接看要好得多。这种情况说明我在教学中面对突发的学生提问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除了以上两点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之外,但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还有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我及时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动笔写了一段话。例如,在讲解内洞墙壁上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我及时抓住这个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机会,让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内洞的石壁上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图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惊人的,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一小段文字,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动笔写的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一节课上完之后,总会有得有失,但关键是我们要及时反思,不断校正,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误。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8)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它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路上、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

可根据课前的了解,学生对双龙洞比较陌生,都没有去过。我就从石钟乳、石笋图片入手,引入本课的学习。

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朗读,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反复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游览线路,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去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各个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总结概括出各部分的特点。如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暗、大、奇等特点。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我又出示了几幅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见过的溶洞景象,并展开联想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想象像什么?这样就调动了孩子们的想象兴趣,学习情绪立即高涨。

不足的是,一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朗读不够,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二是学生很容易找出第一条游览路线,但较难发现溪流这条游览暗线,后又经过老师的及时点拨学生找到了这条游览暗线。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⑴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⑵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⑴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⑷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2、游览外洞和内洞:

⑴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

板书:宽、大

⑵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⑶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⑷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①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

②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

⑸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⑹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

“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⑵(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⑶(4自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⑷(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⑸(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⑹(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10)

通过三个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可以说,这三个课时,我和学生读得开心、交流得尽兴、欣赏得舒服。

学生能领悟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也了解了双龙洞每个景点的特点,并能有简练的词语去概括景点特点。这就是进步,学生会从课文里找词句来概括了。尤其在学习描写“沿途中作者见到的溪流,听到的溪流”的语句时,学生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体会出语言的准确性,使其身临其境。

当然,交流课文时也遇到了一点问题。例如:学生一开始认为孔隙的特点是比较大。(文中句子: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他们读到这里,想到小船都能进去,那还叫小。他们理解,孔隙应该像针插进去那么小,或者是个小窟窿。这很正常,因为学生没见过双龙洞。后来我引导他们从语段中找句子,再欣赏双龙洞的图片,最终他们了解了孔隙的窄小。另外,学生对这段中“要是……准……”这个假设句不了解,我较详细的讲解了一下。

总之,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收获颇多。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11)

五朵金花绿茶上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说:“心情是复杂的,有着深深的失落,有着缕缕的懊恼,也有着丝丝的坦然。”这是她的感受,其实不必自责,不必懊恼,要多点坦然,多点自信。可能是绿茶听其他几位金花的课时,抱着十分虚心的态度,吸取了别人的许多长处,好像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阿仁提醒五朵金花,你们都是很不错的,同唱一首歌,同行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更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善使刀的多使刀,千万别羡慕别人的枪法而丢掉了自己的刀法。如果同唱一首歌后,只剩下一种唱法,那又是一种悲哀。

初读课题,我问:“作为金华人,读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感受?”原本想来作为金华人,有这么一篇专门介绍双龙洞的文章,学生应该会多少有点感觉,从而与文本拉近距离,但结果学生似乎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感受,只有一个同学提了个问题:“双龙洞是怎么得名的?”看来我是有些想当然了。

走进文本,初读花了很长时间,至少有五分钟;因为设计了当导游所以要介绍景点首先自己要解决一些疑问,再读又花了好久时间,然后解决问题;准备介绍景点就要对自己介绍的景点做准备,然后再读并各自练习说话又花了很长时间,等真的来介绍时离下课只有九分钟时间了。当初的设想是希望能通过当导游解说了解游览线路、训练口语水平的同时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而实际的课堂就读书都占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而这读却不是精读品读,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水平与课文的长度。如果在一开始初读课文后就找准其中的一个点进行范例教学,对这个点充分品味、朗读、感悟,然后抓住这个点的特色进行导游解说,那么课堂就有了侧重点也有了切入点,接着让学生学着刚才的方法自主选择另外的景点进行解说,有重有轻有紧有松,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另一方面,如果在明知道时间已经不允许,而自己的设计完全不可能得到充分展示时,应该学会大胆放弃,干脆顺学而进行教,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充分的设想,同时多做几种设计以便课堂的灵活处理。

面对这篇反思心情是沉重的,但我不会灰心,失败是最好的财富,我为拥有它感到欣喜。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12)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大、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

