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侯门深似海。一堵高墙,紧闭的大门,怒目含凶的家奴,截断了世人好奇、探究的目光。作为王侯最高代表的皇室更是城中之城,御林侍卫若铁筒般地固守着这个透着无限神秘的建筑群。平民百姓,有谁能轻易迈进一步?但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年轻女子,不是作为美女被选入宫,而是凭其胆略、机灵走进这固若金汤的皇城,并且以公主的身份享宠15年。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就是冒充宋徽宗之女柔福公主十几年之久的开封乾明庵尼姑李静善。
一、梅香伴与女儿降
公元1110年,中原大地处于外敌侵略,农民起义频起的动荡不安之中。其时正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庸君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他既无政治家的谋略,又无一国之主的胸襟,却重用善于曲意逢迎的奸臣蔡京、童贯等人,而对直言相谏、一心为国的忠臣大肆迫害,闹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他纵情放欲,拥有众多妃嫔,每日留恋于红衩粉黛之间,沉溺于酒肉声色之中,哪里还顾得上朝纲,哪里还顾得上他的疆土?面对金兵,他想的不是尽快将他们赶出境外,而是极早与之谈和,以好过他的神仙般的生活。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但他却置人民于水火而不顾。各地农民纷纷起来,金、辽也借此机会,大举进犯,北宋王朝有若一艘漏水的大船,岌岌可危。
在距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府)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猥琐、怯懦的李姓教书先生,手无缚鸡力,家无二亩田,以给富贵人家教书来维持生计。娶妻刘氏,已生有一子一女,一家人虽已竭力节约,但那可怜的几贯钱对于维持这个家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人只想着顾及身家性命,想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请教书先生的,给的铜钱也愈来愈少,生活越来越艰苦,常有断炊之日。
这一年的冬季,天格外地冷。富贵人家躲在温暖、宽敞的大屋里不愿出来,穷苦百姓也蜷在自已那比外面稍稍暖和一点儿的小屋里,连犬吠声也听不见了。野外,素野上怒放着几株好强不屈的梅花,飘着淡淡的幽香,为这沉寂中蕴含着危机的旷野添上俏丽的景色。
在一座低矮破旧仅能遮风的茅草房前,穿着补着补丁单薄衣衫的李先生搓着已冻木的双手,焦急不安地踱着步子,眼睛不停地盯着那扇门。他的妻子此时正呻吟着,一个老妈在准备给她接生。他喜欢孩子,但兵荒马乱带给孩子的只能是饥饿灾难,况且那可数的几贯钱不允许他再抚养一个孩子。他想把这个要出世的孩子送给富人,或是干脆在她未知世事之时弃之荒野,免得她日后遭受更大的痛苦。正想着,突然一阵幽香飘入脾肺,紧跟着哇的清脆、悦耳的婴啼闯进耳际。李先生在焦虑与矛盾中清醒过来,迅速地奔入屋内。他抱起襁褓中那个小小的生命,带着父亲的欣喜又无奈的苦笑,仔细端祥着。
多俊俏、可爱的一条小生命!大大的眼睛,小巧的脸蛋,只这一瞬间,他的想法动摇了。是个女儿,留下吧!望着妻子哀伤的恳求的眼睛,他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打算,木然地点了点头,娇儿,你就忍着与双亲受苦吧!
