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06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古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gsm600.com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游戏:猜人名。

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测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2、细读课文,复述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这一学习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预习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主要采用生自学、师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点词进行概括训练。

随机板书:不幸被围、突围五天、分开突围、独自周旋、壮烈牺牲读了两遍课文,你觉得杨靖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生自由答,师引导:杨靖宇的优秀品质不只是这些,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更多,本课的特色就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三、品读感悟,探究展示

探究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的什么品质?

探究提示:

1、用我们学习的`浏览方法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可以抓住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这些细节描写谈感受。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4、代表发言,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因此,对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迁移,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全面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在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关爱战士、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关于细节描写的句段,通过多样化多角度设身处地的朗读,再次感受英雄之爱、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杨靖宇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在朗读中通过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再次感受杨靖宇的高尚品质。

5、杨靖宇牺牲后,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杨靖宇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我采用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和引读的方法学习杨靖宇牺牲后的部分。)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

(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师范读古诗一遍。

2、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配乐朗诵古诗。

4、用动作来表演古诗内容。

活动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次活动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活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让幼儿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在尝试朗诵古诗的时候我也采用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兴趣跟着整个活动的流程走,对古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 在剪贴游戏中理解、欣赏、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一、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二、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欣赏 “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三、听指令,做游戏,巩固古诗。

1.幼儿自画自剪小鱼,每人一条。

2.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活动中“东南西北”的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了游戏的进度,可将这个游戏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多玩玩。

六年级古诗三首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板书设计:

竹石郑燮

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