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高中课件 > 导航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钠》

发表时间:2024-07-02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钠》范文。

课件可以给教师和学生节省时间,刚进入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上课之前要写课件。写课件的时候如何才能够分析学生的认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钠》范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素质。目前在写教案的时候,是可以参考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大纲这三方面重要内容的。编辑在数不清的文章中找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钠》范文 ”,请继续留意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②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③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的。 【新课】: §5-1 甲烷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课堂探究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

[课堂探究练习2] 已知甲烷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C%=75%,H%=25%。请同学们推出甲烷的化学式。 解题过程:

因为C摩尔质量是12g/mol,H摩尔质量是1g/mol。

设取甲烷100g,则C的质量是100×75%=75g,H的质量是100×25%=25g

又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课堂探究练习3]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经实验测定它是非极性分子。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①甲烷的电子式:

②讨论结果: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总结]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

/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算,天然气中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教材79页:

一、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扩展阅读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1500字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在上课之前把教案准备好是每个老师必经的一个环节。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写出一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教案呢?或许你需要"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这样的内容,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2)

我所任教的高一化学三个班,一个是A班,俩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再有就是还要考虑平行班中接受能力好一些、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按A班的标准要求他们。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但同时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A班还是平行班基础很重要。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做题,做综合题,有问题拿到学校问我,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单元测试时我也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主要体现在选做题上。

当然有好多地方做的还是不好,主要是虽然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落到实处。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3)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内容适当,课堂教学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比较多,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规律→实际应用→反思提高,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亮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痛风引起的关节肿大为例引入化学平衡化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让学生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时:在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时:二氧化氮球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问题与不足。

1、教师教态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缺乏激情,讲授知识和组织活动过程中音调变化不明显,没有抑扬顿挫之感,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够高涨,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对于知识目标虽然掌握但略显被动。

2.活动组织方面

实验探究环节中,部分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错误操作比如滴管伸入试管内,药品取样过多等。发现问题时我只作了个别提醒,课后想来若是在发现学生现错误操作时针对全班一句简单的提醒,应该可以让更少的同学犯错误,节约更多时间并提升实验效果。另外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小组合作意识体现不够的问题动手做实验的只是少部分人,一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我没有及时提醒,值得改进。

在展示学生所画的速率一时间图像中,我选取的学生作品虽然画图正确,但显得潦草,展示效果不太好,我应该针对这位学生的作品做出辩证的评价,让同学们明白规范的重要性。

3、内容目标设置方面:

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一般,只涉及了影响化学平衡的两个外界因素:温度和浓度。对于温度因素也没有从深层次原理和速率一时间图像上加以分析,课堂练习的设置也偏向基础。若是对于基础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再上此课,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的情况,应从知识和内容设置上加以深化。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改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4。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 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5)

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6)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班级均分总是位于年级的中下等,说明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 课堂45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多的去听课,校内、校外的课我都去听,在每节课后我都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在自己的课堂上扬长避短。一学期以来,虽然听课总数不多,但是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还要多听课,开阔思路,改进方法。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缺点是: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过于关注动画,容易开小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更是有种“作壁上观”的感觉,参与意识不强。

二、 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利用课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7)

从事高中化学课改教学已经快一年了,整体上感觉我们的化学教材在不断的修改,一些名次、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课本知识的难度在逐渐下降,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高一新生学不好化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弥补和预防?这是新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对高一新生了解多少?他们在初中学的化学知识有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与以往学生所学的有哪些什么差别?教师该怎样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我们总是觉得“以往我们上学的时候怎么都能理解呀?”“这还用讲?”、“现在的学生真是什么也学不会了!”、“学生怎么这么笨啊!”但是,我们是否认真反思过: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学生也许真的听不明白,真的不会学习?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难理解、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初高中学习要求和内容衔接的不好,高一化学突然比初中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第三个原因,即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课改后的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过高,平时的教学和测试难度过大造成的。有些知识点在初中的新课本中已经删去或淡化了,高中课本也不再详细讲,就直接拿出来让学生用;有时候为了讲清楚某一道课外习题甚至还要临时补充知识点。学生要记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记笔记,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必须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复习酸碱盐、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加强对当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2.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

3.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4.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质性质、试验现象、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的。

5.设计问题小台阶。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建构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一步步跃迁。

