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7-09

[教案]《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师是授业者。抽象思维和抽象认知也是教案当中的一部分,一份好的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部分。好的教案模板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教案]《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本文的主题是探究与“[教案]《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相关的话题,以下是我对某个话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供大家共同探讨和借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第二册第九课《巧巧手》欣赏

教学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曲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听音乐边做律动边进教室,背景音乐为《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师生问好。

二、新授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1)设问: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配第一部分主题音乐做打铁动作)老师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力度一样吗?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弱?

2)出示图谱,谁能从这幅图里找到答案(师边喊口号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找出节奏规律)

3)跟随老师的口号做打铁动作。

4)跟音乐边听边做动作。

5)作品简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铁匠波尔卡》。波尔卡是从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二拍子的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在一百年前创作的。1869年3月保险箱制造商制成了两万个保险箱,心里很高兴,所以就举办了一次焰火庆祝大会,据说这首《铁匠波尔卡》首次在焰火大会上演出的时候,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呢!刚才我们听到的只是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完后,你感觉到铁匠打铁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轻松、愉快)

6)再听第一部分,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敲打击乐器。

过渡:同学们表演得太棒了。看来,作曲家成功地抓住了人们来参加焰火大会时的心情,大家跟着音乐跳起来抒情的舞蹈,你们听!

2、欣赏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音乐,生听辨与第一段在风格和情绪上的不同之处。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声,和刚才的一样吗?(出示图谱)

2)生随口号敲节奏。

3)生随音乐敲节奏。

4)完整复听第二部分,没有打铁声的时候用舒展的动作表示,听到打铁声时用锤子敲一敲。

3、欣赏第三部分

1)播放第三部分音乐,听辨与哪部分相似。

2)你们注意到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这时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第三部分音乐,生表现高潮部分

4、完整欣赏作品

回忆全曲

三、拓展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著名的金色演播大厅里都要举行一次新年音乐会。《铁匠波尔卡》也是经常在这里演出的一首曲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们是如何演奏的?(播放视频)

四、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有趣、生动地欣赏表演课。音乐是流动的,具有形象性和不确定性。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总---分---总”的教学手段,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加入了打铁的动作和节奏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力。初听时我用打铁的声音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在分段欣赏时引导学生从每段不同的情绪、节奏入手,这样就把学生引进特定的意境中去,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曲的情绪,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

精选阅读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精选8篇


欢迎来到本文今天我们将关注“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相关的一些信息,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教师在教案和课件中展示出他们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1

课题来源: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

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A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合乐练习A段)

(2)师幼创编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谁来试试?大家向他学一学。(合乐练习B+A段)

师: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合乐完整练习)(评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最后,强调音乐的ABA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师: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听!闯关成功了吗?(尾音显示成功)(评析: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三关)(评析: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评析:部分幼儿在场地中间表演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当武器演奏,双方协助闯关,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听辩主体旋律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分析乐曲旋律,并画出旋律线,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

2、学生自编动作进行集体舞活动。根据乐曲节奏、情绪,为乐曲编动作。同时培养学间良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听辩乐曲风格,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情绪、速度,并用旋律线、动作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电脑、水彩笔、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音乐,学生律动入场,就地坐好。

二、欣赏教学

1、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跳着优美欢快的舞蹈进入场地,那么我们就再来欣赏一段舞曲,请同学们随音乐摇摆一下身子或做几个动作,感受一下这首舞曲的风格特点,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是中国舞曲还是外国舞曲。如果你认为是中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手掌,如果你认为是外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拳头。听老师喊‘开始’后一起表示一下好不好?

2、教师放录音,学生感受后表示。

3、出示课题,并讲解“波尔卡”。

师:这是一首波兰作曲家创作的舞曲,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叫什么名字(齐读)。从题目里,我们知道,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单簧管),我们来看看单簧管长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单簧管的吹奏”。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舞曲,感受一下它的情绪,请你用动作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4、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能不能哼唱哼唱?

那就让我们先来听听这段旋律。

5、聆听主题旋律:

(1)听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

师:这段旋律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如果让你用线条来表示你准备用怎样的线条呢?(一个学生回答)那请你用水彩笔画出来。

学生展示。

记忆主题,老师出示图形,一起划一划。

(2)老师生一起记录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师:听一听这首歌曲中,我们刚才听得的旋律出现过几次?(3次)

(3)动作表现(拍手)

教师讲解动作,2人一对。

6、聆听副主题旋律:

师:在主题音乐中间还有2段好听的旋律,我们再来听听,

(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男女生转圈、交替站立)

7、完整聆听音乐

(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拍手——男女生转圈——交替站立)

8、集体舞教学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被这首曲子感染了,忍不住随音乐跳起舞了。那么,让我们音乐翩翩起舞吧。

(1)学习舞步

(2)放音乐,学生跟音乐表演。

9、音乐游戏

部分学生进行集体舞表演,其它学生伴奏,教师讲述游戏方法与规则后选部分学生,一起示范表演。

要求(自选伴奏型):第一主题及其再现:响板,

第二主题:沙锤

第三主题:三角铁

游戏循环进行,教师参与其中。

三、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很愉快的度过了40分钟,伴着好听的音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2.能力目标:幼儿能根据图谱能够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闯关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图谱提示大胆创编动作,进行完整表演

难点: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音乐《玛丽波尔卡》 、图谱、活动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引出好朋友玛丽,我们的好朋友玛丽特别喜欢闯关游戏。那小朋友们喜欢闯关游戏吗?你玩过哪些闯关游戏?会遇到什么呢?

(二)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仔细听,在音乐中玛丽是怎么去闯关的?遇到了什么?现在我们跟着玛丽一起去闯关,看看会遇到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玛丽是怎么去的?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了毒蘑菇,必须要跳过去,要不然碰到毒蘑菇会闯关失败

(四)教师出示乌龟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乌龟要悄悄地躲起来,要不然碰到乌龟就会闯关失败。

(五)教师出示彩色蘑菇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吃掉彩色蘑菇可以变大,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六)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谱,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最后闯关成功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出示完整图谱,幼儿听音乐,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用鼓励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的表演出来。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闯关游戏

六.活动结束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二册第七课欣赏课(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2、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教学方法:

聆听、表演、模仿、模唱

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各1

教学流程:

一、教学组织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了以“游戏”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

1、老师自我简介;

2、游戏“正话反说”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

二、主题学习

(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孩子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

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

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

三、学习第一乐段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

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的巩固聆听)

“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

2/400|0X|00|0X|0X|0X|XX|XX|XXXX|XXXX|XXXX|XXXX|

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

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

“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

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

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

“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四、第二乐段的学习

(聆听音乐)

“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一动。”

“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

五、第三乐段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

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

(图片提示:有可能是……?)