二、贫窑未解寒梅艳
这个险遭抛弃的女婴就是后来震惊赵氏王朝的小尼姑李静善。李先生痛苦而矛盾地留下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儿,并为其取名为李静善。静善两个字寄寓了作为教书先生的父亲对她的全部希望。
在这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存亡难卜的动乱年间,只希望这个小生命能平平静静地生活,安安稳稳地度其一生。能保持善良本性,别与人为恶,让人唾骂记恨就可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战乱在继续,朝廷依旧以抵御金、辽为名,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搜尽民脂民膏。农民起义也在此起彼伏地进行着,伴着饥饿与血腥,小静善一天天地成长着。
这是个天生讨人喜欢的姑娘,水灵灵的眼睛宛若两潭深水,两道秀眉罩碧水,高挺的鼻梁,小巧的嘴巴。李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暗自庆幸未把她抛弃。
她不但长相俏丽,最深得父亲喜爱的是她的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她的父亲虽只是个乡村教书先生,但也可以算是个饱读诗书之人。教书之余,李先生就把全部心思放到了教育儿女上。三个孩子聪明、灵慧,特别是小女儿,比哥哥、姐姐更胜一筹。小小年纪就已熟读诗书,且写得一手好字。吟诗作画,已不在父亲之下,成为乡里颇有名气的小才女。小静善虽然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但她却最为懂事,最为体贴父母。动荡的年代,饥饿的阴影,双亲的辛苦,使李静善过早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更知道体谅、关心父母。家中一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双亲,她的衣服都是姐姐衣裙改过的。在父亲拿回乱涂鸦式的学生文章时,她总是拿笔磨砚,静立在书桌旁,看父亲怎样修改,有时竟提出一些甚是不错的见解,令父亲欣喜明白,这个女儿必定不凡!
村旁有条小河,河畔是青绿的草地,上面缀着星星点点的七彩野花,村里的小孩子们常来采花编花环。小静善很喜欢这样玩,因为要对所编花环进行评比,得胜者可以接受伙伴们共同采撷编织的大花冠一个。小静善两只玉笋般的小手飞快地采着花,左一朵,右一串,很快就抱了满怀的花。坐在草地上,灵巧的小手细心地编织,两只眼睛敏捷地在花堆中搜寻合适的花,小嘴微微鼓起,神情相当专注。她一定要戴上那顶女孩子都想得到的花冠,一定!七彩的花环聚在了一起,大家认真地品评着,终于一个七彩的别致的花环被大家公认为最好。花冠戴在小静善的头上,映得她宛若花仙子一般。众女孩簇拥着小静善,如同众宫女簇拥着公主,她感到了胜利的快乐,感受到了众星捧月的滋味。幼小的她已经开始幻想真正的众星捧月的生活。
十四、五岁的李静善就开始到河边浆洗衣服,以让多病的母亲,体弱的姐姐轻松轻松。她人小,但却从不肯落后于大人们。姑娘、媳妇们聚在河边,捶打着粗布衣物,不时爆发出一阵欢笑。百姓对战争已经麻木了,只要金兵未攻进东京,就还是要活着,要笑。
一阵锣鼓声响过,一乘八人大轿在前呼后拥中走过,衙役们喝叫着开道。女人们停住了打闹,惊恐而又羡慕地望着这顶威风的大轿。
小静善也望着这顶轿,她的眼中没有惊恐,只有更多的渴望:我也要坐上这样的轿子!不,不止是这样的!我要比他更威风,更有气派!
这种强烈的愿望渐渐在小静善心中落地生根。
三、心比天高苦压身
公元1125年(宋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转而将矛头对准曾共同抗辽的北宋王朝。金借口宋朝破坏双方协同攻辽的协议,分东、西两路攻打宋朝。大宋王朝虽然有中原的良田沃土,有壮丽的万里河山,有几百万一心抗敌的百姓,但以北宋皇帝为首的主和派却无心应战。
战前投敌,卖国求荣之人比比皆是,中原大地陷入战火弥漫、生灵涂炭之中。金军所到之处,奸淫掳掠、烧杀抢夺,无恶不做。而北宋皇帝还在拥着他的宠妃饮酒作乐,达官贵人们也躲在自己的窝中安享天年,平民百姓却倍受凌辱,生灵涂炭。
不断传来的宋军战败,金军势不可挡、一路进犯的消息使这个紧靠着宋都城的小村庄也开始不安起来,看来金军攻破宋都已是必然之事。富人们纷纷收拾金银细软,打理行装,备鞍套马,携妻带子,仓皇逃往别处去了。贫苦人民他们没有盘缠,也无处可去,地里还有辛苦了一年尚未收割的粮食,怎么能扔得下?只是把女儿送往亲戚家,以防被金掳去。
村头的低矮、简陋的茅屋中,李静善一家五口正愁作一团,灶上已经一天未出烟了。金兵很快就要打到北宋都城了,他们的凶蛮、粗野令人心惊。有女儿的人家哪个敢将其留在家中,有谁愿让女儿遭此厄运?但将两个女儿送到哪里去呢?李先生世代居住在这个小村庄,家道兴盛时尚有几门亲戚,家道破落后无人再交往了。父亲紧皱眉头,伤心、无奈地看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特别是灵慧的小女儿,怎忍心让她落入金寇之手?怎么办?刘氏只有伤心落泪,她的亲戚也是很久没有来往了。现在她们家成了孤零零断了线的风筝。大女儿也只是伤心、落泪,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这时的李静善只有15岁,她也很伤心,恐惧,但与生俱来的坚强的性格不允许她落泪,也不允许她把自己陷入绝境。她怕金兵,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仇恨,北方的蛮子为何总欺我中原?为何如此凶残地对待平民百姓?她更恨北宋朝廷,中原这么多的人民,这样富饶的土地,怎么就不和金人抗战,却向他们讲和?!她决不能让金军侮辱自己,但她更不会去死,她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愈来愈好。但现在到哪里去呢?
