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发表时间:2024-10-18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热门十二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标志及绘画等形式制订班级毕业典礼计划。

2、能清楚、完整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3、体验毕业离园时依依惜别的情感和对幼儿园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重点:

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标志及绘画等形式制订班级毕业典礼计划。

活动难点:

能清楚、完整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以往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了解毕业典礼的基本流程。

2、物质准备:往年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PPT课件、毕业典

礼流程的图片若干、白纸、彩笔、背景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博士服图片,引出活动主题,激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衣服吗?在什么时候可以穿呢?

2、组织幼儿回顾毕业典礼的精彩瞬间,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激发幼儿筹备毕业典礼的愿望。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举行毕业典礼?你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小结:原来毕业典礼上有这么多丰富多样的活动。

3、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毕业典礼的内容和形式,按兴趣分工设计毕业典礼计划。

(1)提问:你想在毕业典礼上设计哪些活动?

(2)根据幼儿的想法梳理活动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展示本领、感恩的心、友谊最珍贵、毕业啦。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活动图片。

展示本领:例如:举办美术作品展,表演唱歌、舞蹈等节目,举办生活中会做的事情照片展。感恩的心:例如:向老师赠送自制的礼物,选小朋友代表向老师说句感谢的话。友谊最珍贵:例如:相互赠送小礼物,在离别纪念册上互留电话号码,和好朋友拥抱等。毕业啦:颁发毕业证、赠送集体照,园长、家长代表给小朋友送上祝福和期望等。

小结:毕业典礼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以及同伴的感谢和留恋。

4、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订计划,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1)为每组准备一张大表,请幼儿把毕业典礼计划记录在表上,可用标志、符号、数字、图画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教师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2)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本组的计划,其他幼儿共同讨论、完善计划,

在交流中引导幼儿完整表述毕业典礼的准备工作。

5、鼓励幼儿根据计划合理分工,积极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活动延伸:

利用离园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将计划介绍给家长,邀请家长在毕业典礼日来参加班级活动。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动脑思考,合作制定毕业典礼计划。活动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梳理,反思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大班幼儿观看了以往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为之后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幼儿对毕业典礼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有了简单的了解。在之后的活动环节中,通过再次欣赏毕业典礼活动图片,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毕业典礼的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环节或是想设计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展示本领、感恩的心、友谊最珍贵、毕业啦。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活动图片。将幼儿的思路进行整理,帮助幼儿梳理活动各环节流程。在这一环节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设计毕业典礼环节,幼儿分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有的负责提建议,有的负责绘制计划表。在这一环节,幼儿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在彼此的相互交流中,共同完善毕业典礼计划。

在分享环节,除了请本组的代表上前介绍毕业典礼计划外,还请共同参与计划的其他小组员也上前来分享和补充,让幼儿能有更多地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以及修改措施

幼儿在相互分享各自的毕业典礼计划时,思维在刚开始还是有局限性,更多的幼儿想到是只是展示各自的本领,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开拓他们的思维。在分享交流毕业典礼计划时,幼儿在台下的想法很多,但是有的不会表征,可以在计划之前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形或者数字代替。对于情感上的表达还有所欠缺,可以再深入的挖掘情感,使幼儿体会毕业离园时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己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大胆猜想

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4以内数量,能给相同数量的物卡和点卡配对,帮助幼儿建立数概念。

2、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4以内的点卡和实物卡片。

2、“小手变变变”、“小鱼游来了”的背景音乐。

3、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小手变变变”的背景音乐,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的小手都变成了什么呀?(小花猫、小鸭子、老虎、小白兔、小鸟等)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变成一只小兔子,“看看,谁来了?小兔子来了,来了几只小兔子呀?”

2、教师出示画有1只小兔子的图卡和画有1个小圆点的点卡,“1只小兔子用1个圆点表示。”

3、教师继续扮演小兔子,揉一揉肚子,“肚子好饿啊!都1天没找到东西吃了。”“让我们来帮小兔子找点东西吃吧!”

4、教师出示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请幼儿给小兔子拿食物。“你们都给小兔子拿了什么好吃的呀?拿了多少?

5、请拿有2颗青菜的幼儿举手,提问:1只小白兔用1个圆点表示,两颗青菜用几个圆点表示?教师出示画有2个圆点的点卡,“2颗青菜用2个圆点表示。”“3个萝卜用几个圆点表示?”

6、教师出示4的点卡,提问:谁拿的.萝卜和老师拿的点卡一样多?