六、完整聆听全曲

(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

1、结合课件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

2、完整聆听并表现

七、揭题,拓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本课的尾巴,给孩子预留一个探寻学习的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1、揭题《铁匠波尔卡》

2、了解两个名词“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波尔卡”

3、随音乐有序结束课堂。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本曲为回旋曲式,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本课为自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听赏教学展开。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打击乐器等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以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教学,即在一节课以欣赏一首乐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课型中的音乐作品一般是需要“精听”的经典名曲。教学时不只是整体性的、浏览性地聆听乐曲,而是需要“借曲发挥”,即以问题为引导,采取整体聆听与片断聆听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乐曲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及相关的音乐常识。本课正是此种类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围绕欣赏一首经典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展开,通过多种聆听欣赏和参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乐表现魅力,同时教学又不拘泥于这一首乐曲的欣赏,而是由对一首经典的乐曲的欣赏,拓展到同体裁一类乐曲的特点认知,如,对“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以及其音乐风格特征的体验与认知,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欣赏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充分体现了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

教学设计亮点:

本科设计了多种参与聆听音乐的方式。如:图谱参与、体态律动参与、打击乐器表现参与等等,在感受乐曲音乐主题与乐曲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聆听参与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感受、体验了不同的音乐主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新课程新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难点:能随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黑板、三角铁、响板、铃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听赏导入:

1.播放乐曲《闲聊波尔卡》片段, 随乐参与体态律动。

2.播放乐曲《铁匠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画图谱。

活动:总结音乐情绪,揭示乐曲名称。

师:从这些乐曲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生:......

课件总结:波尔卡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

二、 介绍“波尔卡”。

师:你们知道音乐名《波尔卡》中,“波尔卡”是什么吗?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

师小结: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听过这么多好听的波尔卡音乐片段之后,我们该怎样记住一首好听的波尔卡音乐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聆听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学习完之后,也许你会掌握好听赏音乐的好方法。

1.初听全曲。

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

生:......

2.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乐律动。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再听第2、③ 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

生:......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

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三角铁、铃鼓、响板)

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

活动: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

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

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

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师:如果要你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

课件:( )波尔卡

生:......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

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

活动: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与延伸:师生随乐曲参与集体舞表现全曲。

六、结束: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常常让老师们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一:单纯的欣赏,孩子坐不住,听的质量不高。其原因二:形式上的参与常脱离音乐本体,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这样的参与对孩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动”并没有建立在真正的听音乐的基础上。

这是一节小学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为了较好地把握了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所我采取的许多方式参与聆听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审美体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聆听,这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通过对本乐曲及几个不同音乐主题的反复参与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本课也充分突出了“聆听体验”的教学特点。课的开始聆听两个片段的音乐导入教学,有体态律动的参与及图谱的参与,接下来的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更是强调让学生“聆听体验”。在强调“聆听体验”的同时,每次聆听音乐,老师都设计了一个参与活动,或是问题引导、或是跟唱主题、或是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或是器乐参与表现音乐、或是画音乐图谱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旋律特点。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能让学生在参与表现中感知音乐的美和音乐的表现特点,这种欣赏音乐欣赏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音乐欣赏方式。

每当上到这堂课,我看的最多的是学生的表情,在老师一环一环的教学行进中,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的笑脸,这些笑脸犹如阳光,温暖灿烂,这些笑脸有时静,安静的聆听、感受、想象;有时这些笑脸在动,它在的舞蹈着他们的眉、眼、唇。在这些笑脸的带动下我感受到了光和暖,让我也置身其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但孩子体验与收获的都是音乐带给他们的无尽快乐。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6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案出自:教案网)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1、听听:《快速波尔卡》

2、学跳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热烈的气氛,并想象乐曲所以表达的内容。

2、学会一些简单的波尔卡基本动作为乐曲《快速波尔卡》进行表演,进一步表现乐曲的情绪。

3、启发学生创编各种火车造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作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听、看看、想想、拍拍、动动、创创、演演等方法感受、理解、表现乐曲,在音乐欣赏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服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师:小朋友,外面的天气可真好,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郊游,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

二、情景表演

师:大自然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瞧,草儿醒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真美呀。小朋友,开动我们的小火车继续前进吧。

初听——完整的乐曲

1、师:咦,小火车开动的声音象是一首动听的乐曲,我们快来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首描写火车行的乐曲叫《快速波尔卡》。

引出课题,读课题

2、师:这首乐曲是由这位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斯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快速波尔卡》。

师:乐曲《快速波尔卡》可以分成三段

欣赏第一段

1、师:我们先来听第一段。请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

生:哨子。

火车的汽笛声(口哨、喇叭)

口哨吹时要有要求x——x——zai吹奏时要有力、两拍要足。

2、火车开动的声音

师:火车开动的时候是怎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

师:乐曲一开始用短笛和长笛吹奏出火车的汽笛声,模仿了火车的启动和运行。我们大家一起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和前进。

3、请学生用手来模仿火车启动的动作········

4、师:当音乐家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们是用刷子摩擦放松了鼓皮的小鼓,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来模仿火车向前越跑越快的声音。教师示范

师:有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请一两个小朋友单独模仿,其余可以用拍手表示

5、师:小朋友,你们听,火车向前飞奔时声音是很有节奏感。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节奏

2/4xxxxx......

a、师:你们看这条节奏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的节奏是不同的?

b、把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分别拍一拍

c、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手完整地把这条节奏拍一遍

d、教师弹主弦律,学生在心里默默跟着拍一拍这条节奏

e、师:小朋友,我们用着条节奏跟着老师的音乐来模仿火车越开越快的声音吧。

画外音:火车飞快地向前奔驰着,它穿过了田野,越过了小溪,多美呀。

欣赏第二段

1、师:咦,火车车厢里也好热闹啊。坐在快速前进的车厢里,你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生:看风景、打牌、聊天、唱歌、跳舞········

2、师:在车厢里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快乐极了。这首乐曲向我们展示了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3、介绍波尔卡的渊源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整个欧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段宫廷波尔卡舞。

4、小朋友,我们也来跳跳“波尔卡”吧。

A、师:其实刚才我们进教室的时候跳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教师讲解动作)

B、教师和一位学生示范如何转圈,学生模仿。

C、邀请舞师范

D、个别练习

E、集体表演邀请舞

欣赏第三段

1、师:车厢里欢声笑语,真高兴呀,小火车跑得可真快。你们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很象的?(和第一段相似)在情绪上又有什么不同?