6.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及时归纳总结。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询问,在知识的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日常教学中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传授模式,重视课堂提问功能。尤其是学生自己的发问,更能凸现学生内心世界。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自己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8)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利用心理距离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对某事物高度注意时,便产生了对其他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不甘味”,这就是心理距离的作用。若能用好心理距离进行教学,定能事半功倍。

1、乐观的心理。无论你的家庭还是你个人发生了怎样不幸及变故。你都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这就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2、期望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和信赖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只看到某些学生的不足,而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造成恶性循环。本学期对6班、12班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学生进步幅度大,所以更应对本班学生产生更大期望,以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友善的心理。师生之间若能象朋友一样坦诚相见,就有利于了解学生所思、所学、所难,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下学期要拿出更大的精力与学生交流。

4、纯洁的心理。讲课时,一视同仁,没有好生、差生之分,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发言,进步的机会。

5、暗示的心理。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暗示自己:“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我会发现更多的弄潮儿!”,你会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暗示能产生积极作用,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若暗示某个学生“孺子不可教也”,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

6、扬长的心理。成才者是扬长避短而走向成功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尤其是学习暂时有困难学生之长,引导他们以己之长克己之短,说不定还真能弄出几个“怪才”来。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一节的教学学生都感觉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上课不就成了煎熬了吗?所以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根本途径。具体做法:

1.对于新授课,力争让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

每一节课,教师都应抓准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讨论或实验。如:《钠》一节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收集及成分检验。《氯气》一节中,真正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成分是什么?《卤族元素》一节中,溴、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不同及颜色的差异。等等…….

2.对于习题课,力争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习题讲授及处理时,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基础点教师板演,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及空间。有意加强举一反三,一题多问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出:“不做题不行,要动笔做;光做题也不行,要动脑总结。”鼓励学生自编题。

3.对于复习课,力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自我修补

鼓励学生学会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

三、要使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3.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

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4.将课堂教学延伸。如果说学习只是为了拿高分的话,那学习就会毫无生机可言。如果说学习是一种征服的欲望,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那每一个人都能出色的完成挑战!平时教学中要多设计、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本学期让学生①就能源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12班学生积极踊跃,见解独特。②制作了有关氯气的A4小报,6班学生构思精巧,内容丰富。③开展了化学联欢会,11班高猛、刘瑞健、王义春表演的铁树开花获一等奖;6班赵立斌、周楠等同学自制的烟花获全体一致好评;12班莫济美、贾子悠在制作“火灭画现”这一节目过程中,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令人钦佩。

总之,只有视教学为事业、视教育为艺术、视学生为天才的教师,才能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名学生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茁壮、快乐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愿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教与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9)

转眼间20xx-2015学年度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半年工作任务比较重,担任高一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工作上,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

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认真积极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

时,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

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的三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更是非常的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带动了学习的热情。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三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课后的教学答疑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10)

根据学校的要求,半期考后对高一化学的教学进行反思,高一化学备课组积极主动从自身方面进行深层次反思。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别人的成绩为什么比我好?我为学生付出了多少?我在哪些方面还很不足?反思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高一化学备课组共有4名教师,有1名新分配教师,新分配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经验可言,边学习边教学,因而成绩不怎么理想。

2、在平时教学中更多的是“管教”,在“管学”方面做得不足。上课经常有个别学生在睡觉,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方面还做得不足,同时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抄袭现象没有很好的进行教育。落实不到位是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3、由于前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难点之一,教师新课教学耗时较多,在半期考前我们化学进度刚完成,半期考前没能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学生也没有做一些配套的练习。

4、对周测的重视不够,对试卷的难易程度没有进行很好的把握,有的试卷过难,同时试卷没能及时的改评,有时我们对周测的卷子叫学生互改。

5、课堂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一味“满堂灌”,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不能实现。

6、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实验重视的不够,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开展的太少,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致于学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

7、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课余又没有很好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今后教学中的做法

为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经备课组成员讨论后达成共识,今后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完成练习,及时复习掌握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时讲练时间比例为7:2。

2、在讲评练习中教会学生解题时先读题、找出关键字词、再分析题意,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3、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达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效果。