7、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每组4人,根据教师摆放好的1-4的点卡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哪一组摆得对,就算哪组赢。

三、巩固新知识

1、教师在幼儿的脖子上戴上不同数量的点卡,“有一天,鸭妈妈带小鸭子去河边玩,走着走着,小鸭子找不到鸭妈妈了,急得哇哇大哭,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鸭子找妈妈吧!”请幼儿随音乐节奏扮演小鸭子,找一找自己的项链点卡与哪些实物图的数量相同,就站到哪个圆圈内。

2、教师给幼儿分发点卡项链,幼儿戴在脖子上,请4名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手拉手唱儿歌,小鱼随儿歌节奏进出围成的圆圈,当唱到最后一句“快快抓住他”时,谁还在围成的圆圈内,谁就被捞着了。请幼儿说出捞了几条小鱼,拿出相同数量的项链点卡。

四、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鱼有秩序地游出教室玩游戏。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给不同物体进行归类,而且每一类的数量要一致。

2、幼儿掌握了点卡与物卡对应以后,可以让幼儿慢慢的尝试1-5的点数。

六、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点数,教师可以在教幼儿拿相同数量的点卡或物卡的时候,可以教幼儿点数,但对点数不做要求。

2、教师在讲解相同数量的点卡与物卡的时候,一定要用摆放实物或物卡,让幼儿看到物体的个数,不宜直接报数,让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点卡。

附儿歌:小鱼游来了

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抓住他!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4

活动设计

随着时间的临近,大班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上周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参观了盛大花园小学,那美丽的园舍,鲜艳的红领巾、绿领巾都一一让孩子们向往,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他们又非常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同伴和老师。虽然,孩子们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但在活动中还是会显现出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的比较,让孩子感受的成长经历,体会现在的成长变化,从而感同身受要珍惜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思考怎样合理在好自己的`时间,改变家长要“我”做什么,而成为“我”要做什么。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孩子们并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好习惯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活动后将在学习性的区域中以“安排的'时间表合理吗”开展个别化的活动,并围绕珍惜时间开展“课间十分钟”、“一分钟能干什么”集体活动,以次激发孩子,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照片回忆过去,感受自己已长大,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2、再看看说说中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懂得要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

活动准备

幼儿过生日照片一套、活动vcd、故事背景图、日程设计表。

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过去。

1、前几天,我在教室的时候,发现了一张vcd,我们一看里面有什么内容?(幼儿观看)

2、讨论:

-你看到了录像里有谁呀?

-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活动录像呀?

-和现在比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引导幼儿说己的成长变化)

3、还有几天就是xxx小朋友的生日了,他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欣赏一组照片)

提问:

-xxx小朋友过了几个生日?

-看了照片,你对他几岁生日印象最深?

-想一想,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过生日时的样子?

-那么你们还能不能回到小时候了呢?

4、:时间是不停的向前走,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去了,以前我们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娃娃,一转眼即将大班毕业了,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

二、回忆故事《等明天》,说说我的现在。

1、(出示故事背景)

提问:

-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

(教育幼儿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你会是一个爱等明天的小学生吗?

2、最近我知道你们都在准备考小学,在家里也挺忙的,有那么多的是要做,你是怎样安排的呢?

交流:离开幼儿园之后……

三、我们的将来。

1、刚才,我们各自都说了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我觉得你们都是会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孩子,不过你们离小学生还有点距离,因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会自己安排好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出示小学生的课程时间表表)

提问:

-这是什么?你能看懂表上的安排吗?

-这个表格有什么用?

3、教师:课程时间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好时间,我们以后也来试着安排一下吗?时间是最宝贵的,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好好利用它,学会和时间赛跑。

四、延伸。

1、区域活动中幼儿设计周末作息表,并与同伴交流。

2、集中展示幼儿制作的时间安排表,并在以后的活动中讨论哪些是比较合理的。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思想。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框架式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为学生准备一张底为6 cm、高为4 cm的平行四边形纸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面积比大小:你能很快比较出下面每组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吗?

你怎么知道它们的面积一样大的?(反馈重点:①数方格;②转化成长方形。)

2.(出示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关于平行四边形,大家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设计意图】转化的思想是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指导思想,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面积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意识到不仅可以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图形的大小,还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熟悉的图形进行大小比较,既富有趣味性,又能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合理猜想

1.确实,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么计算?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邻边相乘;

预设2:底边乘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同意哪一种猜想?理由是什么?

3.反馈想法。

预设1: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邻边。把平行四边形拉一拉就可以变成长方形。

预设2:用底边乘高来计算。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计算面积。

(二)验证猜想

同学们都想到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更合理呢?