她苦苦思索着,一个庭院在她脑海中出现。对,就去那里!父亲每年都要领着三个孩子到京城去转上两趟。每次到京城父亲都要去乾明庵。爸爸与乾明庵师太很投缘,每次都要向她求教些问题,而她也十分喜欢聪明可爱的小静善。金人虽蛮,想来庙宇、庵堂不会遭他们掳掠吧?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双亲。他们都呆住了:女儿怎么竟然想出家?听完静善的话后,母亲哭了,父亲则木然地叹息着,苍白的脸更深地埋在了手掌中。当尼姑总比被金人侮辱要好得多。他们已无选择。双亲只能痛苦而无奈地答应了她的想法。
简单地收拾行装后,李静善与姐姐被父亲送到了京都内的乾明庵,成为小尼姑。
尼姑庵内虽然平静,但生活清苦,无聊。每日里青帽罩着剃去秀发的光光的脑袋,肥大的灰袍裹着苗条、匀称的身体,坐禅、打坐、诵经文,敲打枯躁的木鱼,这一切都使年轻的李静善感到苦闷、压抑。由于她父亲的关系,师太对她姐妹很不错,不给她们派重活,还允许她们看书、写字、绘画。但庵中的尼姑们,似乎是那青帽、灰袍也裹住了她们的青春、裹住了她们的心,平日里除了诵经、打坐外,总是一副凝固、冰冷的脸,极少说话。就连静善的姐姐也成了一个极正统的尼姑,她总是冷冷冰冰,面无笑容。当静善找她说几句知心话时,她总是面无表情地回绝,甚至于训戒静善几句。这虽充满生命,但却近似死去的庵堂,重重地压着静善的心。她不能在这里长久地呆下去,一定要想法子出去。
北宋朝廷虽节节败退,金军已攻到了宋都城附近。但由于北宋大臣李纲发动了老百姓奋起抗敌,进行了有效布署,保住了都城,金军战败同意谈判。战火暂时平息。
乾明庵中的李静善出落得愈发标致,青帽大袍遮不住她的绝色天姿。她深深博得了庵院师太的喜爱、赏识。这个师太原是皇室的一个妃子,颇有文采,后来由于不堪宫廷的压抑和红墙内的纷争,奏请皇上遣出皇宫,削发为尼。她很喜欢灵秀的李静善,与她论诗文,研词话,静坐谈心。师太弹得一手好琵琶,时而激昂高亢,时而如泣如咽。
她把这一技艺传给了静善。聪慧的静善将一把琵琶驾驭得天人合一,百鸟为之啼鸣。
除却师太,她最喜欢的便是漫步于殿堂后面那小小的花园。百花中她最喜欢的是梅花。她喜欢梅花傲雪的仙骨,喜欢它在风吹雪压中怒放的容颜,喜欢它淡淡的清香。看见梅花,她便给了自己信心与勇气。一定要跳出这个活死人禁锢的尼姑庵!但,怎样跳出去,跳到哪里去?静善陷入了沉思。
四、机缘突降入皇堂
转眼时间转到了公元1127年,宋徽宗已于前年把皇位让给了长子赵桓,即钦宗,彻底地推托国事,全身心地躲到后宫享乐去了。宋钦宗丝毫不比他父皇强,依旧推行停战求和的政策。金人不会甘心只得到一些贡品,他们想要的是整个大宋江山,千万子民。金军再一次逼近宋都城。这里李纲等主战派已被钦宗消职,掌权的是张邦昌等一伙献媚的主和派。金军很快攻破了东京,俘虏了宋徽宗、钦宗,抢掠了无数金银财宝。之后带着掳掠的财物,押着宋二帝和宗室、后妃、大臣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班师北归,其中就有宋徽宗第20女柔福公主。
金军退后,东京城内空空荡荡,一片萧瑟之景。北宋皇宫内许多宫人被迫逃离皇宫,自谋生路。