1、谈话导入。

2、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

3、巩固练习,进行练笔。

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

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学生读中体会后,我便播放了直观形象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

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学生的朗读还不太好,还应加强训练。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关于“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小编有一些经验值得分享,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1)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脉络清晰,语言平时动人。但是,由于金华双龙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由于经历有限,孩子们对溶洞这一事物还不了解,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龙洞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对溶洞的感性认识。这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了。

我在教学中按游览路线带学生学习外洞、孔隙、内洞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录象出示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还重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图象资料出示过早,学生就会忽略对语言的体会和理解,直接看图就知道了。所以应该出在学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图象去验证他们的体验,此时看过后会对文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科中要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这样才会有实效性。

另外,除了多媒体的运用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学习“孔隙”一段时,学生问我:“老师,我怎么感觉不到孔隙象大家说的那样低矮呢?”为了节省时间,这时我马上把孔隙的录象放给孩子看,然后问他感受到了吗?学生只好点头。课后我细细琢磨之后,才觉得当时的处理十分草率,放掉了一个绝好的教学契机。如果我让他细细读文章,然后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来品味,肯定比直接看要更有收获。这也同样犯了我在“反思一”中提到的问题。这种情况说明我在教学中面对突发的学生提问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除了以上两点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成功之外,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的比较成功之处是:及时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动笔写一段话。例如,在讲解内洞墙壁上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我及时抓住这个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机会,让同学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内洞的石壁上可能还回有什么样的图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惊人的,在短短的6、7分钟内,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一小段文字,锻炼了自己的动笔写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有得有失,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讲好自己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付出巨大的辛苦,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努力的还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2)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大、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校语文组老师进行了锲而不舍地钻研。以下是由我上课,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探讨的一堂语文课教学片段:

教学案例一

一、教学原设计

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理清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双龙洞的得名以及饱览沿途的风光和感觉外洞的大,第二课时就是学习孔隙和内洞。我第二课时原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孔隙的特点,学生4人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实物演示的,有当导游的,有画画的等等。接着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内洞,由于内洞的内容比较简单,我的设计中也只是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研究,再通过朗读以及结合课外的知识来理解,最后让他们欣赏一下我精心准备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幻灯片,这也就足矣。学生的表现也完全遵照我的意图,现将内洞的教学片段摘录如下:(在四年2班上课的情况)

二、教学片段

过渡:通过这种奇特的游览方式,一下子,看,(出示幻灯片)我们已经到了内洞了,它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呢?

1、快速阅读6~7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感觉到内洞很黑,我是从文中 漆黑一片 , 什么也看不见也只能照见一小块地方看出来的。

师板书:黑师:那你能读读看,让我们感觉内洞确实很黑吗?生读,读完评。赛读。

师:还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内洞很宽。我是从最后一段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看出来的。 让学生结合读,让人感觉确实很大。

板书:宽

生:我觉得内洞很美,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师趁机出示石钟乳和石笋的幻灯片,边指边解说:你们看,它仅仅是美吗?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避水金针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你们说它还仅仅是美吗?

生一个个都陶醉在神奇的内洞中了,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好美,太神奇了。

师板书:奇

师:谁能把这几句读一读,让人感觉内洞原来是这么美、这么神奇!

一生读,读得很不错。

师:课前,我发现同学们查到了很多双龙洞的资料,谁来告诉大家你还知道内洞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3、学生补充介绍自己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找到了很多的资料,有关于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的形成,有哪些诗人、作家到过这里,还补充石笋、石钟乳的形状和命名,还介绍了朝真洞和冰壶洞等等,有一个学生介绍到内洞有2千多平方米,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跟书上的十来进房子来比较,又拿教室才50多平方米来跟内洞对比,于是,学生更能感受到内洞原来有40~50间教室那么大,也都发出赞叹之声。

小结: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下,这么多颜色各异、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是多么神奇啊!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象。

总结:游览了双龙洞,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神奇美丽(师趁机板书)这么美的双龙洞,真令人流连忘返啊!扩展延伸到课外你们知道吗,叶老出洞后,并没有直接回城,他干什么去了呢?原来,叶老游玩了双龙洞后,兴致正浓,继续游玩了上游的冰壶洞。金华有两个岩洞,一个是双龙洞,另一个就是冰壶洞,那里的景致更迷人(师趁机又让学生一睹冰壶洞的幻灯片),回去后叶老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建议同学们上图书馆或书店去阅读,也可借初中的语文课本来读一读。