4、新课教学不可操之过急,要尽可能放慢速度,所有课本实验尽一切可能进行演示或分组完成。每周教研活动后备课组具体讨论教学进度、作业布置、难点处理等细节问题。备课组内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重视学生的作业与周测,坚持全批全改,及时的进行讲评。

6、备课组成员在班级进行一次调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生是否有意见和建议,教学方法是否适用,若学生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及时采纳。

7、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绝对成绩和成绩提高值,关注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是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8、备课组长要组织学科组成员研究学科进度、教学方法、难点处理、习题精选、作业布置、以考促练等实际问题。

通过反思我们的有很多思考和想法,有想法就要去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地反思,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来备课,潜下心来教学,学生就能发展,成绩就能提高。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篇11)

做为一名教高一化学的化学老师,在期末考试结束,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情况,提出改进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果。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20xx—20xx学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上高中新课改,这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半学期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40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有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欠缺的是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有关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硫及其化合物》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不是简单地在教室闲逛,而是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6篇


教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在规划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教学模式。教案中更有利于考虑与学生的互动。那么你知道写一篇教案应该注意什么吗?考虑到你的需要,编辑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1

新课程的特点宏观上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微观上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具体实施

一、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从"读,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似乎要高于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教师要强,针对这一点,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可谓绞尽脑汁、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

二、构思形象比喻,运用合理生动的比喻使深奥的化学知识更加易懂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 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 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

三、领会栏目功能,合理的运用教材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氯气的制取方法","氯气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例如在《化学 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 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 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 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四、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延伸知识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例如在《化学 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 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 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

五、研究学生个性,针对特点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增进师生交流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进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注意课下和学生加强交流、 每一次阶段测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封《致化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就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也写下来,这就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从来信上,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建议,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七、改变评价标准,倡导多元的评价发展观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使评价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而新课程则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评价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我们在每一次阶段测试后,都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改正错题,通过错题的纠正,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

(2)统计得失分率,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模块中的优劣。

(3)对本次测试情况作总体分析,便于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在本阶段学习上的收获和学习的状态,也能更清醒地认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力争及时补差补缺,提高教学效率

八、提高备课效率,加强备课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在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教育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应当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应该说我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们能很好地秉承屯溪一中优良的校风"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我们每个工作日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几乎每一堂课前我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讨论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试我们都流水阅卷,我们之间也互相听课评课,甚至会分析彼此学生的试卷,互提意见,共同进步。

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手头的资料不完善,配套练习很难跟上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新课程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2

今年,我任高一的化学老师,在这里对这一学期以来的高一化学教学进行反思。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由于多年初三的教学经历,让我更好的了解到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初中高中课程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复习化学用语;

2、复习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复习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复习化学计算能力;

7、为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本校的高中学生入学成绩相对比较差,而高一的化学教材教改后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难度,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我对高三无经验也对教材不是特别熟悉,总是担心有没有什么没有补充的,会不会造成容量不够,后来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最后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这一届本校采用了校本资料,有了自己的“导学案”,我们几位高中老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我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三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由于有一段时间没有上高中,我对高中教材不是特别熟,上课前我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我觉得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本学期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主要是为了从中提高本人高中化学的教学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3

由对比可以看出,3、4班明显落后。79分及以下的人数超过了全班人数的一半以上,一班和其他班可比性较小,此处不做讨论。

一、成绩较差的原因分析:

1、学生基础状况差。目前还存在一批学生基础状况确实很差,他们连常见离子是阴是阳都分不清。其他如化合价、方程式的配平更是一塌糊涂,就连初三时已掌握过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这可能和他们只擅长“短时记忆”有关。再者,学生对化学兴趣不浓,平时投入精力偏少,导致了成绩较以往有所下滑,加之基本问题不清,欠账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2、第三章知识点多而散乱不易牢固掌握。

本章主要是元素化合物中的金属部分,包括钠、铝、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内容多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系统化,需要加大记忆投入。特别是化学方程式较多,这是必须要背下来的。而多数人不以为然,恰好考试中出现了较多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题目。

3、还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不论怎样说,高一化学还是比较简单的,也就是说没有多少难以理解的知识。只要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坚持,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成绩自是水到渠成。当然,主观上要有克难奋进、乐观向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如果还是一味地被动学习,推一下滚一下,可想而知:这怎么可能提高得了成绩!