一次,静善外出化缘,来到东京城内的一家店铺里,想化得一些银钱。谁知她刚跨进大门,一个男人立即盯住她看,随即跪倒在地,高呼公主千岁!这一声喊不仅惊住了李静善,也惊住了在座的所有客人。那男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公主,您怎么回来了?皇上,太上皇及皇后等人怎么样了?小的还想再侍奉您老人家呢!??渐渐地小尼姑明白了,这个男人一定是侍奉某位公主的太监,而且把自己错认为是他的主子了。她双眸一转,眼中流出两滴泪水,低下头,转身即冲出了大门,消失在众人惊愕、胆怯的目光中,身后传来的是那个男人一连声的喊叫:公主,柔福公主!??她一路飘移,怀揣着一颗咚咚直响的心,回到了庵里。回到屋子,坐在椅子上,认真地回想起这件怪事。机会终于来到了!没想到自己竟与皇室公主相像,而金军攻破东京,掳走那个可怜的公主又为自己提供了机会。其时宋徽宗第九子、钦宗的弟弟已经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赵构。在赵氏宗室皆被金军俘虏情况下,没有人能知道她是假的。高宗一定十分高兴赵氏公主的回归。她的眼前现出一幅画面:高宗带领满朝文武迎接她,她着霞披彩,头上重又长出乌发,坠金垂玉,好不威风!
静善,你在想什么?师太不知何时走进了屋内。静善猛然从幻境中走出,看见了现实的自己:一顶青帽裹头,一件灰袍罩身,破旧的布鞋,那么寒酸!还有这昏暗,简陋的屋子,斑驳的书桌,冰冷的凳子,硬硬的床铺,这就是她好不容易找到的栖身之所。她不能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她不能再忍受。但眼前这个姿色犹存、和蔼慈祥的师太却是她此次计划的一个障碍。不行,她一定要让她同意自己的计划。她谦恭地对师太行个礼,请她坐下。轻声地答道:没想什么。
你还骗我?是不是想父母了?是。她的眼中竟已含满泪水了,楚楚可怜。师太和善地拉着她坐下,静善,我不怪你尘念未绝,世上真正能做到杜绝凡世的能有几人?特别是这连年战乱,更使人们心中不静。你实是不该呆在这里,这里不是适合你的地方,你该有个美好的前景。但是,静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你又能到哪里安身?
师太叹息了几声,甚是惋惜。
师太,我有一事相求,您一定要帮助我!李静善突然跪倒在地,满脸泪痕。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不,一定要答应我,帮助我!
何至如此!我答应你就是。真的?当然真的!快说吧,什么事求我?莫不是求我让你还俗?正是此事。我可以答应你,但你到哪里去呢?去南宋皇宫!什么?!师太大吃一惊,蓦地站了起来,是选宫女,当妃子?要走我从前走过的路?不,静善平静地说,当公主!师太又一次站了起来,当公主?对,当公主!今天我化缘时遇见一个男人称我为柔福公主,这个柔福公主已经被金军解押北国,大概无回来之日了。我可以扮作公主,假称辛苦从金营逃回,落入此地做尼姑。那个男人一定会找来的,那时你只要说不知我的底细就可以了。师太听完这番话,几乎跌坐在椅子上。不行,我不能这样做!这样太危险了,你会有杀身之祸的!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条道路?人总归是要死的,老死在这里,莫不如冒险一次,死也死得其所!人命总是由天来定,死与活,天早已经为我们定好了。
现在机缘降临到我身上,我是不会放弃的!我不能帮你对不起你的父母!难道让我贫苦地老死于此地,就是对得起我双亲了吗?
