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文档越来越普遍,范文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范文向我们展示了写作的要点、结构,范文需要我们注意什么?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三说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读写几分之一的数,会比较大小。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中我把“认识、读写、比较大小”确定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含义”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关于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同时利用、图形等辅助教学。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
三、教学流程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计划2分钟完成。首先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吃月饼导入复习。我是这样导入的: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吃月饼了吗?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月饼,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吗?(出示复习题)①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②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③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从而引出课题:这半块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应该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分之一”。(板书、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切入,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计划用20分钟完成。
1、第一个步骤自主探究。我出示自学指导: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②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④先自己看书自学,想一想,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的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过程中,我要深入其中,了解学情督促自学,为汇报作准备。
2、第二个步骤汇报交流,①我组织学生逐题汇报,并借助帮助学生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说理训练,通过练说、指名说、互说等形式理解的1/2含义。
②接着引导学习读写。重点强调书写顺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1/2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③1/4、1/3的认识方法与1/2基本相同,但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1/4、1/3的含义。(我适时板书)
④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举出生活中几分之一的数,说说它的意义。【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的数来表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进行小结:像1/2,1/4,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3、第三个步骤动手操作。共设计2个操作活动:①第一个活动按要求折出一个长方形的1/5,并涂上颜色。②第二个活动拿出喜欢的图形,折出几分之一涂上颜色。
【这个环节将例1和例2的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汇报时组织学生到前面边演示边汇报,并贴在黑板上,观察不同的折法,异中求同。
4、第四个步骤比较分数的大小。(5分)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比较分数大小,并总结规律:分子
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以上就是探究新知,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采用想、说、折、比等活动强化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强化思路,培养思维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提高,计划10分钟完成。
我设计了3组练习题
1、看图写分数2、判断对错。3、写分数,比大小。
【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
(四)第四个环节:本课总结(2分钟完成)
【让学生谈收获,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
(五)第五个环节:课堂作业(5分钟完成)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1、填一填:1/5读作( ) 三分之一写作( )
2、比大小:1/4()1/5 1/6() 1/3
最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第70-76页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认识
面积的含义。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直观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认知是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我放手让孩子带着问题自学,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再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他们,并形成表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形象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二、学生自主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定标
我首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面积单位”,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活动中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时,我直接点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紧接着展示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
在这环节我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探索面积的含义,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并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黑板的面及电视机的屏幕,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平面图形,然后同桌互相比一比图形的大小,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含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我借助多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我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接着我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我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并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步、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其次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最后是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主要设有填空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
(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面图形的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个环节: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反复朗读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
(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
(3)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材剖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任务教导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懂得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的基础长进行教学的。
《提纲》明白指出:"要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觉得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要害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添学生对千米的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纪特点,我制订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视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准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3、感情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换,使学生在摸索和协作过程中取得胜利的休会。
本节课的课时部署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态。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教训,从基础知识和根本技巧方面来看,预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必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刻,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分歧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过错。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触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点,因为"方法是翻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汇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略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丈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么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核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措施?根据学生的'回答收拾,当测量行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当初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自动探究新知识的愿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意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挪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应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需跑完,跑慢不要紧。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想,然后告知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联),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跑完艰难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长远的,冲破了建破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艰苦的同学可以与同桌磋商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成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主意。
(3)教学例2
尝试训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根据?
再训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由这个单元的学习,咱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体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次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顺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雷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础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离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顿和演绎,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播种?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办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坚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感到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抉择自己最爱好的问题想方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事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跟生涯接洽最严密,能够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照,培育学生正确应用长度单位的才能。)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辨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支配这道题的目标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取舍合适的数目,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详细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适合(举出5个例子)。
(在纯熟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上,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利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阐明,进步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领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协调同一,能扼要凸起地浮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高深莫测。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101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万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本课内容包括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这部分内容是小数初步认识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为再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母是10的分数及货币单位元、角,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的了解多于米与分米,而且对小数也有所接触,为此教学一开始以一些商品的价格引入,不回避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反而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对教材稍作修改,先学小数的读写法,再通过学生的合作、自学、讨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再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含义是教学中的关键。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物品的价格,把你收集到告诉同学。
多请几位学生说说一些商品的价格。
二、实践讨论,学习新知.
1、读、写小数。
既然大家知道0.1元,0.2元,0.6元都是小数,那你认为它与我们学过的1,2,3,4……的数有什么不同?
(都有小圆点,都有零)指出,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怎样读?怎样写?
2、理解小数的含义。
分三方面进行。
A以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B认识以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C借助分数的意义认识小数。
每一方面都配以一定小练习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练习中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自学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及小数是由哪几部组成的。
三、自学“你知道吗?”。
通过“你知道吗?”来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首先起源于人类的需要,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设计模板 篇6
课前的点滴思考:
《检阅》一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阅读文本时,我仔细研究了课文的人文性,因为只有找准了课文的基点,教学中才能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确定文本的人文性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之一。这篇课文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可以是把握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但显然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解读。要升华检阅的价值,预测达到的效果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起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队列队形的检阅,也是一次人性的检阅,更是一次人生的检阅。这似乎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难以理解。研究中我发现了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篇幅上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字。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没有博莱克参加。于是,我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也许博莱克不愿意参加。大家的做法也会让人理解成这是博莱克的同情甚至是怜悯,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那就是:别人强加给我,要我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有同意的权力,也同样有拒绝的权力。到这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就不只局限于给他和正常人平等参与的机会了,还在于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选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这是作为一名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的批判。三年级的学生也是无法落实这一步的。经过再三思考,最终我把文本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的体会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目标定位:
1、能根据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补充课文的留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与理念:
1、为落实教学目标,首先整堂课有一条明显的知识链。即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因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了整堂课。也可以说这两句话像一根线把课堂的几个环节串连在了一起。教学中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二是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2、注重感悟方式,提高感悟实效。教学策略的选择一切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入充分地感悟博莱克的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想像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二是让学生充分与博莱克、与儿童队员对话,在与文本、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感悟他们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因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的事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此时的你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四是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升华。
3、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曾有教育专家说过:“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本节课我也在努力实践这一句话。整堂课我就是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的,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例无论成败,我想只要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就足以,我们要坚信只有自己努力过并为之而付出过,我们新课程的探索之路才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