三、课后教研

由于这节课是作为观摩课,上完后,全校的老师及领导都积极参与了评课。肯定了在学习孔隙这一重、难点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实物展示、角色模拟、作画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几乎是人人参与,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现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如锻炼胆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等。而学习内洞时,虽然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及探究的学习,但学习的形式就显得单薄些,而且学生的合作也好象是走过场,有名而无实,教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也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好象是为了响应现代化教学而做着好看的。如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确凿地落实,让同组的成员一个都不落单,人人都有事做,也人人都能出成绩呢?为了能真正落实合作这一问题,老师们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自己的班级试验,向专家请教,深入了解学生等等。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设想出炉了。

教学案例二

一、教学再设计

学习孔隙的教学设计基本一致,在教学内洞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能结合课内外的知识来当导游,为了能人人参与,我让导游自己挑选游客,甚至助手、工人等,合作不再局限在4人小组中。为了让幻灯片也能物有所用,我设计让导游指着幻灯片来介绍。现将这一教学片段摘录如下:(在四年4班)

二、教学片段

他们先是4人小组合作,其中一人当导游,一人是提着汽油灯(临时把矿泉水瓶当汽油灯)的工人,另外2人当游客。他们上台后,导游就带着游客逐一介绍。

导游: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内洞了。这儿很黑。

游客:我好害怕哦!

导游:你别怕。来,你过来一点(对提灯的工人说)。

工人:来啦,有我照(罩)着呢!(观众笑)

导游:你们看,有他用汽油灯来照明,也只能照见一小块地方,可见这有多宽了。你们要跟紧一点。游客们,你们抬头看,洞顶蜿蜒着双龙,一条是黄龙,一条是青龙,你们知道这儿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就是因为这两条龙而得名的。

游客(摇头晃脑、也有假装捋胡子的):哦,原来如此!(又一阵开心的笑)

导游:你们再往前看,这儿有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它们颜色各异,形状变化万千,你们看,他们象什么?

游客深思,由于书上没有具体的形状,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最后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

导游: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他们象,象(搜肠刮肚,也不知该说什么,最后也老老实实地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象什么(师生都笑)

游客们突然想起:象神仙、象动物、象器具

导游:对对对,你们看,美吧!接下来,我带你们在洞内走一圈。(一起绕讲台桌走一圈)

导游:怎样,是不是觉得内洞很大,它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游客(夸张地):哇,那么大!

导游:好了,今天我们就参观到这,欢迎下次来的时候,我还能当你们的导游。谢谢!

由于他们没有道具,所以就指着天花板介绍双龙,指着黑板欣赏虚无的石钟乳和石笋。显得很滑稽,再加上本班学生的单纯,实话实说,更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为了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内洞的神奇,我趁机放精美的幻灯片,并为他们逐一介绍,把他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的水晶龙宫,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内洞的美和神奇,又趁机提醒他们可以把课外的有关知识了介绍给游客,还可以引经据典。于是,有更多的小组要求再表演一次。果真,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出色,导游竟还有了助手,而游客的队伍也更为庞大,已经不是小组的合作,而是全班合作了。导游的解说词当然更为精彩了,甚至把课外的资料也融进去了,以及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还引用古诗。

例如:导游在介绍石钟乳和石笋时,不仅把我为他们介绍的几种融进去,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有猴子偷桃,荷花、蜻蜓,然后游客:这是不是诗中所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游客中有吟道:此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

有的竖起大拇指:妙,妙!真是妙趣横生!之后让学生来评评这两组的表演。有了对比,相差自然也就更清楚。我打铁趁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刚才所见到的景象。发觉读得极为不错。但我发觉,学生对内洞的大其实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于是我先把十来进房子写在黑板上,作为副板,学生在当导游是介绍到内洞有2千多平方米,于是,我在这时也把2千多平方米写在黑板上,导游介绍完后,再让他们拿教室50多平方米来比较,于是底下的学生就自己算开了,有的算得快的,马上就算出:内洞竟有40~50间教室那么大,有的已经拿学校来比。我也不打断他们,让他们独自去感受。接着朗读课文写到内洞大的句子自然而然发出赞叹之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已完全感受到内洞的黑、大、奇。