他们也不希望我一生这样度过!师太,您那么通情达理,一定会帮我这一次,是不是?不是我想把你困在这里。而是我自己太熟悉皇宫里的一切了,若不是我明智,现在已不知葬身何处了。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求求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的是什么。我和您不同,您宁愿放弃荣华富贵来当庵里师太,平淡一生;而我想通过这条路走向我的生活归向。我不甘心淡泊一生,我要显赫地度完一生,即使今天当公主,明天即死去也心甘!我要超过天下的女人!静善,既然你有这种抱负,我也不好阻拦你。不过你容我三思后再答复你!
三天后,师太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眼中满含着痛苦与无奈。李静善却欣喜若狂,仿佛已步入南宋后宫。但那个男人却始终未露面,莫不是他放弃了这点希望,认为这只是一次误会而已?不会的,他明明看见我的表情,应该明白我的意思的!李静善这几日真正是寝食难安,生怕这唯一的机会就这样消逝了。
第五日,一队兵马突然来到乾明庵前。原来那太监自看见李静善后,便确认她是柔福公主,由是将此事禀告了当时蕲州兵马钤辖韩世清,派人马在各个寺院里寻找。找遍了东京城内城外的所有院庙,最终来到乾明庵。李静善闻知此消息,内心波涛起伏,难解其味:自己盼望的机会终于来临了!这一次若能成功,便是未来的公主;若不成功,那这一生就只能在此度过了。
她定了定神,整了整衣衫,从容地走了出去!那太监一见,高呼公主,跪倒在地。韩世清由于未得到确认,故而只是鞠一下躬,而未行君臣大礼。那静善由于与师太平日很是亲近,对宫廷礼仪了如指掌,再加上她姿容俏丽,仪态端庄,胆大聪明,真有公主之威仪。她将所编的被金兵掳掠,如何凭其机智、勇敢逃出金营,又如何历尽千难万险回到东京,如何削发为尼的故事说得天衣无缝,令人为之落泪。
监口中套到了柔福公主的脾气、性情和爱好等等一切细节,有趣的是,这柔福公主与李静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李假扮其成功减少了许多障碍。待冯益等人到达时,李静善已经是个地道的削发为尼的公主了。
冯益等一行人到达后,韩世清在府内设宴款待。李静善安坐于上座,席间频频向冯益等人敬酒,不断地夸奖他们对皇上的忠心,抬高他们在皇宫里的地位,一再讲述她与当今天子、七哥赵构的亲密关系。她讲得那么真切、那么动情,任谁也发现不了其中的破绽。冯益等人越喝越香,越酣越喝,越喝越醉。直喝到云遮天上月,直醉到日上三竿头。
冯益等人飞书急报,快马加鞭奔向南京城!高宗接到上书,欢喜之极。急令韩世清将公主护送至都城南京。李静善与师太洒泪告别,多谢你,师太。我成功了!孩子,前途险恶啊!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华车,师太叹息着。
抵达京城后,先将公主安置于驿馆。皇帝派人送来锦绣衣裳,珍贵首饰,将李静善盛装打扮起来。由于她头上青丝无一毫,故而暂时不能将其接回皇宫。高宗派了许多太监、宫女来侍奉着,每天送来锦衣玉食。聪明、伶俐的李静善将个公主演得维妙维肖,没有一个人对她产生怀疑。她利用金钱将伺候她的人全部收买,不断地向高宗传递柔福公主如何美丽、聪慧、善良的消息。高宗对她愈发喜欢,赏赐也越来越多。
三个月过后,她的头上又飘起了青丝秀发。高宗终于决定接她回朝了。
这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李静善很早就起来梳妆打扮。窗外,是昨夜铺上的白绒绒的雪毡,假山旁一株梅花正在怒放。无风的冬日,阳光将雪毡照得耀目,那株梅花显得分外动人。望着这难得的美景,李静善嘴角浮起胜利的微笑,从今日起她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宋公主了!
