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对曾国藩,历史早有评价,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结论,而且是大相径庭。从他镇压太平天国,阻止进步势力来说,可以说他是历史的罪人,是元凶;他对侵略者的妥协,虽然与软弱昏庸的皇帝有关,但称他为“卖国贼”并不为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评价曾国藩,他为了大清朝的江山,也是披肝沥胆,立过汗马功劳,称他为忠臣也不为过;而且曾国藩很有远见,主张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从历史的角度看,曾国藩有功有过,我们不能将他一棒子打死。曾国藩,小时候家境贫穷,但他聪明伶俐,父母希望他能够金榜提名,所以尽管家里很穷,但还是让他读书。曾国藩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读书特别用功,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曾国藩的仕途之路很顺利,1838年考上进士,不久就入翰林院,后任礼部方侍郎。

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死去,他还乡丁忧为母亲守孝。而就在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由于太平军节节取胜,咸丰帝吓坏了,立即命令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他知道农民运动非常可怕,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农民运动推翻的。他也知道这些人,作战十分英勇,视死如归。所以曾国藩决定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专门对付农民义军。

曾国藩确实很有才能,他有自己的一套治军之道。他很清楚官兵之所以战斗力差,主要是官兵在选人的时候方法不对头,所以他吸取经验教训,招兵时,只招那些健壮、朴实、忠厚的山乡农民,对那些油头滑舌之人,一律不收。曾国藩对军人要求十分严格,军纪严明,因此这支军队很快出名,被称为无敌湘军。曾国藩自己以身作则,对手下将领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曾国藩非常清楚,做为军队的指挥者,不能光凭武力,必须要有智谋,所以他在选择将领时,主要选那些有才华的绅士和文士。这些人虽然不会武功,但他们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可以指挥武将冲锋陷阵。咸丰帝看到太平军声势越来越大,便命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这些湘军作战十分勇猛,把西征的太平军打得连连后退。曾国藩用事实证明了他训练军队的方法非常正确。但是曾国藩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曾国藩在湖南大败西征的太平军后,本来他可以以此来请功领赏,但他为了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决定乘机追杀太平军,以免放虎归山。于是曾国藩带领湘军出省作战。

西征失利,洪秀全立即派翼王石达开前去支援。石达开发现曾国藩的湘军阵容严整,将士士气旺盛,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禁赞叹道:“昏庸的皇帝手下居然有这等忠臣为他卖命,难得啊!难得!”罗大纲也看出了湘军的气势很旺,便对石达开说:“翼王,我看湘军确实不简单,他们接连取胜,证明他们战斗力很强,我们不能硬攻,只能智取。”石达开哈哈大笑,说道:“正合我意!”二人便商定了智取湘军的对策。石达开命令太平军只守不攻,曾国藩的湘军几次攻打湖口,都被石达开的太平军打退。曾国藩知道太平军想和自己打持久战,也便安下心来,准备和太平军展开激战。

刚过了一两天,石达开就派人划着小船到曾国藩军营附近,喊杀声,战鼓声,合二为一,震耳欲聋。曾国藩不敢怠慢,便立即下令,准备迎战,湘军都乘着小船追杀过来,可还没有与太平军相遇,太平军的小船又都划回去,曾国藩怕中了埋伏,所以又命湘军撤了回来。一连数日,湘军都在夜里起来,唯恐太平军乘其不备,偷袭他们。但是这样一来,湘军可就惨了,白天得守营,防止太平军来攻战,夜里又一折腾,时间长了,士兵们都休息不好。曾国藩的心里也很急,但他不敢轻易去追杀,他怕上当。正在这时,咸丰帝又来了圣旨,大意是:得知你在湖南大败反贼,朕甚是高兴,但不知你为何一连数日没有战绩,朕希望你迅速剿灭反贼,为国为民除忧。曾国藩接过圣旨之后,知道皇帝是在批评他进展太慢,没有办法,只有按皇上所说的去做,准备在夜里追杀大平军。这一天夜里,石达开又派几十只小船来到湘军阵营附近,又喊又叫,战鼓声不断。曾国藩没有让湘军出战,等到太平军近了的时候,曾国藩一声令下,湘军迅速上船,追杀太平军。湘军也恨透了太平军,每天被他们折腾得睡不好觉,所以都想乘机剿灭太平军。太平军一看湘军要出战,忙掉转船头,一边向江心飞快地划去,一边射箭,一时万箭齐飞,如雨点似的,射得湘军抬不起头,湘军未曾出征,就损伤一批。气得曾国藩直咬牙,大喝一声:“给我追!”湘军听到命令,立刻去追杀太平军,眼看就要追上了,可就在这时,从江中芦苇丛中,开出一批大船,上边都安有大炮,一齐向湘军开炮,打得湘军顿时乱了阵脚。曾国藩一看到这种情况,立时下令:“跳入水中!”大炮过后,湘军又上了战船,尽管如此,湘军伤亡仍很惨重。就在这时,太平军又划着小船,与湘军战在了一起。湘军这时已有些乱阵,曾国藩一看太平军太凶猛了,便带领残兵败将逃了回去。曾国藩败回湖南,收拾残部,又招兵买马。他知道要想战胜太平军,必须有先进的武器,所以他下了狠心,花了大批钱财,购买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而且他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人才。曾国藩积蓄力量,准备报昨日之辱。后来由于太平军内乱,大伤元气,曾国藩乘机剿灭了太平军。

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对清王朝来说,是大功臣,而且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只能做到这一点。他也看出了清王朝的腐败,但是进士出身的他,封建正统思想非常浓厚,所以他只能忠君。

曾国藩一生文集非常多,从这些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很有文采,还可以看出他忠君的一面。他的重要文集有《曾文正公全集》、《手书日记》、《曾文正公家书》、《家训》等。在这些著作中,他曾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好男儿应该读书报国,但是如果死读书,而无仕途、报国之心,是没有用的,应该用知识来报效祖国。所以曾国藩“拼命报国,侧身修行”。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已经看到了社会、朝廷的腐败,但他又不敢冲破世俗禁锢。这些作品中,收录了他给胡林翼的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培养几个好官足矣!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无法挽回朝廷的失败,把希望寄托在培养人才身上。曾国藩很早就利用外国兵器来武装湘军,结果太平军损伤惨重。他确实很有远见,他主张“洋务运动”,如办江南制造厂,选派留学生等。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曾国藩有功有过,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的、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他。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一分钟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一分钟励志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80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