4、教学没有切合实际落实不到位。首先是将学生高估了,所以课堂教学中速度有点快。重点问题的强调次数偏少,有时学生来不及记笔记。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开始讲下一个知识点了。由于没听懂,他们逐渐丧失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其次,上课缺乏激情没有活力,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一种沉闷的气氛下学习,心情难以舒畅,效果打了大大的折扣。还有,平日里与学生交流沟通较少,使得“化学”缺少了“亲切”感,学生索然无味,不愿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当然,我自身有懒惰思想作祟,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亲力亲为地“督办”,没有严格要求,不能很好落实,让自觉性差的学生“自己蒙混自己”过了一天又一天,学习流于形式。

二、应对措施:

1、重视基础。既然高一也是起步阶段,那么就不能追求高难而应该更加重视基础。所以应该减少拓展加深的量而把重点难点再讲细一点、再讲慢一点,个别问题甚至要重三遍四地讲,至少要让大多数学生当堂听懂为止。讲例题时尽量规范解题过程、步骤,给学生以清楚明白的印象。其实,老师的一丝不苟必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多讲一些学习方法。我一直向学生讲的学习方法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四环节”要到位。这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一步一步地进行。当然,这里只有第二环节用时多些,其他如预习也许只要几分钟就够了。只要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还是“攻心为上”多做思想工作,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3、落实是关键。一切问题,如果不能落实那就是一句空话。如何落实呢?

第一,作业量要适当,太多了学生头皮发麻干脆照抄了事;太少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第二,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不能漏掉一人,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少贪玩多学习。

第三,少批评多鼓励,确实要做到不厌其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的信心。

第四,多到班上走走转转,多接触学生,平易近人让学生敢于多问,问则细讲,讲则到位。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4

我所任教的高一化学三个班,一个是A班,俩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再有就是还要考虑平行班中接受能力好一些、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按A班的标准要求他们。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但同时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A班还是平行班基础很重要。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做题,做综合题,有问题拿到学校问我,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单元测试时我也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主要体现在选做题上。

当然有好多地方做的还是不好,主要是虽然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落到实处。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5

转眼间20xx-2015学年度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半年工作任务比较重,担任高一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工作上,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

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认真积极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

时,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

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的三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更是非常的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带动了学习的热情。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三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课后的教学答疑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6

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从心态上来看,有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长大了,是成年人了。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化学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再加上刚放完假,学生的心态是放松的,认为好不容易中考完了,进入高中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刚好相反,必修1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作为一个和初中教材衔接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要在两个月的大假后把初中的知识捡起来,紧随其后的第二节就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物质的”,而这一个难点的学习,放在高中一开始,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所以,对于新高一学生的心态的转变,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高一一开始就应该先让同学们有所了解的,心态转变了,方法掌握了才能进入高中学习的角色,将难点一一解决,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激发他们与老师互相交流的热情,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多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但是,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样往往超出了新教材预定的课程授课时间,造成课时不够,节奏加快,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所学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哪能谈得上实际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我认为处理好以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突出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重点、难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同时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也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比如,必修1几种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中“溴、碘的提取”,如果采用讲授的形式,课程内容较枯燥,不如改成探究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边探究,边对比总结,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思维,又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在公开教学后,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学生的基础巩固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的习惯等。因此,教师何时、如何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巩固等工作也要当作备课重心。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其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课前导学案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导学案教学是我校课改模式的重要部分,它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材施教,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的改变学习策略,安排课时内容,准备相应的课后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导学案的内容体现为两方面,课上知识点的梳理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导学案的主要任务,第一,帮助同学们预习并理清课堂思路,重难点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聆听,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在课上,学生只用做重点知识的填写,节省了大量抄笔记的时间,在如今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增加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导学案使得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而不是抄写;第三,针对当时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课后巩固练习,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最后,导学案还能及时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夯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为高二选课打好铺垫,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精选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成为了教师,写教案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教师可通过教案调整教学内容,您是否需要整理好的教案范文呢?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1

做为一名教高一化学的化学老师,在期末考试结束,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情况,提出改进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果。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20xx—20xx学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上高中新课改,这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半学期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40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有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欠缺的是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有关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硫及其化合物》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不是简单地在教室闲逛,而是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2

在新课程实施一个学期后,我对高一化学(鲁科版)教学做了反思。本文谈了教育与教学共五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在必修1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与思考,请大家看后给予我帮助和指点,谢谢。