(当力度和速度变快了,变强了,可以及时提问与提醒)

情绪:更欢快、更热烈

师:为什么?

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变得更快更有力了,所以情绪是更欢快、更热烈

2、师:小火车跑得可真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火车开动的样子?

椅子、双手搭肩、单手搭肩,另一手做火车的轮子

师:小火车可以经过什么地方呀?

(隧道、山洞、大桥、草地)(学生边说边请他找好朋友表演)

3、分小组创编小火车

现在请每个小组创编一列小火车,小火车开动起来吧。

4、展示

5、评价

6、师小结:刚才我们分段欣赏了乐曲《快速波尔卡》,感受了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完整表现乐曲

1、师: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完整地表演一遍《快速波尔卡》,第一段我们表演各种小火车,第二段我们来跳波尔卡舞,第三段我们模仿火车快速向前奔跑的动作。

(教师在第三段手拿打击乐器提醒学生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三、拓展

1、师:“呜”,火车到站了。我们的旅途可真愉快。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欣赏了活泼、欢快的《快速波尔卡》。其实还有好几个中外著名的作曲家也创作了一些有关的波尔卡舞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的一个片段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介绍:乐曲中定音鼓的震音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模仿雷雨和闪电。

2、教师展示《啤酒桶波尔卡》

师:活泼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让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上一曲了。

3、学生展示

小朋友,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玛丽波尔卡大班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

教学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能随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教学程序:

一、听赏导入

师导言: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段好听的音乐,请大家仔细聆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说一说这些音乐是分别描写了什么场景?音乐的情绪怎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1.依次播放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片段、合唱曲《闲聊波尔卡》片段、手风琴独奏曲《欢迎波尔卡》片段。

2.总结音乐情绪,揭示音乐名称。

3.师小结“波尔卡”音乐的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导入课题。

二、介绍“波尔卡”。

屏示文字: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导言:听过这么多好听的波尔卡音乐片段之后,我们该怎样记住一首好听的波尔卡音乐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聆听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学习完之后,也许你会掌握好听赏音乐的好方法。

1.初听音乐。设问:边听边想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请你随音乐动一动或者模仿指挥家指挥。

2.听第一主题旋律。参与活动设计:请你边听边随音乐的流动画出合适的线条或图形,请一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其它同学自己画)

3.复听第一主题旋律。参与活动设计:随琴哼唱主题;边听音乐边随老师一起拍“XXX”的节奏。

4.聆听听第二、三主题旋律。参与活动设计: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模仿老师请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5.复听第二、三主题旋律。参与活动设计:随琴哼唱主题;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6.听辨主题主题一旋律。设问: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

7.图谱参与。参与活动设计:教师随音乐在黑板上画出音乐图谱。

8.随图谱创编动作。参与活动设计:请在图谱的地方编一个除了拍手以外的动作。

9.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参与活动设计:用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串铃、响板参与表现音乐,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10、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引导学生给乐曲取名字。

课件:()波尔卡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

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相关文化:

1.介绍、观看波尔卡舞蹈视频。

2.生谈一谈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和形式。

六、小结全课

师结课语: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体会,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同样可以创作出像《欢乐波尔卡》一样好听的音乐!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再见!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精选


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从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思考。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编写教案时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呢?课件之家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1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

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习递增排序规律.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任选两种材料按递增规律排序.

2幼儿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音乐轻松活动自由结束.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2

一、活动目的: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二、活动准备:

数量1-7的实物;

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三、活动与指导:

1、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2、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4、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3

设计意图:

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们经常会对老师或同伴说:我发现养殖角里的小房子是三角形的,我们吃的桔子是圆形的,我们教师的门是长方形的,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图形有所了解,激发兴趣,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说、看、寻找,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图行拼成的作品。

3、图片一副,小动物卡片。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动物出来玩了?

(2)师:有那些小动物要到公园去玩耍?(依次出示小兔、小鸭、小猫)它们还带了许多好吃的点心,请家仔细看看有什么形状的点心?(互相讲,个别讲)(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它们放好了点心背好了小包出发了!放歌曲《郊游》

(3)钻近几何图形门

a师:看公园的门多神气!这些门的形状棒吗?有什么形状的门?

b“小动物们造了自己喜欢的门进了公园。”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从什么形状的门进了公园。

4、中班数学礁有趣的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突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5、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附礁)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组成一组的物体排出序列,幼儿可根据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名称等排列物体,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中班的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事物的一些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形状等,能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以游戏情景贯穿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用数学,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活动目标:

1.能够发现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2.学会按物体的1-2个特征有规律的排序。

3.能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装饰物体,感受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活动重点:学会按物体的1-2个特征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难点:能够发现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有规律排序的经验,观察过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物品。

2.物质准备:

(1)PPT(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序的图如靠垫、珠帘等);

(2)幼儿操作材料:

①穿手链:毛根、各种有颜色的笔套、珠子;

②装饰腰带:自制腰带、各种自制的操作图形;

③装饰相框:自制相框、各种有颜色的工字钉;

④装饰帽子:自制帽子、大小不同的亮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图片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找规律,并用完整的话讲述排列规律

3.教师小结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材料

(1)装饰相框:用工字钉有规律的装饰一个漂亮的相框送给小兔。

(2)装饰帽子:用不同大小的亮片有规律的装饰一顶漂亮的帽子送给小兔。

(3)装饰腰带:用各种图形宝宝有规律的装饰一条腰带送给小兔。

(4)做手链:提供珠子和笔套串项链,用毛根穿水彩笔笔套,按规律穿一条漂亮的手链送给小兔。

2.提操作要求

(1)用工字钉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若有问题请举手;

(2)小朋友可以用刚才我们说过的规律装饰,也可以想出不一样的规律装饰;

(3)如果你很快就装饰完一种礼物,你还可以到另外一组装饰别的礼物。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幼儿大胆创编排序规律

三、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同讲评。

1.教师重点挑出1-3种排序规律进行讲评

2.自然结束,引导幼儿课后互相检查,并把装饰好的礼物送给小兔。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重叠的方法区别物体的的大小,并进行正逆排序。

2、能将3个物体按大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体验正逆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礼物包(每种礼物3个)“小商店”活动区、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娃娃家做客”,引导幼儿尝试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

师:小朋友,看到娃娃家里有几个娃娃?你知道哪个娃娃大,哪个娃娃小吗?

