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男孩就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土邦中当过首相,家里很富有,再加上他们都信奉印度教,于是就经常救济穷人,这使得小甘地从小就喜欢助人为乐,深得乡里人喜欢。
小甘地还十分爱国,从小就十分痛恨英国殖民者。当时印度国内有一首儿歌十分流行:“瞧那强大的英国佬,他统治着矮小的印度人;因为他是肉食者,所以有五尺高!”于是小甘地就天真地认为“只要我国人人都能吃肉,那就可以把英国人打败了。”从此,他便以身作则,开始偷偷地吃肉。
由于出身贵族,甘地在1887年中学毕业后,便被送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初到伦敦,没见过世面的甘地真觉得自己到了花花世界,眼前不再是印度贫瘠的土地和饥饿的村民。再加上自己又富有,于是年轻的甘地不自觉就开始放纵自己,整日寻欢作乐,置学习于脑后。若是照此下去,一代“圣雄”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了。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不久,甘地忽然想起了自己心爱的祖国,想起了让自己学有所成的家人和全印度无数受苦的穷人,作为一名教徒的他,内心受到了严厉的谴责。
从此,他决心不饮酒、不食肉、不近女色,严格按母亲的约法三章安排生活,发愤读书,一定要有所作为。他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1891年,学业有成的甘地回到祖国,在孟买和拉杰科特先后当了律师。在当律师时,他就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反歧视斗争,为穷苦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同英国殖民者针锋相对。为此,他就得罪了许多恶霸豪绅以及英国的殖民当局,以至于他在国内竟无立足之地。一气之下,甘地离开印度,来到南非,在一家印度富商开的公司做事。
大家不要以为南非就是太平盛世,没有歧视和压迫。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南非亦是其殖民地。那里光印度侨民就10多万,并且大多以卖苦力为生。劳动条件恶劣,工作繁重,一有不慎,就要被当地白人毒打一顿,克扣工钱。
年轻气盛的甘地哪能受得了这种事,马上就投身到印度侨民的反种族歧视的斗争当中。
当时南非规定,印度侨民必须拥有50英磅的不动产才能具有选举权。50英磅现在看来不多,但对于当时大多数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印度侨民来说,拥有50英镑的不动产简直是天方夜谭。1894年,甘地再也忍不住怒火,他为南非杜尔班侨民起草了请愿书,并递交给了纳塔尔立法方会,为取消歧视规定,争取选举权而努力。
甘地同时还发现,印度侨民如果不团结起来,只靠个人力量,那只是蚍蜉撼大树,不起作用。1894年5月22日,他组织成立了南非印度侨民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并多次奔回祖国,多方宣传、呼吁,诉说南非侨民的不幸,寻求国内政治力量的支持。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其非暴力思想就是在南非生活的21年间形成并开始实践的。
他的非暴力思想主要是来源于宗教。家里世代信奉印度教。毗湿奴派对甘地影响重大,它要求教徒讲究仁爱、不杀生灵、素食。早在少年时期,甘地就熟读了印度教经典,并以“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以后,他又研读了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并受到了托尔斯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之作用,认为所有的政治斗争都要体现出“仁爱”精神来,不提倡暴力革命。从此,这种思想观点陪伴了甘地一生,也影响了无数人。
当时,有人认为甘地的这种思想只是空谈,不会实现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可行的,1904年甘地在杜尔班附近买了10英亩土地,建造了一座反映其心中理想的村庄——“凤凰新村”。这个村子吸收那些无家可归和失去工作的穷苦人为村民,大家自食其力,简朴生活。甘地也以身作则,带了家人来此居住,大家一块干活,一起休息,产品均分。后来,这里便成为甘地在南非领导非暴力斗争的一个基地。
甘地说:“我不对任何人怀恶意。我也不对任何人的不义屈膝。我要以真理战胜非真理,为了抵抗非真理,我愿意忍受一切痛苦。”他坚信通过非暴力抵抗和自己忍受的苦难,可以使不义之人改邪归正。
南非白人政府并不理睬甘地,我行我素,继续加强对印度侨民的压迫和歧视。他们对印度工人抽取人头税并制定了许多歧视印度侨民的法律法规。以甘地为首的印度侨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分别在1907年、1908年、1911年、1913年举行了示威游行。甘地也多次被捕,他既不畏惧,也不屈服,自始至终以非暴力形式向“不义”的南非政府抗议。他的事迹传到国内,震动很大,许多富裕的印度商人纷纷给他以强有力的经济支援,而印度的劳动群众更是纷纷举行群众大会,声援甘地。
1913年,南非政府突然做出规定,禁止印度人向南非移民,并且不承认按印度宗教仪式结婚的合法性。这些歧视性法规使得甘地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达到了高潮,罢工人数达到了几万人,声势十分浩大,人山人海。迫于压力,南非当局只好释放了已被捕的甘地,并取消了这些规定。非暴力抵抗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国及其殖民地也卷入了战争之中。这次,一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甘地,以大局为重,积极支持英国作战。虽然当时他已是闻名天下,但他仍头戴白巾,身穿印度土制粗布衣服,赤着脚到印度各地漫游,为英国招募军队。白天赶路,晚上就睡在地板上,只吃米饭和果实。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感化英国政府,一战后能允许印度自治。他曾经充满希望地说:“我知道印度采取了这个行动之后,就会成为帝国最得宠的伙伴。”
在漫长的游历过程中,甘地也掌握许多殖民政府为非作歹的事实,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组织了五次“坚持真理”运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迫使殖民政府取消了过境税;禁止贩卖印度苦力出国;惩处罪恶的英国种植园主等等。从此,甘地成了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也得到了国大党各主要集团的支持,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无论甘地去到那里,都会有一批仰慕之人自愿随行,有时甚至达到几千人。
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也很是担心,害怕印度人趁自己无暇专注国内事务之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于是对印度人采取了怀柔政策,欺骗他们,答应改革印度政府,把省政府内一些次要部门如教育、卫生等部门交给印度人管理,并声称要逐步实现印度自治。
大战结束了,英国人把这些承诺都抛在了脑后,露出其本来面目。不但不改善印度人处境,反而颁布了罗拉特法案,使得殖民当局可以随意逮捕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不定期地监禁印度人,并且被捕者不能聘请律师或让人为其辩护。这个法案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英国人眼里,印度人不是人,只是任自己摆弄的东西。