在必修1教学结束后,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

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

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所以将这次的期末结业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

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这可能与一周只3课时教学时间,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十一”黄金周过后,我问过一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没怎么学习。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

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5.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

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专家可能会认为一线教师没忠实地按照新课标准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去展开教学,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地方学生的实际。在声音四起时,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还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或要求。因为一些内容的教学的实验条件有限,有时实验要几次成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我迷惑,这能完成吗?这是有教学经验的人设计的吗?而教学的课时是很紧的,虽然专家都说一线学校不会只开设四十课时给每一个模块,但学校又是在“忠实”于新课程的一切形式,这还有解决的途径吗?我困惑。

以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是我对比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后得出的,不是旧课程也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们不知新课程走向何方,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程所期望的。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如:苏教版必修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

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化学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物质的分散系”一节的新课引入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时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

悬浊液:(如: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和学生一起总结: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

教师进一步指明: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作浊液;10-9 ~ 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我们结合我们福建省特别是我们南安地处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从介绍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入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使用氯化钠的,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4

转眼间20xx-2015学年度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半年工作任务比较重,担任高一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工作上,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

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认真积极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

时,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

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的三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更是非常的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带动了学习的热情。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三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课后的教学答疑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篇5

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件]高一化学说课稿


课件是教师的和学生之间的船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课件是缺一不可的。如何在设计课件中能够让知识充分的展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课件]高一化学说课稿,带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根据您的要求,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课件]高一化学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本文。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做好教案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

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

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类型

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3)、电离

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

(4)、电离方程式

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

(5)、酸碱盐的定义

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篇


课件可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素材,课件体现了上课的宗旨和内容。如何写一篇比较标准的课件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我任高一(4)(6)(8)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4班,6班是普尖班,8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几个重要的理论知识。如:

第一章中包括几个常见的、重要的化学实验;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 相比初中而言,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的增多,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在教学中一直都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像是一直在赶进度,加深难度一样。

按照学校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全体高一年级均要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开学初,我们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初高中课程接轨,学生明显对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生活,以及高中的化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适应。随后的两个月里,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尽量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学生情况感悟:(4)班(6)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相对于(8)班要好一些。但是,初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坏习惯仍然不能及时的加以纠正。比如:在预习、自学习惯方面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学案的完成还不能自觉自主。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用了很多的功夫对学生慢慢的培养,教育,监督。(4)(6)虽为普尖班,就单科成绩而言,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

性都不够好,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意识,主动学习愿望都很弱,还有书写习惯不规范是整个学生的通病。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中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也养成了的很多好的学习习惯。

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有如下收获和感悟:

在工作中的收获:

1、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多的学科,所以,对于要求记忆的化学知识点,在课上课下都进行反复的提问和听写,强化学生的记忆;

2、对发给学生的学案尽量及时编写,及时抽时间进行批改和讲解,并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3、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思,并加以及时的改正;

4、做好每周或者两周一次的测试以及月考试卷的批阅,并做好对应的补偿性训练;

5、从心灵上靠近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多的理解帮助他们,不随意的不伤害学生。

组内公开课收获和感悟:在高一组内公开课上。为了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机会。我认真拜读、参看了《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触,给了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虽然,那一节课的结果和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也不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习上的,还有心灵的。

不足之处:刚刚接触新课改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把握的不是很准,不知道扩展到什么程度,不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度的调整难度和知识点。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的特点宏观上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微观上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具体实施

一、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从"读,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似乎要高于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教师要强,针对这一点,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可谓绞尽脑汁、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

二、构思形象比喻,运用合理生动的比喻使深奥的化学知识更加易懂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 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 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

三、领会栏目功能,合理的运用教材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氯气的制取方法","氯气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例如在《化学 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 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 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 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四、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延伸知识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例如在《化学 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 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 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

五、研究学生个性,针对特点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增进师生交流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进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注意课下和学生加强交流、 每一次阶段测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封《致化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就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也写下来,这就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从来信上,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建议,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七、改变评价标准,倡导多元的评价发展观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使评价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而新课程则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评价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我们在每一次阶段测试后,都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改正错题,通过错题的纠正,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