幼:黄色的大,粉红色的小。

师:请小朋友给娃娃排排队,从小到大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再从大到小给它们排排队。

二、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游戏“给娃娃送礼物”练习大小排序。

师:娃娃想玩汽车,现在请小朋友把大汽车送给大娃娃,小汽车送给小娃娃玩。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

2、出示礼物包,引导幼儿练习操作大小排序。

组织幼儿观察礼物包中的礼物,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排序。然后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结果。会用目测和重叠法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礼物的大小为家人分配礼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妈妈。

3、游戏“小商店”尝试江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鼓励幼儿到“小商店”为家人挑选一件礼物。比较出3件礼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并按从大到小进行正逆排序。说出结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妈妈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将3个物体进行排序,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小动物串的手链,发现按照一定规律的排序;

2、幼儿在为小兔子过生日的情境中,能够发现并能完成串珠子的多种排序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喜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活动准备】

竹签数条、各种"糖葫芦"小卡片(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等等)、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谈论小朋友喜爱吃的`东西,创设小兔子过生日的情景,小动物们要送小兔子喜欢的手链做生日礼物观察小猪准备的手链:按照一颗红色-一颗蓝色-一颗红色-一颗蓝色等珠,总结小猪的手链按照一定的顺序串成的方法叫做排序,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排序

2、小小帮手串珠子通过观察小动物已经串好的珠子,发现其中的排序规律,帮助小猪、小猴、小象等小动物串好没完成的手链小猪串手链的排序:红-绿-红绿-红……小猴串手链的排序:大-小-大-小-大……小象串手链的排序:圆-方-圆-方-圆……

3、进门闯关创设情景,小动物们来到小兔子家要答对设好的问题才能进门,请幼儿解答问题,完成排序,进入小兔子家为小兔子庆祝生日

4、游戏:小朋友准备的礼物给每个幼儿分好糖葫芦果和竹签,请幼儿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串好糖葫芦,亲手为小兔子准备生日礼物,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序。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表现,点评幼儿动手完成的"生日礼物",最后以《生日快乐》歌曲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才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在活动过程创设小兔子过生日的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幼儿带着兴趣融入其中,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这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游戏操作部分,老师应该面对幼儿先进行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的进行操作,我在此环节忽略了示范演示,使得课堂在操作部分纪律上有点乱。这节课整体来看虽然还算成功,但有些孩子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操作,在每个环节结束时未及时进行总结,以至于幼儿在脑海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要继续让幼儿练习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1—5的序数,能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数的含义。

2、能够根据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情境挂图、动物磁性卡、1—5数字磁性卡两套,方向指示卡,红、黄、蓝三色火车头卡片和配套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知。

(一)、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儿童游乐场)来,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喽!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

(二)(出示情境挂图)

师:游乐场到了,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1、提问:

①火车头是什么颜色?(变换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多方位思考问题)

②从火车头的方向数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谁坐在里面?

③蓝色车厢是第几节?

④第五节车厢是什么颜色?

⑤第三节车厢里没有人,它去哪儿了?(胖胖猪在过山车上),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2、提问:

①从下往上数胖胖猪坐在第几个座位上?

②贝贝羊的座位排第几?

③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几个座位是空的?

④胖胖猪排在第几?

3、师: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小美丽”,她穿着一件漂亮的黄裙子,手里拿着红色的汽球,她也在游乐场里玩,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提问:

①从售票亭的方向数,“小美丽”排在第几?

②排在第一的是谁?

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师:还有几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教师一一出示胖胖猪、宝宝兔、嘟嘟牛、贝贝羊、乐乐龟,散乱地摆放在磁板上,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

2、出示“→”标志卡,把“→”卡放到小动物的左侧

提问:现在我们从箭头的方向数,谁排在第1?(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该小动物的下面)依次给其它小动物排序,送上数字卡。

3、变换箭头方向和小动物的位置,练习双向排序。

三、幼儿体验,巩固加深双向排序

1、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张数字卡片。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侧)提问:从箭头的方向数,XX小朋友排在第几(第2),请下面手拿数字2的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送给他。请其他幼儿将手里的数字卡片送出去。

2、将“→”换成“←”,另选一组幼儿练习双向排序。

四、游戏: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是怎么来的?(坐火车来的)现在我们要坐火车回家了,谁愿意来当火车头?(请3名幼儿到前面扮演火车头,分挂上别红、黄、蓝色火车标志卡)。

发给其他幼儿每人一张火车票,请幼儿根据颜色和数字按顺序上车,请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出发喽!”随音乐开车离开。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9

活动目标:

1.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2.学习0到11的排序。

3.加强幼儿对数学的喜爱。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2张

2.圆形数字卡片若干,操作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周老师想问一下小朋们会不会开火车呀!

幼:会

师:那火车是怎样开的呢?

幼:呜噜~呜噜~

师:那小朋友们跟着周老师一起来开火车啦~

(二)出示图1:

师:哇,看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找到了一辆小火车(出示图1),刚才小火车告诉周老师,它要把12个数字宝宝载回家,可是数字宝宝们都藏起来了,小火车想叫小朋友们帮忙把它们找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已经找到了数字宝宝11,我们把数字宝宝11贴在小火车上。还有哪些数字宝宝没有找到呢!

幼:……

师:刚才小火车说呀,我们要找的数字宝宝是从0到11。那小朋友想一下11的前面还有哪些数字宝宝呢?

幼:……

师:那小朋友们跟着周老师一起来把0到11一起来数一下。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跟着周老师一起开着自已的小火车去找数字宝宝吧!

(三)出示图2:

师:哇,好漂亮呀!小朋友们看我们这是来到了哪里呀?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的数字宝宝呀就藏在这块美丽的大草地上,在跟小朋友们捉迷藏呢?