三、教研再探讨

课一上完,老师们又马上进行评课。由于有了第一次比较,这一次学生的合作显得就特别突出,几乎是人人参与,连学习困难生也能上台,他们甭提有多自豪了,这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再次肯定了这堂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成功的。

【两次教学的比较】

两次上课,不能不说课堂上始终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尤其是在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孔隙时,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可谓不多,学生先自主研究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出学习方法,再派代表汇报。但是在四年2班教学时,尤其是在学习内洞,学生的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没有落到实处,他们的汇报是优生在汇报,而小组中较差的学生则像是旁观者,这堂课到最后好象是优生表演的舞台,而其他人则是观众。但是在四年4班就不同了,它是真正进行合作的。他们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也都能进行互补。让他们进行角色模拟,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也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忧虑和恐惧。

【两次教学的反思】

本课是一篇名篇,很多名师也都拿来作为开课的内容,我是一个初生牛犊,也敢班门弄斧,好象有点不自量力。但自以为鲁班门前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阿Q吧!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向学校的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也都很热心地为我出谋划策,总算有了一个雏型,在四年2班上课时,他们跟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课堂的进行都按原设想一步一步地进行着,看到他们所作的课前准备,是多么的令人欣喜,做的模型真是漂亮极了,简单的有纸折的,有泡沫塑料做的,有的甚至拿了真正的模型船只来,两头都系着绳子,还用彩纸做了很形象的孔隙,画画的显然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在投影仪下,窄小的孔隙,黝黑的山石,是多么的逼真啊!导游会出现的失误,也好象都在我的意料中,所以我都能很轻松自如地处理,甚至还能来点小幽默。内洞的学习也没有让我为难的地方。但是上完后,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才发觉原来自己的课其实也是现在教学中那种流于形式的课,课堂看似轰轰烈烈,而实际只是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现在的公开课,很多为了让课堂看起来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常常只是公式化的说这个问题小组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其结果只是小组中的中心人物自主地探究之后跟同组的成员分享,而其他人则洗耳恭听,这就是所谓的合作了,根本就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否达到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我想这一定不是提出这一教学方式转变的教育工作者的初衷吧?为了真正转变这一学习方式,我校的全体老师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教改实验当中,不断地实验,不断的反思,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探讨,在不断地寻求中,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年轻的一代,让我们在锻炼中成长、成熟。这节课的成功是老师们的心血凝结的,是全体老师的成功!它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1、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制定者、程序设计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⑴ 课前指导学生作充分地预习,学习收集并初步处理信息。

⑵ 小组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有实物展示,有角色转换,有作画等。

⑶ 小组活动的有序性。

⑷ 课件恰到好处地运用,很好地创设了学习的情境。

⑸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长,角色转换,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⑹ 组员全员参与,全班参与。

⑺ 学生间互相补充修正。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3)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备课时我力求实现几个转变:一是尽量避免陶醉于教师的“讲”之中,还“讲堂”为真正的“学堂”。二是由“教内容”向“教方法”转变,把课堂的着力点放在学习方法、阅读方法的学习上。三是尝试版块设计教学,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去繁琐存朴实,达到一课一得。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导入、学词、理清游览顺序、概括景点特点、总结收获五个环节,其中重点是理清游览顺序,难点是概括景点特点。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落差不是几步十几步之遥。课罢,感觉上得很粗糙,反思存在的几个大问题:

1.学词肤浅,不深入。交流预习情况时,学生基本上是围绕诸如“油桐”的“桐”字的书写这些非生字打转转(这也从侧面传递出一个信息,学生的现有认知就是停留于此),而有意无意回避着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师应该及时引导让学生交流不理解有疑问的生词,诸如:明艳、十来进、水程等,给以再充足的时间,只有时间充足才能保证交流的深入、有效。

2.质疑问难,少时间。预习检测时原本安排有“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因时间不足,我就急着向下推进教学。在另一节课上,我让孩子们提不理解的问题,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关注到了作者的表达,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映山红和杜鹃作比。再如,“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为什么说是二三丈,还加了语气词“吧”。关注词语意思的则更多,如“山上沙土呈粉红色”的“呈”字,“一路迎着溪流”的“迎”。学贵有疑,有疑问的地方就有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本节课教学教师还是过多的牵着学生走,“放手”小心翼翼。

