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5-22

[教案]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培育出祖国的花朵。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课堂之中的节奏要求。在教案当中设计一些好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您是否也想学习编写优秀的教案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教案]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经过整理,编辑为你呈上“[教案]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评估和反馈的意义和作用。希望这个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情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编辑推荐

[教案]《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00字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借助教案能帮助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知识点,写教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教案]《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1、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马虎是小学生的共性,数字抄错,符号写错,答案抄错等等,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学校本学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做为研修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注意这一点。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当“小医生”,检查老师编的口诀中的问题,不仅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而且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示自我,学生在医治口诀中的“病”的同时,也体会到马虎是要不得的,应该逐步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2、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深入和延伸,它可以进一步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学生已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教师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学生不断构建知识框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课堂中教师应勇于“让位”给学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鼓励学生运用已发现的口诀规律尝试着编7、8、9的乘法口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案]乘法原理教学设计推荐


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意义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作用性是不容小觑的。教案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教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教案]乘法原理教学设计推荐”,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编辑为您整理了“[教案]乘法原理教学设计推荐”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让更多人分享这个信息也就是让更多人受益!

乘法原理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的主题是乘法原理(也称为"乘法概率"),是概率与统计学中常见的一个基础概念。通过本课,学生将明白乘法原理的概念、适用场景和解题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适用场景。

2.培养学生应用乘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乘法原理的概念介绍

a)定义:乘法原理是一种计算事件组合数目的方法,也被称为"与运算"。

b)适用场景:乘法原理适用于有序的多步事件,且每一步事件的选择数目都是有限的。

c)简单实例:举例说明乘法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从五个颜色不同的衣服中,选出一套有三件的服装搭配的可能性。

2.乘法原理的解题方法

a)情境模拟法:将多步事件看作是一系列相互独立的选择,通过情境模拟法进行计算。

b)数学计算法:根据乘法原理的公式进行计算,直接乘以各个步骤的选择数目。

c)实例演练:给出几个简单实例,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并比较结果。

3.乘法原理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a)概率的定义:介绍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概率和乘法原理的关系。

b)条件概率的计算:通过乘法原理计算复杂的条件概率问题。

c)实例练习:给出几个包含条件概率的实例,让学生应用乘法原理求解。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乘法原理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适用场景。

2.介绍乘法原理的解题方法,分别以情境模拟法和数学计算法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原理的计算过程。

3.进行实例演练,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实例,并比较结果的一致性。

4.引入概率的概念,告诉学生概率与乘法原理的关系。

5.讲解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通过乘法原理解决条件概率的问题。

6.进行实例练习,让学生应用乘法原理计算包含条件概率的实例。

7.总结乘法原理的应用和解题方法,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五、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观察和讲解实例,评估学生对乘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布置乘法原理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乘法原理的掌握情况。

3.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报告,鼓励学生解释乘法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材:相关教材中的乘法原理部分。

2.教具:黑板、粉笔、多彩纸、书签等。

3.作业:习题集、练习册等。

七、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在组合数学、排列组合等方面的应用。

2.带领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学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等。

3.分享一些有趣的概率和乘法原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一份乘法原理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乘法原理的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游戏方案等相关教学资源。

[优质教案]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掌握对于学生的多元化及个性化管理,若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就得先从教案下手。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传授一些编写教案的心得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优质教案]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菜市场买菜时,总价是8.53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再出题让学生说出把7.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664≈0.66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7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乘法》教案打印版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多编写教案也可以很快的提高新手老师的教育能力。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我们写教案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格式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乘法》教案打印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课时课题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能力,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的安排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过程。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启,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切实掌握。

教学流程设计: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2+2+2=6(只)]

师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让你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列式,比较讨论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类特殊加法算式的特点(加数相同),为理解乘法做好铺垫。〕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海绵宝宝)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海绵宝宝,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海绵宝宝。有信心得到吗?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海绵宝宝?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3个5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相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题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太麻烦)

师: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算式太长的问题,你们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4、反思乘法的意义。

谈话: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张电脑桌让学生对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习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三、课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5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集体交流订正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思考题:你会将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

(1)12+12+12+6=()×()

(2)6+6+6+3=()×()

(3)10+10+5+5+10=()×()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和小朋友们说一说吗?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兔的只数:2+2+2=6(只)鸡的只数:3+3+3+3=12(只)

3个2相加得64个3相加得12

2+2+2+2=8(4个2相加)4+4+4=12(3个4相加)

5+5+5=15(3个5相加)3+3+3+3+3=15(5个3相加)

电脑的台数:2+2+2+2=8(台)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2×4=8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学生一年级学过连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几个数相加,对相同数的连加接触较少,而几个相同数连加是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因而在教学中,从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为学生认识乘法做好知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乘法计算的优越性。最后借助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动手摆、说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今后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训练。

[教案参考]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教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那么准备一份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写教案有利于老师积累教学经验,怎么将教案写的简洁明了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教案参考]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我们为你收集整理了[教案参考]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本节课首先复习底数、指数、幂、乘方的意义,然后由一道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得出算式:1014×103,即:1014×103等于多少呢?引出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做完之后再提问:你们通过练习题发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其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悟”出数学的一般性规律——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学习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之后,在实际练习中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