请小朋友们陆续地找出数字宝宝老师按照找出顺序依次贴在小火车上。

(四)出示图1:

让小朋友们在小火车上把数字宝宝按0到11的顺序排列出来。再朗读一遍。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开着小火车把数字宝宝给送回家了。

(五)游戏:看图填空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开始开火车喽。小朋友们牵着前面一个小朋友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开火车了。(音乐:开火车)

把小朋友能见到对应的位置,开始进行填空游戏。(小朋友们把对的数字卡片贴在相对应的位置。)

(六)小结: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10

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以后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做基础,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由此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课《有趣的排序》。因幼儿刚接触排序,本节课主要以AB型的排列为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

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

提问:

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板凳是两种颜色的)

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

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种排序的规律,刚才图片里小朋友操作的材料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四、课后延伸活动

1、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排序材料供幼儿练习;

2、手工活动《美丽的项链》(用手工纸条粘合、串联的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11

活动目标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总结:从这边往那边看是从粗到细排序,从那边看过来是从细到粗排序。.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教师用手势来指出方向)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 篇1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能按大小颜色等交替重复的规律玩排序游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笔、各种颜色的短毛线若干。

3、《操作侧》第四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大家一起来拍手,第一个幼儿拍1下,第二个幼儿拍2下,第三个幼儿拍3下,第四个幼儿拍4下,依次拍下去。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和小柚子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吹的泡泡(教师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樱子组,一组为柚子组。2组幼儿分别操作学具中的红色泡泡和蓝色泡泡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

2、师:小樱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给他们的泡泡排排队吧。

幼儿操作学具“吹泡泡”,按颜色、大小交替的规律排序。

3、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排序的幼儿作品。

三、分组活动。

第一组:“搓糖珠”的游戏。

第二组:做涂色练习。

第三组:玩“结绳“游戏。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五、完成《操作册》第四册5-6页的活动。

活动提示:

排序学习不要太机械,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可适当增加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四册第9-12页的活动。

2、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让孩子练习排序,增强找规律的能力。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7篇


今天课件之家的编辑向大家强烈推荐的是“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四季景色的变化,使幼儿感受色彩与冷暖的相应关系、丰富审美经验。

2、 大胆地运用不同色彩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3、 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说一说四季的特点。

2、 请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描绘四季,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工具和材料。

3、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进行色彩的尝试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绘画,注意发现幼儿的困难,适时地给予帮助。

4、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交流和欣赏作品。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冷暖,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色彩,以及色彩所表现的冷暖。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启发幼儿说说:准备把这张画送给谁。

――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活动建议

1.直观的绘画表现形式能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关心老人的愿望,幼儿能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老人接受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这种情感交流将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幼儿学会与老人交流。

2.建议家长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中体现关爱与体贴,如帮老人拿报纸、向老人问好、拥抱老人、给老人捶捶背等。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督促幼儿每天坚持做到。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创造愿望,孩子们大胆尝试,运用各种色彩创造出漂亮的作品,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3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一、说一说。

DD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DD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DD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DD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DD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DD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1.直观的绘画表现形式能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关心老人的`愿望,幼儿能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老人接受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这种情感交流将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幼儿学会与老人交流。

2.建议家长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中体现关爱与体贴,如帮老人拿报纸、向老人问好、拥抱老人、给老人捶捶背等。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督促幼儿每天坚持做到。

本次美术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创造愿望,孩子们大胆尝试,运用各种色彩创造出漂亮的作品,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创设愉快的气氛,鼓励幼儿在集体前大胆说出自己的心愿。

2.引发幼儿的同情心,懂得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会发亮的玩具一个,心愿树及心型的花,戒指花;幼儿听过七色花的故事;事先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电视新闻。

活动过程:

一、初步理解词"魔力"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出示会发亮的玩具)这是和有魔力的XX,它发亮的时候,就会产生魔力。谁知道什么叫魔力?

魔力就是有奇异的、神奇的力量,能把想要的东西变出来、

二、理解词"心愿树"

有魔力的XX,住在一座花园里,(出示背景图)花园里有什么?这些花不是一般的花,它有魔力。这棵大树也不是一般的树,是一棵心愿树。

谁知道什么叫心愿树?

你心里有什么愿望,告诉心愿树,它会帮助你实现愿望。

三、自由说出自己的心愿。

1. 谁的心里有什么愿望,可以对心愿树说:"心愿树,心愿树,请你帮我实现愿望好吗?我的心愿是……"

2.请部分幼儿在集体前说心愿。(幼儿说出一个愿望,教师在树枝上贴上一朵心型的花,并以心愿树的口吻说:"你的愿望将来一定会实现或只要是美好的心愿都能实现。)"

3. 每人说心愿。

每个人都有心愿,还没有说过心愿的小朋友。请闭上眼睛,在心里悄悄的对心愿树说,我的愿望是…..

4. 心愿树的应答

心愿树说:"啊!我听见了,你们的心灵在呼唤,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回实现。"

四、围绕一个主题,说说乐于助人的心愿。

1. XX说:我的花园里,不仅心愿树有魔力,这些戒指也有魔力。戒指花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怎样才能得到神奇的花呢?你必须说清楚,想帮助谁解决困难,这样就能得到花了。

教师示范:如果我有魔力我想帮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站起来工作、学习、生活。

2. 幼儿说出心愿后得到一枚戒指花。

先请个别幼儿摘一枚戒指花,摘后边转边说出自己的心愿。然后其他幼儿也同时上前摘戒指花,套上手指后,边转边说与主题相关的心愿(估计幼儿一般反应:帮助生病的人,灾区,地震区的穷人,残疾人等)。

3. XX说,今天我来到大班,心里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的内心都具有同情心,而且为人善良,乐于帮助别人,我相信,你们只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你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实现!

活动反思:

1、创设愉快的气氛,鼓励幼儿在集体前大胆说出自己的心愿。

2、引发幼儿的同情心,懂得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启发幼儿说说:准备把这张画送给谁。

――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活动建议

1.直观的绘画表现形式能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关心老人的愿望,幼儿能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老人接受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这种情感交流将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幼儿学会与老人交流。

2.建议家长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中体现关爱与体贴,如帮老人拿报纸、向老人问好、拥抱老人、给老人捶捶背等。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督促幼儿每天坚持做到。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创造愿望,孩子们大胆尝试,运用各种色彩创造出漂亮的作品,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画出小朋友和老师合影的毕业照,学习细致、夸张地画出班内小朋友及幼儿园的主要环境。

2、进对同伴、教师和幼儿园的情感。

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生活了3年,3年中大家交了学多朋友,再过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老师为你们高兴,可也有点舍不得你们。为了永远记住我们的幼儿园,我们大家自己动手,一起画集体毕业照留作纪念吧。

2、讲解示范。

教师选一位小朋友做范画的对象。先看看她的脸是什么形状、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再动手画。画的`时候要仔细,最好把小朋友高兴的样子画出来。

3、幼儿练习。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同伴的主要特征,细致、夸张的画出脸上的细部。

4、讲评。

请幼儿把画好的“毕业照”贴在大幅背景图上,大家互相欣赏,并认一认“这是谁的像”。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但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让我吃惊!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毕竟,更大限度的发掘幼儿的潜能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大班幼儿的接受速度几乎是一日千里,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孩子们引导者。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方沃土,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养分,我亦可从中汲取乐趣,这节拖色想象课是一个尝试、更是一个起点,我相信,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美术活动会越来越精彩的!