3.学情把握,欠准确。理解本课的重点我采用画游览示意图的方法,教师先引导找出前三个金华、罗店、入山,再小组合作完成后五个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可能因为本课的顺序很分明,也可能四年级上册学过游记的文章吧,孩子们几乎全部正确,并且很完整。而相对于难点初步概括出景点特点,给的时间既不充裕教师指导也不够。这再次给我一个提醒,教师要先知先觉,学情了然于胸才不致于偏离课堂的航标。

一节课,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元素,是建起学生知识大厦的重要基石。在课堂的教学中,也只有上好了这一节节课,也才真正挑起了教育的担子。失败、遗憾并不可怕,因为转变需要经历阵痛。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

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篇5)

这是一篇叶圣陶老先生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了景物描写。文章中有两条出索,一条是明线一游览顺序,一条是暗线-泉水的流经路线。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训知水平,教学始终以明线一游览顺序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质疑问难,归纳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考。为学生提供多次读书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2、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说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并能借助图片展开丰富想象,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深化认识,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2000字系列6篇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由此,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理解字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读中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2、落实分清文章的层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随机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色介绍比较具体呢?

生: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图: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条理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处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再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着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他们分别体会出内洞、外洞、孔隙各部分特点,接着带着各自的感受去读,同时不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先汇报哪个地方,就先讲哪个地方。)

师:谁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外洞:

⑴生可能谈:

外洞高、宽、大,随机板书。

⑵师:你在文中哪段话有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⑸质疑:

可能不懂的问题“突兀森郁”等。

⑹出示外洞多媒体课件。

⑺指名读。

2、孔隙:

过渡:

谁还想谈一谈其他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⑴学生可能汇报:

窄、矮、小……随机板书。

⑵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

“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重点研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我们躺在小船里进内洞,那么直接就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进内洞”就行了,后面的内容不写了行不行?为什么?你们觉得后面哪句话或者哪个词用的好?(贴)为什么好?能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

生汇报

师:那么你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

第一次读,出示孔隙画面的课件,感受孔隙的窄小。

第二次读,边听同学读边闭眼想像孔隙的窄小。

设计意图:孔隙这一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找出有关语句,然后进行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读,充分悟,体会孔隙的一刹那,这样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理解会更加深刻。

3、内洞:

过渡:

最后内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习方法、环节同上(外洞、孔隙)

⑴学生可能谈:黑、奇、大随机板书

⑵“奇”这部分话让学生想像,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都会像哪位神仙或小动物?

生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完后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这课的资料,使学生对这课的了解有一个延伸。

四、回归整体,配乐读

1、配乐读。

2、课外、课内相结合。

师:学习这节课,你想为自己布置一个什么任务?

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游了三个洞》,本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引言

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景色神奇秀丽。你喜欢旅游吗,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吗?

热爱旅游的同伴们,在这里你们都是小小旅游家,同时,还是小科学、小作家。这个项目研究祖国的壮丽山河。引发你们去思考、去寻找有关旅游、环保信息。

要完成这个项目,你们得扮演旅游探索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作家,分别尽自己的所能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像《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的神奇秀丽的景色,知道我国的山河的壮丽,分析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方案。

任务

你们不但要在实践生活中留意有关祖国的风景名胜的情况,还要在相关的网站中广泛阅读有关祖国的风景名胜的资源。找出能体现你们的研究专题的语句、图片、文章,收进个人的文件夹里。你们充分的了解了,自己寻找出来的像金华的双龙洞一样的神奇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每个小组仿照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描述;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做到主次分明。写一篇既有趣,又让人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的好文章。把你发现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别人,还要求配上这个风景名胜的图片或照片,如果能找到纪录片更好。

注意:观察景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不但要注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而且要注意游览的顺序及重点景观是什么。

建议你们先解决以下问题:

1、叶圣陶描写的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地貌怎样?

2、溶洞、石笋、石钟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里游览?

4、由此分析,人们喜欢到什么样的景区旅游?

5、分析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写作方法,那些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6、读了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以下问题是你们探究的指南:

1、我们祖国有哪些风景名胜?

