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9-12

[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笔灰染白了您的青丝岁月,岁月加深了您的皱纹。准备好一份教案就是教学成功的开始。教师写教案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您是否还是不太了解教案该如何写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非常棒的“[教案]《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文章。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相信你可以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1、导入新课。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北麓lù?湍急tuān?穿梭suō?塑造sù?枢纽shū?气势磅礴pángbó?沟壑hè?步履lǚ?积淀diàn?清澈chè?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延伸阅读

黄河教学教案集锦


对每一节课认真,负责,是教师应有的态度。每位新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编写好教案,随着教育的规范化,各大学校对于老师的教案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怎么才能让教案更出彩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黄河教学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黄河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教学教案 篇2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教学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

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

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

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师: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大家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小组交流问题(课件出示)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六、作业布置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我好像看到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这是他们在暴风骤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胜利的彼岸。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朗诵词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生答:拟人。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生答:望。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生答:伟大坚强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

黄河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

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

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

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黄河教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每一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小组内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2、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收集查找有关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历史、概貌、传说、诗词、现状等。

3、准备《黄河颂》的朗诵。

4、主持人两名。(男女生各一名,由同学之间竞争产生)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大家好!两周一次的活动课又与大家见面了。

男主持: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主持人(合):黄河,母亲河。

女主持:“一把黄土塑成赞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提起黄河,我们有说不出的自豪。

男主持: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女主持: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男主持: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学生答:略

男主持: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学生答:略

女主持:你说得非常正确,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男主持: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以《话说黄河》为题,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黄河的历史或概貌。

……

女主持:(评价)

男主持:关于黄河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讲述一些其中的传说。

……

男主持:(评价)

女主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们黄河的儿女,自古以黄河荣,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请你说一说。

……

男主持:(评价)

女主持:黄河以它那博大的胸怀,养育了我们中华儿女,黄河现在的情况如何,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说:略

女主持:保护黄河,热爱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每一位儿女的职责,治理黄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请同学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不要再让母亲流泪。

男主持: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针对黄河断流,水污染等这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出一则广告词,呼吁人们保卫我们的母亲河。

(学生展示广告词)

男主持:(评价)

女主持:(总结)

黄河教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了解

五、作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狂澜()浊流()屏障()哺育()

流泻()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入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

5、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⑴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赞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

⑵找出一例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⑶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6、阅读理解:

哦,大海

黄河长江的雄伟壮丽,我惊叹过;峨嵋庐山的俏拔清奇,我赞美过;洞庭九嶷,泰岱三孔,秦晋魏赵,苏杭维扬……祖国大地上的灿烂明珠啊!我骄傲,我神往,我豪情不止。哦大海!你是什么?你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灯,我向往,追求的那种雄浑、深沉、广阔、宽厚、生动、和谐的境界,只有你才能完美的体验吧!

跨过多少湍急的河流,翻过多少险峻的大山,走过多少静僻的村落,穿过多少苍茫的荒原,我终于走到了大海的面前。我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昨夜跋涉的泥土和黎明的露珠,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⑴选文与

②委婉含蓄类:何其芳

五、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5、⑴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充满信心……

⑵“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半”,通过对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描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竞雄气概。……

⑶从结构上看,它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看,对黄河进行歌颂,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⑴大海具有雄浑广阔、宽厚深沉、自由奔放的特点。

⑵目的是以祖国的明川大山等景物来衬托大海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

黄河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1、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自主查找《黄河颂》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手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介绍《黄河颂》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

1、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查找的《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介绍。

2、教师补充,明确重点。

光未然,原名张光华,1913年出生。1935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流传。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朗读

1、学生听范读。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交流朗读体会,相互评价。

3、指读。

教师指导: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四、整体感知

提问:请划分出全诗大层次及小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学习黄河精神。此节可分为三层次。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写“望”黄河。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有近景,有鸟瞰;有纵向,有横向。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颂”黄河。先歌颂黄河对中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泽被众生,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到结尾):写“学”黄河。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五、深入探究

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① 点出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② 引出下文的颂歌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黄河图?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明确:“望”字引领

3、作者“望”到了怎样的黄河?

明确:气势磅礴

4、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的法宝。

6、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明确: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水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教师导析:据中国历史记载,黄帝、炎帝曾在这一片土地上激战,大禹曾治理黄河,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座在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达3300多年。“中华”就是指中原与华夏族。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大的影响。到北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才逐渐从黄河流域南移。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当年,中华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采用“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斗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因此诗人说: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8、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9、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外拓展

(一)积累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二)阅读《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七、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对歌词会作简单的赏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部分知识。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听音乐、读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与他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黄河颂》音乐片,学生谈自己的视听印象。

二、朗读课文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2、结合视听感受和背景读课文,体会怎样把这首诗读好。(师生交流)

3、教师提出朗读的参考意见,范读课文。

4、学生再体会,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齐读。

三、赏析质疑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长将组内有价值的赏析推荐到全班交流,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2、学生讨论充分后,教师补充发表看法。(如先“望”后“颂”,情由景生;如“啊!黄河!”三次反复的作用;对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气豪迈的风格等)

3、再齐读课文。

四、类文欣赏

欣赏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五、拓展积累

1、唱《黄河颂》。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3、欣赏《长江之歌》,摘录歌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

黄河教学教案 篇10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的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了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美读诗文,体味黄河的雄壮气势

(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注意以下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o;狂澜lan;山巅dian;屏障zhang;澎湃pai;哺育bu;九曲连环;qu

2、学生自读:

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酌情点拨。

3、指名朗读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诵。

4、学生齐颂。

四、内容研讨

1、选择连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2、悟读诗歌:

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诗人从那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课堂小结

穿过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地理黄河教案(精选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无数篇文章中课件之家小编认为“地理黄河教案”最值得一看,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启示请别忘了收藏哦!