1.邻边相乘的想法

教师:就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拉的方法。(出示教具)请看,我们再次慢慢地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仔细观察拉动前后什么没有变,什么发生了变化?

学生:边的长短没变,高和面积变了。

教师追问:周长变了吗?面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能在图上更直观地表示出来吗?

教师:现在谁能说说这种拉的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是的,在拉动前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不相等。用底乘邻边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是拉动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所以用拉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正确的。

【设计意图】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觉修正自己的想法。

2.底边乘高的想法

(1)数格子验证

教师:这里的一些不是整格的怎么数?

学生:可以通过拼一拼,变成整格的再数。

教师:拼一拼后,就变成了什么形状?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所以面积是多少?

(2)剪拼验证

教师:谁来展示你是如何进行剪接的?

学生:沿高剪下,补到另一边,拼成长方形。

教师:拼成的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长6 cm,宽4 cm)

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 cm2)。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数格子、剪拼等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在操作反馈中,让他们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思考,对于知识的获取是很有益处的。

(三)公式推导

教师:仔细观察,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哪两部分?

学生: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教师:那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教师:如果我们用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

来表示。

(四)回顾总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相同点之后,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请学生计算,并进行订正。

(2)反馈小结:在计算时,可以先写出面积公式,再进行计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1)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反馈。

(2)反馈侧重:最后一小题引导学生注意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多层次的练习,教师在这里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基础题、变化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拓展提升

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底是4 cm ,高是3 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1.引导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2.请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3.教师: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画出多少个?(无数个)它们的面积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小结:是的,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剪拼之后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4 cm,宽3 cm 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5.思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已知条件求面积到根据条件画图形,让学生在画图反馈的过程中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总结提示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转化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很重要。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通过回忆帮学生把本节课得到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利用转化的思想对图形的面积进行自主探索。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从兴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从这节课中就能体会到。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件中我设计了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训练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块,其中穿插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好,这不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2.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教学中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在活动室和竞赛室中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他们画了许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瓶、圆锥体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简单的建筑物等),我给他们充分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2)当我提出问题:“你们能将我们今天学习到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学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没有头绪。此时我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有接触过几何体的分类,所以他们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思考,这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若在教学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或者按柱、锥、球分类)”的话,效果就会好多了。

(3)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所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前就可以布置他们回去动手制作学过的几何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几何体,这样在活动室这个环节就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说了,在训练室和探究室环节的时间也更充分了!

〖案例点评

这一节课是七年级数学的起始课,能否较快地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虽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小学已有所接触,且都是学生身边的物体,但教师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欣赏数学。

2.各教学环节有一定特色,较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使《标准》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以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等形式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设计意图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题。

3.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循序渐进,教学活动组织有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非常丰富的,如何将简单图形逐步过渡到复杂图形,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解为数学中的'基本图形,教师都作了很好的处理。本节课活动较多,学生参与量较大,但老师都能较好地组织调控,使教学的实效有了明显的提高。

4.有效落实“双基”,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该课既开展了有效的活动,同时通过画图、几何体分类,使这堂课成为真正意义的数学课,而并非活动课。

5.渗透激励机制,鼓励成功与发展。好奇是兴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悦则是保持兴趣的动力。通过竞赛室的活动以及训练室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参与竞争,展示自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增加数学知识的储备,巩固学习的能力。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一、

1、拍手数数20以内的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10、17、19、2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那么这些数怎么样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出示数位表。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1,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出示小黑板,小棒图。

师:这个数是多少根小棒?(生:11根。)

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

3、课件演示17的写法。

完成后,四个人一组摆小棒,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教师小结:要写0,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同学们,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你能与大家分享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学生似乎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就显得容易了许多。但学生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

数学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办法,只有慢慢来。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9

一、教学目标

认识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区分不同的图形。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能够在生活中找出这些图形。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展示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物品的魔法袋,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15分钟)

从魔法袋中依次拿出圆形的饼干、正方形的手帕、三角形的积木,让学生观察。

讲解每个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没有角,边缘光滑;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图形的特点。

(三)练习(15分钟)

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发给学生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进行分类。

(四)总结(5分钟)

请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图形。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的图形。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较为积极,但在区分和辨认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四、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习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一生上台演示)

[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学数学教案《1.6.17 数学乐园》。]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有)

[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专家评析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年级儿童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怎样使儿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旺盛的学习情感呢?这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杨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2)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安排的5个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就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杨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安排了5个活动,使学生不感到疲乏,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教师注意公平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教师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5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要求: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3)如果问题改为:“改种花生,一年可收花生90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公顷可收花生多少千克?”又怎么想?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共收小麦13650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