但是,英国人想错了,印度人民举国上下,民心振奋,共同强烈抗议罗拉特法案,就连甘地也不得不失望地说:“人们要求一块面包,得到的却是石头”。愤怒的甘地从对英当局的合作转向了不合作。他号召全印度人民实行总罢工,进行非暴力抵抗。
1919年4月13日,在印度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数千名群众集合在一起向殖民政府抗议。英国殖民者竟然泯灭人性地对这些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射击,当场就死伤了30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大惨案。
这时,愤怒人们已经难以抑制心头的怒火,他们不顾甘地非暴力抵抗的号召,拿起了石头和棍棒抵抗军队。他们焚毁政府机关、邮局和警局,用暴力来发泄心头的怒火。然而甘地却指责人们采取的暴力行动。
甘地所领导的国大党机关越来越感觉到必须把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1920年6月,国大党发动全国各阶层人士要积极响应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纲领。他们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抵制英货,自己动手织布,穿印度传统服饰;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随着“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难以控制。1922年2月被警察枪击的乔里乔拉村村民愤怒地烧毁了当地的警察局,并把警局团团围住,1名警官和21名警察被烧死。这次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了“非暴力”的范围。
甘地却不支持这次事件,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制止群众的暴力行动,是“最惨痛的耻辱”,并在国大党工作会议上提出停止不合作运动。这引起了党内外人士的强烈不满,众多人士认为“当人民的热情达到沸点的时候,下达退却的命令是真正的民族灾难。”从此,全国反英运动也进入了低潮。
甘地并没有因为众人反对,而修改自己的斗争原则,1924年2月当选为国大党主席的他继续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并且不顾党内人士反对,反复和英国当局蹉商,要求给予印度自治领地地位,但是强硬的英国政府对甘地的呼吁根本不予理睬。这时,国大党内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代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和甘地产生了分歧,提出了印度独立和反对英帝国主义的要求。甘地虽然认为自治尚未达到,独立只是侈谈,但是它无法控制局势,只好推荐贾·尼赫鲁为国大党主席。紧接着,贾·尼赫鲁提出了“完全独立”的纲领,并把1930年1月26日定为全国“独立日”,在全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就在这时,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了印度的食盐生产,并凭此垄断地位肆意抬高盐价,这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甘地这时已60多岁,仍然身体力行,反抗食盐专营法。从3月起,他就带领来自全国的78名信徒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前往古吉拉特海岸。一路上栉风沐雨跋山涉水,甘地却毫不在意,沿途向经过的村庄村民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思想。24天后,跟随他到达海边的群众已有上千人。
在4月13日,纪念阿姆利则大屠杀牺牲者那一天,甘地一行不经当局许可就用海水熬起盐来。他们引来海水,然后经过蒸煮、分馏、过滤、沉淀,才能生出盐来,这对于因多次绝食斗争而疾病缠身的甘地来讲极不轻松,但他自始至终参加劳动,一直坚持了三个星期。
甘地的“食盐进军”行动,在全印度迅速得到响应,全国各地群众纷纷开始自制食盐。并且掀起了反抗热潮,罢工,罢课,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殖民当局惊慌失措,马上派兵镇压,甚至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当全国人民听到甘地被捕的消息,举国沸腾,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竟然有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地一同坐牢。不久,各地就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方宣布独立,建立了自治政权。
可是,甘地这次又怕斗争激化,经过和总督三次会谈,签署了“休战协议”,规定国大党停止不合作运动,政府方面停止镇压。这个协议引起群众对甘地的不满,不少青年手拿黑旗与黑花进行示威,对甘地向英国的屈服表示“哀悼”。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全国反战运动的影响下,甘地也站到反战一边,但仍然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老办法。1940至1941年间,他先后发动了四次反战不合作运动,均遭残酷镇压。到1941年10月,国大党各级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捕入狱。甘地于1942年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要求殖民者交出政权。这一次甘地终于觉醒了。
由于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涨,英国感到再也无法在印度统治下去,但又不甘心默默退出,于是便玩弄起印巴分治的阴谋,调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矛盾。甘地一向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团结,于是77岁高龄的甘地在比哈尔进行一日一村的徒步旅行,呼吁教派团结,反对印巴分治。可是,他的心血白费了。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8月15日印度联邦成立,英国达到了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甘地曾说他将因教派冲突而牺牲,1948年1月30日,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甘地被一极端印度教徒枪杀,享年78岁。
甘地一生节俭,遗物总共只有一架木纺车,一双拖鞋,三只小猴雕像,一个痰盂,一只怀表和一个从耶拉伏达监狱带回来的金属洗脚盆。从这遗物我们就能体会到甘地极端朴素的本色和一生艰辛的历程。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有其一定的落后性,但他一生千辛万苦,不屈不挠,在吸引印度人民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印度人民尊称他为“圣雄”,印度联邦成立后第一届制宪会议就称甘地为“过去30年的向导和科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甚至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都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能有如此高之评价,甘地一生无憾!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神话故事印度相关内容,请点击: 神话故事印度