2、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体现在哪儿?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哪些精彩的诗词文章?

3、你们打算从那个小方面去说明我们人类对为了保护这些风景名胜所作的努力?

4、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保护我们的风景名胜?

5、找到我们生活中或网络上介绍的风景名胜,学习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配上图,写一篇文章,作为演示稿,作为你们的学习成果。

过程

1、分组,五人一组。并在小组内分好工,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总结。

2、每个小组设有一个文件夹,组员们收集的材料,都以文件的形式收集在文件夹里。(要花较长的时间)

3、个人完成“建议你们先解决以下相关问题”一栏中的问题。

4、组内根据组员的兴趣分工,完成“以下问题是你们探索的指南”一栏中的问题。

5、小组内进行交流以上的学习成果。(不能单独一人完成)

6、组长组织组员把有关信息进行归类,给每个组员分工,准备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或网页,每个小组要准备两篇以上。

7、每个小组要提一个或以上的景区保护措施的建议。

结论

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成为了探索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作家。我要把你们的作品挂在网上,让更多的人阅读、学习,提建议,并评出“精英分子”给予奖励,并给你们的家长发喜报。

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后,你们都可以学会:

1、主动、全面的探究文学作品。

2、怎样与他人合作。

3、怎样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

4、通过网上有效信息,学会模仿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写一篇既有趣又是人们懂得环保益处的写景文章。

5、就自己所写的文章和文件夹里收集的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的问题。

6、甚至还能为我国的景区保护状况提出更好的建议。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细致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

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喜欢的地方)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同学们要注意你喜欢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

⑴同学们已经想好了,那么我们就从外洞开始,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特点让并且让你喜欢上的?

⑵刚才这几个同学的说的非常好,有谁被他们的叙述所打动也喜欢上外洞的同学请举手。那么就请你们这些喜欢上外洞的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把外洞读给大家的听。

⑶接下来作者写了从内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么特点?

(学生叙说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哪句话理解到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描写孔隙的特点的同时,还写了如何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乘坐工具,进入方式。

⑷作者在这里介绍了孔隙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在讲解时,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引导,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且在叙说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对实际的描写,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体会作者的心情:

⑴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此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⑵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临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那么喜欢孔隙的同学就大声的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一起齐读本段。

3、作者由空隙来到了有趣、奇特的内洞,喜欢内洞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吗?那么谁先来说?

⑴那么内洞的特点我来做个简单的总结,黑,奇,大。在这些特点在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⑵那么谁能描述一下,在内洞中都有什么样的钟乳石?

生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口头叙述,可以加进自己的想法。

⑶老师在网上也找了一些有关内洞钟乳石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

看完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钟乳石都象什么,这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做过多的限制

⑷指导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网页综合介绍。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三、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2、根据讨论,梳理课文:

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3、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4、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1、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

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2、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大”)

3、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⑴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⑵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⑶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疑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二、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龙洞旅游参观团”,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理念

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领悟作者移步换景写游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在情境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旅游情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畅谈游历──从自己的生活切入

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出示课件1:

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我感到(什么印象)。

评析: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学着提供的句式,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二、寻觅游踪──初读探究,整体感悟

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评析: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评析: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文本的整体感悟。

三、导游竞聘──比赛促读,深化感悟

1、激趣引入:

金华双龙洞神奇的景观,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观光。我们凭着对课文的阅读,是否能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欣赏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呢?

2、说议“景点”:

要做导游,需要熟悉景点,尤其要把握好景点的特点。唯有这样,通过你的解说,游客方能领略大自然的可爱之处,才会被大自然的奇妙所吸引。你能结合图示,说说各景点的特点吗?