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小数减法教案1500字合集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每次上课前我们都要准备教案的,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教案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你对于编写教案有什么想法嘛?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小数减法教案1500字合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数减法教案(篇1)

【设计理念】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4.75元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8.15-3.4=4.75(元)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你现在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减法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6.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减法教案(篇3)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 )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 )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 )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教学反思: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我是幸运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小数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①相同的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习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习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小数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40~41 例1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

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

4、复习: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已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感知体验

1、教学4.75+3.4

尝试练习: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互动交流:⑴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

⑶想一想:②③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②或③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2、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习,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

三、建构生成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①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②“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1)检查评比 (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1( )=11(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 75+3.4,4.75-3.4,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计算好习惯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根本,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

4、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习,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习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小数减法教案(篇6)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小数减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数位对齐)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教案]7乘法口诀说课稿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准备好教案是保证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教案便于教师总结提升,你是否看过优秀的教案范文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教案]7乘法口诀说课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件之家内容专辑推荐:“教案乘法口诀说课稿”,敬请浏览。

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教案]7乘法口诀说课稿,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7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七点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8、9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编制口诀已有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二年级学习8、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学生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逐步熟记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简单推理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因为是低年段教学,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学习数学不仅仅通过教师教授,更多的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获得体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加深认知。

五、教学准备

本节课前,为方便教学,教师将准备好口算卡片、口诀卡片、48张白纸、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兴趣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基础,我以小船拼图的情境引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口诀。

出示由七块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拼图,共4条,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3-5分钟的铺垫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深入探究新知识的需要,在下面的环节中积极思考。

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教学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小组活动。

活动一:写出7句口诀

师:7的口诀有几句?

生:7句。

师:请你在小纸片上写出7句口诀。

时间:2分钟

活动二:在7句口诀中找出较容易的或者较难的一句,想想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写在小纸片上。

时间:2分钟。

要求:7句口诀全部涉及到。

注意:展示时要让其他小朋友听懂。老师在学生谈论思考过程中找特殊方法,如:同一句口诀不同方法得到、不同口诀同一种方法得到。

【设计意图】:这种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思考,同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汇报,如:加法、乘法含义,乘法算式,乘加、乘减,画图。汇报中设计到乘加、乘减,与想想做做第1、2题相联系,并指出:记忆口诀时我们可以通过前一句或后一句口诀得到。

活动三:齐读口诀

时间:半分钟。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读口诀,看能读几遍。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后,这一环节希望通过齐读,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逐步熟记。齐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口诀应用汉字书写,这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活动四:记忆口诀

三七( ) ( )二十八 ( )七四十二

七七( ) ( )三十五 ( )七十四 ( )

⑴2小组开火车说一说。

⑵学生自己说。

⑶1个学生说全部题目(计时)。

⑷同合作两人互相说。

【设计意图】:采用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记忆口诀,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为后面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做铺垫。

活动五: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7×( )=21 6×( )=42 4×( )=28

14=( )×2 ( )×7=35 49=( )×( )

⑴1组开火车说一说;⑵师生合作说一说。

变式:6×7+7=□×□

3×7-7=□×7+7=□×7

【设计意图】:学习1-6的乘法口诀时,发现学生遇到形势多变的口算时易出现错误,所以这一环节我加入了这些题,有“()”在前面的,“()”在后面的及知道积,求两个乘数的。

教师教学中注意时间分配,通过自主探究、同班分享等活动完善教学,使学生获得编制口诀、记忆口诀的活动经验,层层递进,有扶有放,这样才能尽量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也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为了考查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我安排了书上63页的想想做做3、4、5。

3、⑴看口诀想算式 ⑵看算式想口诀(加入乘法、除法算式)

4、口算(计时)

5、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在新授内容完成后立即开展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会整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脉络,学生说说今天的收获,还可以让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评价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帮助学生形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同时我安排了一个活动:拓展延伸。拓展活动是为了让班级没有吃饱的孩子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这样的安排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凸现重点,彰显有点的精要部分,我觉得也许会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将在课堂的自然生成中完善我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个7 1×7 7×1

二七十四 2个7相加 2×7 7×2

三七二十一 3个7相加

3×7 7×3 2×7+7 3×7-7

四七二十八 4个7相加

4×7 7×4 3×7+7 5×7-7

五七三十五 5个7相加

5×7 7×5 4×7+7 6×7-7

六七四十二 6个7相加

6×7 7×6 5×7+7 7×7-7

七七四十九 7个7相加 7×7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说课中有很多欠缺甚至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促进我自身业务水平的更好的发展,谢谢!

相关文章

  • [荐]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简短(通用9篇) 本文为课件之家推荐专题“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相关内容。许多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设计好教案。教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关于教案的写作,你有什么问题吗?以下的“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简短”主题相关内容,是课件之家的编辑特意整理的,感谢您的阅读!...
    时间:04-23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推荐 准备工作要做好,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写教案绞尽脑汁的时候,教案当中教学目的应该更加明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您知道教案具体应该怎么编写吗?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
  • 最新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书写文档可能对我们来说不算陌生,借鉴范文是写作的有效途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文档撰写。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写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
    时间:04-04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 五年级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系列4篇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优秀的教师所必需的,教案可以让老师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值得借鉴的教案模板吗?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五年级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时间:04-20 五年级教学反思    
  •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 大部分教师的课件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追求,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课件。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件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四年级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教材说明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