五、深宫得宠15年
公元1121年冬季,李静善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跨入皇宫大门,成为冒充赵氏王朝公主达15年的非凡女子。
经过这前后离奇般的经历,她越发地成熟、机智了。
初入皇宫,她不禁为它的豪华气派所征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站稳脚跟!高宗接她入宫的第一天,她打扮得既华丽,又十分得体,将自己映衬得宛若一株吐芳的梅花。她那双会说话含着泪水的眼睛凄婉地望着宋高宗,把她的故事更为生动倾诉给敬爱的七哥听,把个高宗听得心肝欲碎,下定决心决不会让他的御妹再有此艰难遭遇,要补偿她在这其间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当即封她为福国长公主。
福国长公主聪明、灵慧,有胆识,很得高宗欢心。高宗也是在异邦做人质时逃回本土的,两个人有相同的不平凡遭遇,因而经常在一起聊天,谈外邦的残酷,身处异乡的苦楚,逃回中原的喜悦。聪明的公主说起自己时总是以高宗为榜样,说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得益于勇敢、机智的七哥,把个高宗夸得飘飘欲仙,得意不已。对福国长公主更是恩宠有加,宫人都说他不仅是个开明君主,也是个称职的好哥哥。
公主知道自己虽然获得了皇帝的欢心,但要想牢固地站稳脚跟,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
未进宫之前,她已经收买了所有侍奉她的宫女、太监的心,他们很为她说话。她不但收买自已身边的人,而且积极接近皇帝、皇后、宠妃身边的人。用一点点的同情与怜悯,花一点点的金钱,就把这些长年囚禁深宫、战战兢兢地陪伴君王的人感激得热泪盈眶。
一次,皇帝又到公主宫中叙话。一个利手利脚的小太监在高宗身边服侍他,给他扇扇子。高宗讲到兴奋处形神兼备,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扇子碰到了高宗的手,划出了一道血痕。高宗龙颜大怒,要把小太监拉下去剁了双手,小太监吓得跪到地上,捣蒜如泥。看见小太监那个样子,公主忽然心一动:日后自己是否也会这个样子跪在高宗面前?她温柔地劝住了盛怒的高宗,说:这个小太监确实该罚,难道不会随着皇帝而变化吗?为了惩罚你,现在开始起你就练如何给皇帝扇扇子吧。这一番话说得高宗消了气,小太监自然感激不尽,忙不迭地给公主磕头谢恩。
对于皇后、宠妃,她自有另外一套手法。其时高宗恩宠的是张宗昌的义女张贤妃。张贤妃本一侍女出身,只因资容俏丽,被奸臣张宗昌看中,收为义女,献与高宗,施展媚术,把个高宗迷得神魂颠倒。
她心胸狭窄,妒嫉心强。福国长公主利用她贪慕虚荣的弱点,经常送她一些奇珍异宝,极力夸赞她的倾国倾城之貌,使她大为欢心,对公主很是友善。
高宗的皇后才智过人,仪态万方,心胸豁达。她是位才女,博习书史,能书能画,喜欢翰墨。她严于律己,贤淑谨慎,是一位真正的贤皇后。公主常借机找她论诗文,研书画,博古论今,甚是相投。皇后的博学折服了公主,她总是悉心向她求教。而她的聪颖、好学、机灵也赢得了皇后的欢心。经常是公主弹起那美妙的琵琶,皇后在这仙乐一般的曲调声中作诗、习画,甚是融洽。
公主赢得了宫廷中所有赵氏宗室的欢心。上至天子下至宫仆,无一不夸赞公主,说她的好话。
转眼间已是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福寿长公主已经年满20岁了,出落得愈发妩媚、灵俏。王宫大臣都知道高宗有个既机智勇敢,又聪慧美丽的妹妹,备受高宗宠爱。因而都想攀上这门皇亲。高宗亲自问询公主,她想找个什么样的丈夫。公主羞红了脸,娇羞地一笑,随即严肃地说:不求其家世显赫,但愿其学富五车,忠心赤胆,一心为国。高宗听后颇为感动,决定要为公主选一绝好的丈夫。
其时刚进行完科举考试,考取状元的是一个名叫高世荣的年轻秀才。他文章写得美,颇有一番治国救民的抱负,人也长得英俊潇洒,家世也不错,正放任永州防御史。才子佳人,天造地设。高宗急忙召回高世荣,殿上向他提起此事,问他可否同意。天子提亲,皇帝御妹,且在宫中享有美誉,焉有不应之理?