(2)统计得失分率,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模块中的优劣。

(3)对本次测试情况作总体分析,便于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在本阶段学习上的收获和学习的状态,也能更清醒地认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力争及时补差补缺,提高教学效率

八、提高备课效率,加强备课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在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教育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应当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应该说我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们能很好地秉承屯溪一中优良的校风"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我们每个工作日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几乎每一堂课前我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讨论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试我们都流水阅卷,我们之间也互相听课评课,甚至会分析彼此学生的试卷,互提意见,共同进步。

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手头的资料不完善,配套练习很难跟上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新课程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3

看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视频后,有很大的感触,对于自己在教学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进入本课堂的内容之前,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爆炸,溶洞)来提出问题。哪个反应快慢?来引出今天要讲的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引出反应速率后再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回课本,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有关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单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然后再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来教学生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运算。印象较深的是,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深入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理解。再次强调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浓度的变化量。然后正确的和学生讲解三段式的解法。让学生求其他的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自己在求解的过程中发现计量系数之比和浓度变化量之比的关系。

再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日常生活中要想牛奶不变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是改变了温度的因素。通过课堂的气氛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较成功的。老师在将要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利用生活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上老师的步伐。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不断的进步,看了老师的视频后,更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改进自己教学上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做一个自己喜欢自己,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4

从事高中化学课改教学已经快一年了,整体上感觉我们的化学教材在不断的修改,一些名次、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课本知识的难度在逐渐下降,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高一新生学不好化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弥补和预防?这是新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对高一新生了解多少?他们在初中学的化学知识有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与以往学生所学的有哪些什么差别?教师该怎样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我们总是觉得“以往我们上学的时候怎么都能理解呀?”“这还用讲?”、“现在的学生真是什么也学不会了!”、“学生怎么这么笨啊!”但是,我们是否认真反思过: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学生也许真的听不明白,真的不会学习?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难理解、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初高中学习要求和内容衔接的不好,高一化学突然比初中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第三个原因,即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课改后的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过高,平时的教学和测试难度过大造成的。有些知识点在初中的新课本中已经删去或淡化了,高中课本也不再详细讲,就直接拿出来让学生用;有时候为了讲清楚某一道课外习题甚至还要临时补充知识点。学生要记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记笔记,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必须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复习酸碱盐、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加强对当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2.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

3.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4.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质性质、试验现象、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的。

5.设计问题小台阶。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建构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一步步跃迁。

6.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及时归纳总结。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询问,在知识的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日常教学中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传授模式,重视课堂提问功能。尤其是学生自己的发问,更能凸现学生内心世界。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自己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5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班级均分总是位于年级的中下等,说明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 课堂45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多的去听课,校内、校外的课我都去听,在每节课后我都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在自己的课堂上扬长避短。一学期以来,虽然听课总数不多,但是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还要多听课,开阔思路,改进方法。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缺点是: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过于关注动画,容易开小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更是有种“作壁上观”的感觉,参与意识不强。

二、 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利用课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6

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从心态上来看,有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长大了,是成年人了。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化学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再加上刚放完假,学生的心态是放松的,认为好不容易中考完了,进入高中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刚好相反,必修1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作为一个和初中教材衔接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要在两个月的大假后把初中的知识捡起来,紧随其后的第二节就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物质的”,而这一个难点的学习,放在高中一开始,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所以,对于新高一学生的心态的转变,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高一一开始就应该先让同学们有所了解的,心态转变了,方法掌握了才能进入高中学习的角色,将难点一一解决,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激发他们与老师互相交流的热情,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多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但是,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样往往超出了新教材预定的课程授课时间,造成课时不够,节奏加快,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所学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哪能谈得上实际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我认为处理好以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突出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重点、难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同时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也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比如,必修1几种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中“溴、碘的提取”,如果采用讲授的形式,课程内容较枯燥,不如改成探究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边探究,边对比总结,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思维,又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在公开教学后,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学生的基础巩固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的习惯等。因此,教师何时、如何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巩固等工作也要当作备课重心。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其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课前导学案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导学案教学是我校课改模式的重要部分,它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材施教,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的改变学习策略,安排课时内容,准备相应的课后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导学案的内容体现为两方面,课上知识点的梳理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导学案的主要任务,第一,帮助同学们预习并理清课堂思路,重难点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聆听,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在课上,学生只用做重点知识的填写,节省了大量抄笔记的时间,在如今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增加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导学案使得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而不是抄写;第三,针对当时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课后巩固练习,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最后,导学案还能及时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夯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为高二选课打好铺垫,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7