地理黄河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 内容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指的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黄河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外流河、内流河、滚滚长江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解决的中点的根本问题是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 教学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学目标分析: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指的就是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支流多,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知道下游是华北平原,,其中关键是充分利用黄河“地上河”动画演示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地上河”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幻灯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 一碗水,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新课。

问题:复习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滚滚长江》,预习滔滔黄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识黄河

问题一: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各小组充分讨论后,并填绘在板图上。

设计意图:了解黄河的概况,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盎然。

例1 .自 山,注入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

和 ,分别位于 自治区和 省。

变式练习 黄河中游的两大支流是( )

A.湟水、洮河 B.汾河、渭河 C. 湟水、渭水 D. 洮河、汾河

师生活动: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主要的支流

(3)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第二:颂黄河

问题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过的地形区、阶梯的交界处)“黄河流域水系图”,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功劳呢?

设计意图: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题2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

变式练习: 黄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师生活动:

(1)观察在黄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电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

(2)著名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那一段?

(3)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还有华北平原,他们是由谁塑造的?

第三:忧黄河

问题三:阅读教材50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页的“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3: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是我国 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河床逐渐增高,成为“ ”。

变式练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1) 黄河忧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 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3) 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救黄河

问题四: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认为治理黄河应采取什么措施?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题4:下列治理黄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提

C.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枢纽 D.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库

变式练习: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手段是( )

A.植树造林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师生活动:(1)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仅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万全防止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吗?还应采取哪些办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黄河呢?

(3)黃河凌汛是怎么样形成的?危害在哪里?应该怎么治理?

(4)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断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应该怎么治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程学习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地理黄河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来入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2.发电灌溉。

3.旅游名胜。

[板书]三、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提供的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

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

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板书]4、易泛滥

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境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师:这决口之险,我真的亲身感受过。98特大洪灾,大家还记忆忧新吧,其实96年时长江就发过大水,我是湖南人我家住在长江沿岸,当时长江水位几乎与大堤齐平,狂风暴雨,水天一色,只能听到风的狂吼,水的翻滚声。真的是令人担心啊,但我的父老乡亲没有一个人退缩,老少都誓死保卫大堤,堆沙包抬高堤岸。真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没有决口。黄河流域的人民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面对这凶猛的黄河,他们岂能坐以待毙。但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书:四、黄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

地理黄河教案【篇3】

初中地理黄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区及流域生态环境。2. 理解黄河的特点、水文特性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3. 探讨黄河的防洪措施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培养学生保护黄河意识,关注环境问题。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起源地及流经的地区。2. 黄河的水文特性。3. 黄河的防洪措施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保护措施。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复印学生手册、地理材料。导入导出(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对黄河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黄河的相应内容,并提出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主体部分(40分钟)1. 黄河的起源地及流经的地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黄河的流经地区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并根据地图介绍黄河的支流、分布等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黄河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 黄河的水文特性(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黄河的水文特性,包括水量、水位变化等,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洪水、涝灾和旱灾等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 黄河的防洪措施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黄河的防洪措施,如修建堤坝、抗洪工程等,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措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4.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保护措施(10分钟)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然后通过PPT介绍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如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等。总结梳理(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及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互动评价。2. 教师可以设置小测验或文段阅读理解题目,以检查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情况。3. 老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黄河的重要性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并进行小组展示。五、教学延伸1. 将黄河的教学与课外参观、实地考察结合,到黄河流域进行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伟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于黄河的科技创新,如设计黄河防洪器材模型、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这样一节生动且具体的地理教学,学生可以对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区、水文特性等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探讨黄河的防洪措施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可以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延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黄河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黄河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

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评价、反思: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去了解黄河。

滔滔黄河

板书:一、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

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成果的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高涨。

活动二(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评价、反思: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三:

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

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流域图中,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

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生: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能力。

课后活动: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黄河忧患和治理方面的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撰写小论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长……”。

地理黄河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地理黄河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地理黄河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个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渐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只是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准备:

黄河流域水系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东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几字形

3看地图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三级划分。

4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页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老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页的图2.45分三组说黄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问题:黄河还有哪些病症?