很快,高宗颁布谕旨,宣示天下:永州防御史高世荣钦点为高宗皇帝御妹福国长公主的驸马。
大婚之日,皇宫一片喜庆。皇后、张妃及各位妃子都送来了礼物,祝贺她新婚之喜。高宗皇帝资助她妆奁一万八千钱并且亲自主婚。公主凤冠霞帔,宛若仙女下凡,美艳非凡。公主被隆重的送亲队伍送到了驸马府。偷眼看那气宇不凡,风流倜傥的驸马,她甜蜜地笑了。
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李静善虽是以公主的身份下嫁高世荣,但她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生活,丝毫不骄横跋扈,凌驾夫君之上。她又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贤妻。这就是她心的归宿。她感到满足了。其时,她曾奏请过回乾明庵,送给师太许多厚礼,但都被师太拒绝,只说日后不要连累于她便是对她最好的答谢了。她的父母已先后去世,唯一的哥哥早已死于战场上,乾明庵的姐姐体弱多病,不禁风寒,也卧床而死。她已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牵挂,只一心一意做她的公主,全身心地照顾她的丈夫。
她虽已出嫁,但经常回宫,讨好张妃,交近皇后,逢合皇上。她仍旧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好人、大贤人。她真是太幸运了。
六、机关算尽送卿命
公元1137年,金朝答应与南宋政权议和。宋高宗于次年任命秦桧为丞相,由他办理与金议和事宜。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大量的黄金、白银。金则归还一些原北宋领土,并且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人。1142年,韦太后返回中原。
的。他无力地望着这个最亲近的温柔美丽的妻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竟有这份胆识。高宗听说御妹病了,派人来看望她,并欣喜地告诉她,太后即日到京!这无异于宣判了静善的死刑。
在一片哀痛声中,文武百官迎回了昔日北宋皇帝的灵枢和韦太后。太后落座后,高宗便告诉她,说旧日的柔福公主,今日的福国长公主由于身体有恙,不能前来迎接太后,望太后恕罪。太后一听,甚感奇怪;柔福公主一直同我一起在上京为金朝的达官贵人浆洗衣服,后来嫁与宋吏徐还为妻,何时回来了?急忙问其究竟,高宗如实禀报。太后立即感到其中有诈。
次日,太后亲临驸马府,来看望这个自称为柔福公主的女子。
静善虽然害怕,但躲是躲不过的,只有出来迎见。太后见这个女子果真像极柔福公主,不免有些怜惜,但一想:真正的柔福公主在金国受尽苦难,生死未卜,却有人在这里冒名顶替,享受富贵。这太不公平了。于是厉声地问她的姓名、来历。静善这时反而沉静下来,一一回答了太后的问题。最后太后问她还有什么请求时,她热泪盈眶,悲伤地看看自己活泼可爱的孩子,望望自己恩爱的丈夫,心如刀绞。我只有一个请求:放过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们是无罪的。对于我,我愿意承受任何惩罚!望着那双酷似柔福公主的眼睛,那盈盈珠泪,那份凄婉,让太后不忍心拒绝她。
同年冬季,李静善被高宗下令重杖处死。她的丈夫及孩子得以赦免。她被葬在荒郊野外的一株梅花旁。
风在呼啸,雪在狂飘,朵朵梅花在风雪中发出低鸣:是在自豪自己不畏风暴,勇于抗争的无畏精神?还是在感慨自己冰消雪融的可悲命运?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