先读读课文,再交流自己的看法。

读议课文,感知景观特点

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点,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作如下追问,引导理解并体验:

──山上景色明艳,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读一读。

──外洞很宽敞,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讲出这一特点的?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孔隙窄小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在那样的孔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读一读,演一演。

──内洞黑、大、奇的特点,分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读读说说。

质疑探究,读通文本。

提示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解决。可相机配图释词:

石笋、石钟乳。

3、竞聘赛读,表达真我感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各景点小导游的竞聘,最先读得好的先做小导游。先练一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景点的特点,还有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环节创设了“竞聘导游”的情境背景,通过读议,实现了悟义感情的文本解读。

四、共议“导游”──调动思维,让“导”“游”出彩

1、体验“导游”角色,说法论技:

为了给游客“导”出精彩,让游客满意,并为之神往,导游需具备不寻常的功夫。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做个好导游。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肯定,归纳说话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开头需有开场白,让游客一听就喜欢你(可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如导游外洞开场白:游客们,带着向往,在欣赏了明艳的山林风光之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双龙洞的洞口。下面将由我为各位导游,我叫XXX。愿我的导游将各位带进人间仙境,一睹双龙洞神奇的容颜。……);

──(重点段落)背上,不看书;

──丰富说的内容,使游客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增加传说、内洞石钟乳的形状等。教师伺机出示课件2,丰富阅读,为导游增加积累。)

课件2:

孔隙说感进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宽约3米,长约12米,水面离穴顶约一尺左右。游人入内,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

(突现特点)把握好语气、做好动作,使解说声情并茂,富有磁性、感染力。

──还需预测游客的心理愿望,或发难问题。

评析:有“法”,语言实践才会充满智慧;而“法”不应靠“知识权威”的传授。这里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畅想、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2、体验“游客”角色,问题发难:

做一名游客,观赏着无限风光,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游吗?对提出来的问题,引导解疑或存疑。

──山上哪来的泉水呢?

──那石钟乳还有些什么形状,可以取什么名称?

──“双龙洞”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我还想知道……

评析:问题发难,引发思维碰撞,开拓未知领域,使文本阅读探究继续走向深入。

3、交流课外资料,拓展视野,丰富“导”“游”内容

为了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一下。分小组交流,过后把小组里有价值的图片、牒片里的资料等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共同玩赏、阅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的文字课件3,让学生阅读文字,感受双龙洞的奇、妙、趣。

课件3:

内洞奇观

舟至洞内豁然开朗,内洞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似人似物,各具风采,故取名有“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龟蛇共生”、“寿星仙桃”、“彩云遮月”、“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金鸡展翅”、“龙台龙帐”、“龙麟龙爪”等。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灯光映照下,宛似置身于水晶龙宫之中。明代大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此洞时,在游记中写道:“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4、择段演练说话:

评析:“共议‘导游’”这一环节,力求体现开放性阅读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如何让“导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沦为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说法论技”、“问题发难”、“交流课外资料”等策略即为文本的阅读推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的“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绽放纷呈,荡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五、设境导游──体验角色,内化文本,创生语言

1、“导”“游”互动:

景点: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

教师:提醒两方角色动作、语言、神情表演逼真,并配合学生表演,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文字等营造情境场。

“导游”:到讲台前,手拿导游旗,随兴为游客导游。

“游客”:随机观看、赞叹,向导游发问,也可对“导游”作出评价。

2、“游客”抒怀:

游览了双龙洞,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游览胜地总有凿得十分平整的“回音壁”,那是让文人墨客留下感言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想写诗也行。(教师可在黑板上简笔画出石头,让学生写上石头,以激发更大的兴趣。)

评析:这一步骤,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反馈,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有文本语言的吸纳,也有创生语言的倾吐。课堂上洋溢“趣”,流淌“味”。学生在演说过程中,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个性品格也随之成长。

六、走进自然──延伸课外,记录人文生活

选定地方景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的经过及所见所闻,尝试写一篇游记。事先可安排习作水平高的学生观察,写出导游词,在郊游时给同学们导游。

评析:“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⑴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⑵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⑴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⑷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2、游览外洞和内洞:

⑴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

板书:宽、大

⑵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⑶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⑷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①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

②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

⑸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⑹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

“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⑵(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⑶(4自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⑷(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⑸(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⑹(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课件]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


日常工作中写文档或文章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撰写文章的人,都离不开范文的帮助,范文一般有比较成熟的写作“套路”。总是在写范文而思路不畅?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今天的主题是“[课件]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请看我写的这篇文章。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如果您认为这个网站值得关注请动手将其收藏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突出感动的地方,表现人物的情感,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教学重点:

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位学生准备一件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动 触动心灵 学习表达

1、导课:

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动的事,这些事不管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大事都反映了人心的美和善,今天学写一篇作文,出示:一件令人感动的事。(齐读题目)