在我的经验中,萃取方面的知识是高一学生的弱点,表现在对萃取概念似懂非懂,这就造成对萃取和分液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模糊,不懂得选择萃取剂。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得到深刻的认识,感到收获很多。在这之前我在教授这一节课时,对教材的分析不够深入,只是照搬教材。因为教材直接给出萃取的概念后介绍萃取操作,并没有给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该节课在萃取概念之前设置了3个实验探究,能十分有效地使学生明白萃取的概念。我从学生后续学习的反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弄懂萃取的概念;能清晰知道萃取和分液的联系和区别;能准确地选择萃取剂。这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其中之一问题。

我们总困于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该节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都非常高涨,究其原因是该节课在设计上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景化,特别是在问题情景上做了很多工夫。例如语言的生动有趣;问题有趣味性,有一定难度,有想象空间,有可达成度。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最新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教案要让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基础。教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一篇好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呢?请你阅读课件之家的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1)

本节课是专题二的第二课时,在课前我首先展示了学习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氯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漂白粉的制备

5.了解氯气的用途

本节课重点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是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氯气的性质实验,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并让学生展示氯气的物理性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度等。

观察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视频,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氯气与钠反应看到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充满白烟。让学生讨论此白烟是什么?在氢气与氯气反应中,观察到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让学生分析该白雾是什么?进一步区别烟和雾的不同。

观察氯气与氢气反应现象,可以见到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分析白雾的形成,并且讨论工业上盐酸的制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氯气和铁的反应,有棕褐色烟生成,分析烟的成分,实质上是三氯化铁,而加水以后,溶液呈黄色。也可以进一步检验Fe3+、Cl-,通过实验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氯气和铜的反应,有棕黄色烟生成,说明氯化铜固体是棕黄色,加入水以后溶液呈蓝绿色,这是由于水合氯离子呈蓝色。

关于HClO的漂白性,着重做好几个实验,一个是鲜花和HClO的现象,一个是氯气分别与干燥、湿润的蓝色布条反应的现象,还有就是氯气分别与干燥、湿润的红纸现象。通过几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HClO的漂白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漂白是HClO而非氯气。

本节课由于实验较多,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气氛也非常活跃。这也启发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这也符合新教材教学理念。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2)

做为一名教高一化学的化学老师,在期末考试结束,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情况,提出改进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果。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20xx—20xx学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上高中新课改,这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半学期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40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有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欠缺的是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有关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硫及其化合物》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不是简单地在教室闲逛,而是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3)

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4)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经过了一年的新课程高一化学教学,我对高一化学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获: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后,将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发现新问题就不难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各种经思索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肯定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质疑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如:我在讲授《必修Ⅱ》“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吗?如果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到这个问题,我先是一愣,看着学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马上回答:“这位同学问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课后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老师间的激烈讨论。

4.在巩固练习中不忘发现问题

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时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学习《必修Ⅱ》“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时,课堂上我们认识到Zn/H2SO4/Cu原电池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学生容易形成这类简单的原电池都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但在练习中我们接触到这样的题目: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谁作负极?经思考得到是以铜作负极。从中学生可以发现在原电池中并不完全是以活泼金属作负极。有些学生还可以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中是以铝作负极的。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巩固练习时注重发现问题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

1.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的解决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发展自学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2.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要处处代办,甚至包办。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

(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2)运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情境。

(3)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问题。

(4)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

(5)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这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能优化化学教学。

3.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常采用小组实验的方式。有效的小组实验探究学习不但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了合作动机和竞争意识,真正起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实验过程提醒学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观察什么现像;要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往往演示实验都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兴趣不大,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堂气氛则比较活跃和谐,学生兴趣提高,有利于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大胆、科学、严谨的作风,也可以暴露学生操作的弱点,能够集体矫正。既满足学生显示能力的愿望,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对演示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根据演示水平,授予他们“小教授”、“小学者”、“小老师”等称号,学生兴趣高、劲头足,都争先恐后提前预习实验,都想一展身手。学生实验能力明显增强,有力的促进了化学学习。当然,应当选择一些较安全、难度适中、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做,否则效果不好。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先让学生交流他们得出的结果,对其中不正确的给予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知识。在引出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迁移应用