大班美术心愿卡教案反思 篇7

活动目的:

1、能简单地画小兔头部的不同姿势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仔细的观察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2、分析故事四情节并尝试把小兔不同的姿态画下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连环画的方法把刚才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1)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兔来到采地里它看见什么?(萝卜)谁来把小兔看见萝卜的情景画下来?幼儿个别尝试。

(2)小兔看见右边上方有个红气球,那小兔的头是怎么样的呢?谁来做做看,然后谁来尝试怎样画呢?小兔的耳朵应画在哪里呢?幼儿个别尝试。

(3)反过来,看见左边上方的灯笼,小兔的耳朵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幼儿上前尝试。

(4)最后小兔看见了太阳又是怎样呢?我们可自己想想。

下面我们一起把小兔的故事画下来,可只有一张纸怎么把故事画下来呢?(启发幼儿用记号笔画格子表示出来)

3、幼儿作业,师提醒幼儿碰到困难向别人请教。

4、幼儿作品展览,看看你喜欢哪幅画,还可把你喜欢的画想你朋友介绍,同时一起讲小兔的故事。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独特,角色形象鲜明,里面的对话诙谐有趣传授的知识易懂,同时也让我看到很多不足的地方:

对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在,不空洞,第二条目标能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但是对于第一个目标,我没有很好的达成,我觉的,熊和兔子在形象上就有很显著的差异,可以在分段讲述时,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在语气语调上,神态上都可以进行一些表现,让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这个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些有效的总结性的提问,如我们先来讲讲到底哪些植物的果实是长在地上的?导致幼儿的回答也没有针对性。

在第四环节,我应该在完整欣赏前,先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样效果会更好, 不过在最后我准备了头饰,让幼儿自由的进行对话表演,幼儿还是很高兴的,也很快掌握了对话内容。

小百科: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1500字(精选8篇)


以爱动其情,以严导其行,以诚换其心,以志树其人。每个老师在上课演讲时都要用到教案。教案大大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您知道怎样写一份精美的教案吗?以下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带给大家。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友谊的真谛,友情是不能用金钱买的。

2、能理解词语的意义“出租”、“友情”、“免费”等。

3、能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进行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对友情的回忆。

师:你有好朋友吗?那你和好朋友之间的这种感情叫什么呢?对,就是“友情”。(播放友情字卡)

师:什么是“出租”呢?对了,出租就是收取一定的代价,把自己的东西在一段时间内让给别人使用。

二、故事欣赏:理解友情的真谛。

1、故事欣赏。

——大猩猩的友情出租给了谁?大猩猩写的是5块钱一小时,为什么咪咪说只有1块钱的时候,大猩猩还是很高兴地接过了钱呢?在出租期间,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感觉他们俩过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猩猩喜欢跟咪咪在一起吗?你觉得大猩猩喜欢是因为咪咪给它钱,才喜欢和咪咪在一起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对了,跟钱相比,大猩猩更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开心的游戏,分享美味的食物。

——大猩猩带了饼干去和咪咪分享,它的心愿达成了()吗?如果你的好朋友离开了你,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2、故事续编。

——免费是什么意思呢?大猩猩友情免费出租后,你觉得谁会找它做朋友呢?哦,原来大猩猩可以找到这么多好朋友。

——大猩猩看到有这么多好朋友跟它交朋友,它会怎么做呢?看,今天大狮子来和它做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干了些什么?

3、寻找友情。

——其实在大猩猩的身边,一直有一个好朋友关注着它,它是谁呢?

教师小结:其实友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发现,乐于与好朋友分享,就能找到好朋友,获得友情,就不会孤单。获得友情跟钱是没有关系的。

三、游戏感悟:寻找身边的友情。

介绍找朋友的游戏规则,强调最后要听清楚朋友的数量。

游戏3-4遍。

四、结束活动。

刚才的游戏一定也难不倒小朋友,现在老师想提高难度,请你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但是我发现这里的好朋友数量不够,我们一起去找教室里的好朋友吧。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2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友情卡》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2、毕业之际,通过制作、互赠友情卡,提升幼儿与周围人之间的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将要上学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准确知道自己家中的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并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自然地围坐在老师身边。

教师:每当王老师听到这首歌,心里就会有一种很酸楚的感觉,就会想到我们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不舍得离开小朋友;不舍得离开幼儿园;感觉很难过……

教师: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到不同的小学了,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幼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写信;可以去小朋友家中做客……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教师:在以前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好方法,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找一找他们的好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教师: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教师:哥哥姐姐在互相赠送什么?

幼儿:礼物、照片、小相框、名字……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幼儿:看到礼物就像看到小朋友;哥哥姐姐分开后见到礼物就不会互相忘记……

教师: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制作,展示幼儿的友情卡。

重点讨论:在小朋友制作的友情卡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环节小结:这个环节中孩子初次尝试制作友情卡,并且发现了在友情卡中有一些内容是很有用的。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引导幼儿逐一仔细地观察卡中的内容,讨论每一项内容的必要性。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环节小结:在观察哥哥姐姐的友情卡时,幼儿了解到卡中要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同时还知道可以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卡片上都有什么内容,是否第一次制作时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可以方便大家今后保持联系。

幼儿经验梳理:

教师:友情卡上有几样不能少的内容是什么?

幼儿:要有名字、电话和地址。

教师:还可以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

环节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很清楚自己要在卡中记录什么内容,有了前面哥哥姐姐友情卡的参考,这次幼儿制作得很顺利,而且将自己在第一次制作时出现的问题也解决了。

(3)看一些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更多的友情卡中可以有的内容。

幼儿:哥哥姐姐的卡中还有祝福的话,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签名,还有不同的形状……

幼儿看到更多的友情卡的样式,可以引发他们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并且发挥想象做出有特点的卡片。

6、互赠友情卡。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在和幼儿的交谈中,我常常听到有些幼儿伤感地说自己不想离开幼儿园、老师、朝夕相处的小朋友。但是幼儿在伤感之余,没有仔细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的友谊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我们每年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都会请幼儿制作友情卡,希望通过友情卡更好地维系大家的情感。因此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为他们设计制作友情卡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也满足他们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2、毕业之际,通过制作、互赠友情卡,提升幼儿与周围人之间的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将要上学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准确知道自己家中的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重点、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并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自然地围坐在老师身边。

教师:每当王老师听到这首歌,心里就会有一种很酸楚的感觉,就会想到我们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不舍得离开小朋友;不舍得离开幼儿园;感觉很难过……教师: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到不同的小学了,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幼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写信;可以去小朋友家中做客……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教师:在以前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好方法,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找一找他们的好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教师: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教师:哥哥姐姐在互相赠送什么?