2、明确题意,点明题眼:

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写事情就要写清事情的过程;写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

点明题眼为“感动”。

3、启发同学们回忆在学过的课文中,在电视上、报纸上、书籍中,看到过令人感动的故事或事情。

过渡:是啊,感动无处不在。有些时候,感动是轰轰烈烈的;而有些时候,感动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听一则故事,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

4、学生认真听故事——《被角》(课件出示故事、教师配乐朗读)

5、老师看到了你们一张张表情凝重的脸;看到了很多同学湿润的眼睛。这个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或者说最令你动情的是什么?这种能触动我们心灵,牵动我们情思的情节或内容,叫做“动情点”。(板书:动情点)

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捕捉到了这一个个“动情点”,(板书:捕捉)所以才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6、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句子。

小结:这些描写,就像一张张照片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姥姥用那只勉强能动的手吃力地为我掖被角”的画面;仿佛看到了“姥姥想说什么,却说不清楚,嘴唇微微颤动着,两行老泪流了下来”的画面;仿佛看到了“姥姥去世时,‘我’为她老人家也掖了掖那薄薄的被子”的画面。

7、点明细节描写及作用。

你们知道这种细致的描写叫什么描写吗?

看来,写好文章,不仅要选择好动情点,还要注意用细节描写来说话。(板书:细节描写)这样,文章才会打动别人,才会变得深刻。

二、认识感动 捕捉生活 凝练表述

1、对于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老师写了这样几句话,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件出示,朗读)感动是什么?

感动是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 感动是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 感动是朋友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的眼神……

2、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其实,这(手指屏幕)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令你们特别感动,难以忘怀的事情。结合你们的生活体验,请认真想一想:哪一件事曾经令你深深地感动?请你把这件事凝练成一句话,完成下面的填空:感动是

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觉得你们对“感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句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表达感动 探究写法 打动他人

1、学生听音乐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

此时此刻,我想大家和我的想法一样,都想听一听同学们所写的这些饱含真情的句子后面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现在就请大家和着这轻柔的音乐,闭上眼睛,让那件事情清晰地出现在你们的眼前。待会儿把你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时,争取能让人动情。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播引导。

师小结:(深情地)你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面向全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他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还道出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先是埋怨,然后是难受,最后是感到幸福。所以在捕捉到动情点,进行细致描写之后,我们还要道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更能感动他人。(板书:道出真感受更感人)

3、学生同桌交流感动。

师: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我们把感动交换,我们就拥有两份感动。继续交换的话,我们会获得许多的感动。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讲一讲,分享我们的感动。同桌听过后,要说一说:他的故事感动你了吗?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感动 交流品析 情感升华

1、学生书写感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感动”,大家也讲述了自己最感动的故事……我相信,现在同学们已经能够用我们的笔写好最令你感动的那个故事。我们不用写故事的开头、结尾,只写最令你感动的那个镜头就可以。注意“捕捉动情点,道出真感受”。(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大约15分钟)

2、一生朗读令人感动的作文片段。

3、教师小结,并结合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月同学事迹寄语学生。

师:这节课,我们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感动,在感人的故事中提升认识,在感人的故事中学会表达。同学们对感动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老师想把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或许你们会对感动产生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示课件,朗读)

人间最美好的是感动,这感动,不只是别人做了好事感动了你,更重要的是你做了好事感动别人,你看见别人受感动的脸,那是人间最好的感动。

——冯骥才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给文章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成习作后,请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给你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批阅。板书设计: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捕捉动情点 细描写 道出真感受更感人

相关文章

  •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通用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您了解优秀的教案都具备哪些内容呢?课件之家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时间:04-15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    
  •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关于“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小编有一些经验值得分享,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时间:05-07 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2000字系列6篇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由此,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 [课件]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 日常工作中写文档或文章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撰写文章的人,都离不开范文的帮助,范文一般有比较成熟的写作“套路”。总是在写范文而思路不畅?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今天的主题是“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范文”请看我写的这篇文...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范文 在公司中经常会遇到拟写文档,范文的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可或缺了,范文可以作为一个学习写作的标杆,写范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范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教师只要心中有梦,工作也就有了目标,老师一般都会通过撰写教案提前梳理好知识点。 课时计划是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