在形成正确知识后,还要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通过概括整合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课改的潮流中,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5)

在新课程实施一个学期后,我对高一化学(鲁科版)教学做了反思。本文谈了教育与教学共五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在必修1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与思考,请大家看后给予我帮助和指点,谢谢。

在必修1教学结束后,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

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

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所以将这次的期末结业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

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这可能与一周只3课时教学时间,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十一”黄金周过后,我问过一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没怎么学习。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

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5.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

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专家可能会认为一线教师没忠实地按照新课标准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去展开教学,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地方学生的实际。在声音四起时,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还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或要求。因为一些内容的教学的实验条件有限,有时实验要几次成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我迷惑,这能完成吗?这是有教学经验的人设计的吗?而教学的课时是很紧的,虽然专家都说一线学校不会只开设四十课时给每一个模块,但学校又是在“忠实”于新课程的一切形式,这还有解决的途径吗?我困惑。

以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是我对比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后得出的,不是旧课程也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们不知新课程走向何方,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程所期望的。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6)

今年,我任高一的化学老师,在这里对这一学期以来的高一化学教学进行反思。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由于多年初三的教学经历,让我更好的了解到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初中高中课程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复习化学用语;

2、复习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复习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复习化学计算能力;

7、为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本校的高中学生入学成绩相对比较差,而高一的化学教材教改后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难度,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我对高三无经验也对教材不是特别熟悉,总是担心有没有什么没有补充的,会不会造成容量不够,后来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最后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这一届本校采用了校本资料,有了自己的“导学案”,我们几位高中老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我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三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由于有一段时间没有上高中,我对高中教材不是特别熟,上课前我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我觉得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本学期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主要是为了从中提高本人高中化学的教学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7)

转眼间20xx-2015学年度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半年工作任务比较重,担任高一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使我更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工作上,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

一、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认真积极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

时,学生连一个氧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体放出和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从而得出结论:钠不能从硫酸铜

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这样既使学生走出钠可以置换出任何金属的误区,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的三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更是非常的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带动了学习的热情。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我提早准备,制作了一个比较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后发现,采取三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课后的教学答疑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遇到各种疑难,除了自己解决,我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以求不断进步。但是,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强优势,改进不足,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如:苏教版必修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

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化学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物质的分散系”一节的新课引入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时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

悬浊液:(如: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和学生一起总结: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

教师进一步指明: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作浊液;10-9 ~ 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我们结合我们福建省特别是我们南安地处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从介绍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入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使用氯化钠的,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篇9)

在我的经验中,萃取方面的知识是高一学生的弱点,表现在对萃取概念似懂非懂,这就造成对萃取和分液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模糊,不懂得选择萃取剂。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得到深刻的认识,感到收获很多。在这之前我在教授这一节课时,对教材的分析不够深入,只是照搬教材。因为教材直接给出萃取的概念后介绍萃取操作,并没有给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该节课在萃取概念之前设置了3个实验探究,能十分有效地使学生明白萃取的概念。我从学生后续学习的反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弄懂萃取的概念;能清晰知道萃取和分液的联系和区别;能准确地选择萃取剂。这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其中之一问题。

我们总困于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该节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都非常高涨,究其原因是该节课在设计上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景化,特别是在问题情景上做了很多工夫。例如语言的生动有趣;问题有趣味性,有一定难度,有想象空间,有可达成度。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篇 课件可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素材,课件体现了上课的宗旨和内容。如何写一篇比较标准的课件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本学期我任高一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4班,6班是普尖班,8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
    时间:12-30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 高一化学教案word版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教案的准备工作在每个教师的工作中都举足轻重,在教案中,应明确写出本课的难点是什么及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您是否觉得写好教案十分困难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word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这...
  • 最新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教案要让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基础。教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一篇好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呢?请你阅读课件之家的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时间:01-09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2000字精选 课件是教师上一堂精彩的课的关键。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课件。各位老师都准备好自己的课件了吗?也许下面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2000字精选”正合你意!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
    时间:12-28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6篇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教案中的预习模块一定是一项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教案内容要考虑从实际出发,做到简繁得当。那么教案可从哪些角度动笔呢?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时间:04-16 高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