幼儿:礼物、照片、小相框、名字……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幼儿:看到礼物就像看到小朋友;哥哥姐姐分开后见到礼物就不会互相忘记……教师: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制作,展示幼儿的友情卡。

重点讨论:在小朋友制作的友情卡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环节小结:这个环节中孩子初次尝试制作友情卡,并且发现了在友情卡中有一些内容是很有用的。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引导幼儿逐一仔细地观察卡中的内容,讨论每一项内容的必要性。

第一张卡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环节小结:在观察哥哥姐姐的友情卡时,幼儿了解到卡中要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同时还知道可以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卡片上都有什么内容,是否第一次制作时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可以方便大家今后保持联系。

幼儿经验梳理:

教师:友情卡上有几样不能少的内容是什么?

幼儿:要有名字、电话和地址。

教师:还可以有什么?

教学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孤独、寂寞、不快乐,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难或很片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要怎样快乐,就很难让他们理解和接受。于是,我选择了幼儿最喜欢的语言形式——故事,通过这个让你快乐的同时又略带伤感的故事,展现给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这本书中的大猩猩其实代表着有些找不到快乐的小朋友,孤单寂寞,于是大猩猩采取了"出租"的方式,干脆把自己租出去,这一来,不但能拥有友情,而且还有钱赚,一举两得。让幼儿通过大猩猩出租友情的故事,转移到自己身上,使他们进而明白:拥有朋友的方法很多,它们就在你的身边,等你去发现。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友情的真谛。

2、知道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

3、有阅读的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我有友情要出租》课件;《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友情的真谛,友情是不能用金钱买卖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猜测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

1、提问:小朋友,在班里,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

2、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讲述自己的好朋友。活动一开始,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好朋友,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打开幼儿的话匣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二、分享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也是找朋友的故事。是谁要找朋友呢?看,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个故事的题目叫《我有友情要出租》,什么是友情呢?

3、出租是什么意思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出租”这个词?

大猩猩有友情要出租,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认真听,故事开始了。

1、观看课件,回答老师的问题,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了解什么是友情。

3、思考什么是出租。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知道你和另一个人成了朋友,你们之间就有了友情,做朋友的时间越长,友情就越深厚。从而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播放课件《我的友情要出租》,教师讲故事。

1、幻灯片4:你们看,大猩猩现在是什么样子?真是一只寂寞无聊的大猩猩。

2、幻灯片8:他巴不得沙子不要漏得那么快呢!这是为什么呀?

3、这一天,咪咪和大猩猩在一起玩了一个小时,大猩猩一点也不寂寞。猜猜看,第二天,咪咪还会来吗?为什么呢?

4、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是怎么玩的?你们会吗?

5、真的,能有这样一个朋友每天跟你一起快乐游戏,是一件多么另人高兴的事情啊!难怪大猩猩觉得幸福呢。这一天下午,大猩猩没有带小背包,只是带了几片饼干,就走到大树下等咪咪。小朋友,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6、对呀,好东西应该和朋友一起分享。是呀,和朋友在一起快乐比钱更重要。想到马上能和咪咪一起吃东西,一起做游戏,大猩猩心里一定快乐极了。可是,大猩猩等了好久好久,咪咪一直没有来。

咪咪为什么一直没有来呢?

7、幻灯片14:看,你看到了什么?再看看他的表情,他在想什么?

8、大猩猩这么想念咪咪,可咪咪一直没有回来。后来,大猩猩又在大树上贴了一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免费出租。“免费”是什么意思?

1、观看课件,认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2、讨论交流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3、继续听老师讲述故事,猜测咪咪还会来吗。

4、观看课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在看看、说说、猜猜中,让幼儿明白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友情的真谛,进一步拓宽了幼儿对友情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搭配做准备。

四、回顾故事,观察想象。

1、看着大猩猩在夕阳下等待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吗?

你有和好朋友分开的经历吗?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2、你们喜欢跟大猩猩交朋友吗?

大猩猩和咪咪在玩踩脚游戏的时候,大猩猩一再地被咪咪踩脚,却还要跟他玩,这是为什么呢?

3、当大猩猩终于有机会踩咪咪的脚时,他是怎么做的?

你跟朋友玩的时候,会计较是输了还是赢了吗?为什么呢?

4、对呀,和朋友在一起可不能斤斤计较,那样会不快乐的。你看,大猩猩和咪咪在一起多快乐呀,看出来了吗?5、有朋友可真好呀。那么在大猩猩的周围是不是真的没有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再仔细地找找看。

后来大猩猩在免费出租友情,那他们和大猩猩成为好朋友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6、其实有一个小动物一直在大猩猩身边呢。是谁?

7、如果你是大猩猩,怎么做就能和这些小动物交上朋友了呢?

8、所以,有时候胆大一点,勇敢地伸出友谊的手,主动和对方打个招呼,说说话,玩玩游戏,就能交上朋友。

1、回忆故事情节,回答老师的问题。

2、由“故事”联系自身,说说自己的经验。

让幼儿通过大猩猩出租友情的故事,转移到自己身上,使他们进而明白:有时候胆大一点,勇敢地伸出友谊的手,主动和对方打个招呼,说说话,玩玩游戏,就能交上朋友。如果只是默默地等着(指着大猩猩),静静地看着(指着小动物),那是交不到朋友,没有快乐的啊。通过此环节,既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满足了幼儿讨论的喜好,还给了幼儿一次表达的机会。五、结束、小结。

1、师:看,朋友是要主动去寻找的,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就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其实,朋友就在你的身边。你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吗?

那以后就请你勇敢主动地找个新朋友吧。

2、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玩《找朋友》的游戏,能勇敢主动地找新朋友。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朋友是要主动去寻找的,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就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其实,朋友就在你的身边。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朋友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2.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3.体会朋友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制作友情卡的纸张、彩笔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好朋友音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谈话: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事情?

(2)今天要来寻找友情宝藏,想要得到友情宝藏,就要完成挑战任务。

2.挑战游戏。

(1)挑战1.拥抱好朋友。

师:小朋友,你有拥抱好朋友的习惯吗?你在什么时候会拥抱你的好朋友呢?说说拥抱好朋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拥抱”是表示感谢、安慰、不舍。

(2)挑战2.合作游戏---抱抱团(听数字抱好朋友)

师:如果你没有朋友,你还能玩到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吗?