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因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处理

上游:修建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程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校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累报刊杂志或登录黄河网等,对黄河进一步的了解

地理黄河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月度教案精选 《黄河颂》教案范本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内容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好的教案需要符合哪些规范条件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月度教案精选 《黄河颂》教案范本,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巅)峰

流xiè(泻)发yuán(源)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

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知识卡片】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关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教你写教案: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


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写教案时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方法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教你写教案: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请阅读由的编辑为你编辑的教你写教案: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情感音乐电视的情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自由诵读的情感体验无不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作为诗歌的教学这节课在朗读教学的处理不够深入。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在自身的朗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还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黄河船夫曲教案一篇


宏讲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编写教案的过程就好像设计一部话剧。教案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传播,不一定要手写。我们应不应该对教案更加的重视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黄河船夫曲教案一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编为您挑选了一些最好的“黄河船夫曲教案一篇”内容,愿您可以在本网页中找到您需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体现教学的专业度。

1、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 (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

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

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 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C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

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生:(ppp f f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

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 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合集(9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如果您对“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还不太熟悉课件之家编辑推荐阅读这篇文章,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2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⑶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⑴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⑵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⑶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⑷“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⑸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尝试师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观看图片及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英雄儿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半至两课时(5班两课时,6班一课时半)。

课前准备

老师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学生(两个班级共六个学生)在课前共同备课,确定重点,拟订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及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

(用时不惜偏长,意图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力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朗读的目的是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加强感情的熏陶。)

三、内容研讨

(由教师和三个学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一执教:

1、介绍作者及有关创作背景。

(意在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

⑴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指名各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⑵另派代表纠正错误,并讲解易错字词的构造特点;

⑶以游戏竞猜的形式掌握文中的其他重要词语。

(这一项活动,安排了四个组共8位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和订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帮助强调指出字词的特点。游戏竞猜的方式完全是学生的创意,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学生二执教(老师穿插适时点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同学们认为哪个词是关键?

(“颂”)

2、齐声朗读课文: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也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内容感知)

读后讨论:

⑴歌词部分很显然是首尾呼应的,但它们“颂”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同。前面的重点落在颂“黄河”上,后面的重点落在颂“中华儿女”上)

⑵课文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颂“中华儿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即歌颂的。它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⑶“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小结课文(主要由老师完成,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这一部分是本课内容理解上的重点。教师在各个小环节按内容层次适时穿插片段朗读,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生三执教

1、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分组朗读课文,加强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3、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个别诵读。

(读,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老师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试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后记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三个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分别承担字词、朗读、内容理解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老师穿插点拨、纠正指导,尝试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四人集体备课,课堂实际反映出课前对主讲学生的指导还应更细致些,教案设计可由四人各写一小部分。

3、学生找音乐、图片资料,调动了积极性,也加强了知识积累,也让学生懂得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了解

五、作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狂澜()浊流()屏障()哺育()

流泻()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入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

5、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⑴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赞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

⑵找出一例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⑶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6、阅读理解:

哦,大海

黄河长江的雄伟壮丽,我惊叹过;峨嵋庐山的俏拔清奇,我赞美过;洞庭九嶷,泰岱三孔,秦晋魏赵,苏杭维扬……祖国大地上的灿烂明珠啊!我骄傲,我神往,我豪情不止。哦大海!你是什么?你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灯,我向往,追求的那种雄浑、深沉、广阔、宽厚、生动、和谐的境界,只有你才能完美的体验吧!

跨过多少湍急的河流,翻过多少险峻的大山,走过多少静僻的村落,穿过多少苍茫的荒原,我终于走到了大海的面前。我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昨夜跋涉的泥土和黎明的露珠,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⑴选文与

②委婉含蓄类:何其芳

五、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5、⑴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充满信心……

⑵“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半”,通过对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描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竞雄气概。……

⑶从结构上看,它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看,对黄河进行歌颂,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⑴大海具有雄浑广阔、宽厚深沉、自由奔放的特点。

⑵目的是以祖国的明川大山等景物来衬托大海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6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1)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7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相关文章

  • 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壹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渐渐离不开文档,范文对我们的帮助越来越大。多多借鉴优秀范文,无形中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你肯定需要这些优秀的范文范文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壹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用一生的精力上好一堂课,去启迪一代人的心灵,在开...
  • 黄河教学反思6篇 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案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准备文件,教案的层次应当怎样的呢?欢迎来到课件之家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黄河教学反思”资料库,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时间:05-06 黄河教学反思    
  • 黄河教学反思1000字 教学手段、教具是主要教学方法的部分组成,抽象思维和抽象认知也是教案当中的一部分,写教案是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必备过程,对于教案的撰写我们要付出心思去钻研。课件之家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黄河教学反思,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时间:12-27 黄河教学反思    
  • 《黄河颂》 优秀教学设计设计如何写 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各种文档的编写,我们在网上搜集最多的就是范文,关于范文的行文脉络需要充分理解,写作范文时需要关注的几个点你都清楚了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黄河颂》 优秀教学设计设计如何写,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编辑搜集的“《黄河颂》 优秀教学设计设计如何写”全套已经准备就绪请您查收...
  •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2500字 从学校到职场我们离不开各种文章的撰写,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范文素材。整体构思可以借鉴范文的处理方法,0基础的我们怎么写好一篇优秀的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上的街市说课稿25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天上的街市》是苏教版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