小结:有朋友的你们最幸福。

(3)挑战3.制作友情卡。

①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制作一张有情卡吧,卡上要写上你的祝福语或者画上你要画的图画,颜色可以是五彩缤纷的。

②幼儿制作友情卡,教师巡回帮助孩子在卡上写一些祝福的话。

3.收获友情宝藏。

互赠友情卡。

活动延伸

了解动物间互相帮助的朋友,完成幼儿用书“动物的友情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

2、懂得珍惜友情。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说出自己的感受。知道家中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

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小学,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有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在互赠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6、互赠友情卡。

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珍贵的礼物,提醒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接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尊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不足之处:

在谈到卡中重要信息时,应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发挥创造性,设计友情海报。

2. 初步尝试做活动计划,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活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请家长辅助幼儿搜集艺术表演或活动宣传的海报。

图画纸、水彩笔、其他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欣赏一些艺术表演或活动的宣传海报,与幼儿讨论:

“海报上画的是什么?”

“海报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引导幼儿回忆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启发幼儿为自己的好朋友“友情”设计一个海报。

3. 引导幼儿分组为“友情”海报设计做计划。

你们要用什么画面表示“友情”?

怎样表达?

用什么材料表达?

4. 幼儿将以上的计划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 幼儿分组合作设计海报,并在完成后,请组长介绍作品,并请其他组幼儿评价海报设计的效果。

活动评价

能通过设计海报表达想法。

能做简单的活动计划。

活动建议

设计海报对幼儿来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用海报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幼儿最后设计的海报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我的友情卡大班教案 篇8

活动意图:

大班的幼儿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为了让幼儿的友谊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开展了此次活动。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

2、懂得珍惜友情。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说出自己的感受。知道家中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

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小学,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有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在互赠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6、互赠友情卡。

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珍贵的礼物,提醒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接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尊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不足之处:

在谈到卡中重要信息时,应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

2024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友情卡教案反思(篇二)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如何写一篇比较标准的教案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2024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友情卡教案反思(篇二)。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活动意图:

大班的幼儿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为了让幼儿的友谊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开展了此次活动。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

2、懂得珍惜友情。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说出自己的感受。知道家中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

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小学,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有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在互赠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6、互赠友情卡。

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珍贵的礼物,提醒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接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尊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不足之处:

在谈到卡中重要信息时,应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

[教案]教学设计要求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案可以给予教师授课的勇气,您也对写教案感到一头雾水吗?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教案]教学设计要求”,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教案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规划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编辑为你整理的“[教案]教学设计要求”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感恩光临愿您从中获取所需!

(一)教学设计、论文纸介质稿打印及电子稿设置要求:

4、行距为Word“段落中固定值25磅”,左、右边距为2cm,上边距为2cm,下边距为3cm,需设置页码,纸介质稿需学校加盖公章。

5、A4纸打印。

(二)教学案例录像要求:

所有授课建议采用双机现场录制,要求内容完整,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马赛克现象,声画同步,音响效果真实,无失真和噪声的干扰。

(三)光盘制作要求:

光盘封面要注明送课市、县、学校、授课人、授课内容(科目、年级、课名)、使用设备模式等信息,光盘包装良好。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现成的优质教学资源(“新跨越”系列资源和《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上的资源),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有效提升新课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效益)

[教案]密度教学设计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个社会,为了在课堂上更为顺利的教学,老师常常会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怎样为自己的教案润色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密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制定好的教案尤为重要,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这是栏目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份关于“[教案]密度教学设计”的资料集合,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越来越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

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

(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分组实验(一):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1.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即为:ρ=m/v2

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石块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密度ρ/g/cm3

4.学生分组实验(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如果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

(2)为了计算方便,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整理实验仪器,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案]《咏柳》教学设计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肯定会先写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使教师讲课比较有调理,你看到过哪些优秀的教案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教案]《咏柳》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要内容被忘记,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感谢查阅我们为你推荐[教案]《咏柳》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导课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

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像是来到了柳树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

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摆出各种妩媚的姿态。这时候,河水明显变暖,迎面的风中都有了潮湿的气息。再看那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不再是严冬时的枯竭,微微泛出点青色的枝干上孕育了一个个的小苞。两三天的功夫,枝上就满是嫩绿的新叶,再过几天,那新长出的柳叶就能摇晃出春风的形状了。

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讲授新课

1、齐读课题。

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

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战胜生字宝宝。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

4、同学们预习的真好,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

5、师范读,指导读。

6、生读。

三、知诗意

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比如:我们这里坐了一屋子人,爸爸出了一身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2、学习第二句诗。“万条”是多少条?指柳树枝条很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多”的意思。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丝绦”——用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或绳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3、齐读1、2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观察到的。(板书:观察)问:第1句着重写(板书:柳树),第2句呢(板书:柳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师指导。

5、贺知章老先生慢慢地靠近柳树,不禁发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什么意思?“细叶”——指柳树新萌发出来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是什么意思?“裁”——裁剪。“似”呢?“似”——如同、好像。

6、这么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你们知道吗?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7、第一句写“柳树”……第三句写什么?(板书:柳叶),第四句呢?(板书:春风)诗的前两行是是诗人观察到的,这两行是作者动脑筋想象出来的。(板书:想象)

四、悟诗情

春风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能裁出柳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作者不仅通过眼睛观察到的赞美了柳树(板书:赞美柳树),也通过想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板书:热爱春天)。

五、诵诗

六、拓展

想一想,二月的春风还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相关文章

  • 《凡卡》教学思考其一 写作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性的活动了,一般我们写作之前都会看看相关的范文。根据范文范例一步一步来,是可以解决写作难的问题。困扰着你的是不是也是范文的撰写?或许你需要"《凡卡》教学思考其一"这样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教学《凡卡》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
  • 凡卡教学反思简短8篇 今天编辑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凡卡教学反思简短”的好文。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护,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是需要编写教案的。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请掌握本文所述的要点!...
    时间:02-03 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教学思考(一篇) 很多人都很渴望能熟练写出优美的文档,借鉴范文可以降低我们写文章跑题的概率,好的范文为你提供的是更好的框架和更好的思路,你借鉴过范文这方面的文档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凡卡教学思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我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又引出...
  • 凡卡教学反思简短精选6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一般来说老师都需要使用教案来辅助自己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一份教案。课件之家编辑特别选择的“凡卡教学反思简短”一定值得您一试,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时间:05-10 凡卡教学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精选 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从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思考。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编写教案时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呢?课件之家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卡》,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时间:04-28 中班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